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脑真菌性肉芽肿

肿不是新生物,但属于占位性病变,故也压增高及局限性病灶,故在未有CT及MRI检查之前,临床上不易与。颅肿是一组病变,多数是由于慢性炎症或各类感染的结果,除了真菌性感染以外,尚包括结核球、梅毒,各种寄生虫性肿,如吸虫病,吸虫病,浆液原虫等以及病,黄色病,嗜酸性肿等。真菌感染比细菌感染少见得多。 颅肿属于占位性病变,可起颅......
目录

概述

肿属于占位性病变,可压增高及局限性病灶。颅肿多数是由于慢性炎症或各类感染所致,除了真菌性感染以外,尚包括结核球、梅毒,各种寄生虫性肿,如吸虫病、吸虫病等以及病、黄色病、嗜酸性肿等。但真菌感染比细菌感染少见得多。

病因

真菌性肿属深部真菌感染,因此凡能起深部组织感染的真菌,均可以是本病的致病菌,如新型隐球菌、霉菌、球孢子菌类球孢子菌、诺卡菌、放线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坐菌分子孢子菌、念珠菌、波伊德霉样真菌、藻菌等,但以隐球菌、霉菌和放线菌多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器官组织移植手术推广,以及医务人员对真菌病认识的提高,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在自然界中真菌分布很广泛,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它们乘虚而入,可侵犯膜和脊髓、皮肤、淋巴结、肠、上腺等脏器等真菌入侵式,常先从呼吸道吸入部病灶,再由于全身器官和入颅,少数真菌(如霉菌、放线菌和生菌)可头面部的口腔鼻腔旁窦、眼眶、等处的病灶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表现

本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部分病例发生在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缓慢或亚急性,如新型隐球菌与霉菌感染都原发于上呼吸道(鼻腔)黏膜和。大多数原发病变症状尚不明显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病人一般有低热,偶有高热,首发症状多为头痛,伴恶心呕吐项强直等膜刺激症。病程数周至半年偶有超过1年者,少数病例可有缓解和复发。

检查

1.

压力正常或增高,外观澄清或微浊,白细胞数轻至中度增多,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氯化物轻至中度降低,一般不低于85mmol/L,50%~80%的病例汁染色可见带有荚膜的隐球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大约90%以上的病例清或液中可以查出荚膜抗原。乳颗粒凝集试验有相当高的特异性,在诊断上有很高的价值。

2.其他助检查

(1)CT扫描基底池及外侧裂失去正常低密度,密度增高,为渗出物占据,明显强化;②动脉梗死呈低密度灶;③膜粘连致交通性或梗阻性积水;④基底与丘多发囊性灶;⑤实质肿,CT平扫时呈等或高密度影像,增强后显示大小不一多发的、边界锐利、明显强化的结或呈不均匀强化、环强化,周围伴有或不伴有水肿

(2)MRI扫描基底池的T1和T2弛豫时间缩短,增强后表现为明显强化与低信号的组织成良好的对比。实质的肿在T2加权像上呈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像上表面表现为多发的、直径约5mm的低信号。

诊断

据临床表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伴有膜刺激症、压增高等改变,结其他助检查,可做出诊断,若液涂找到真菌即可确诊。

并发症

少数较大的肿可产生相应的压增高征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常并发积水。

治疗

真菌感染一旦肿,药物治疗则难以消除,手术切除为要手段,但手术前后都需要抗真菌药物治疗,并对原发感染灶进系统治疗。

1.颅病灶切除术

手术法同结核球、结核性肿。术前、术后皆需继续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

前治疗真菌的药物有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等。对不同的真菌需用不同的药物,可以并用药,如隐球菌致病可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用,则疗效更佳。

(1)两性霉素B 前仍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如用药期间副作用明显,则不宜继续加量,严重者须停药数天,一次用药可维持24~48小时,故可每天或隔天1次。治疗期间可每周做椎穿刺,送液培养,培养阴性后再持续治疗4周。毒性反应包括发热寒战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酸痛和炎等,个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减少、律失常和钾降低等,如用药前加用地塞米松异丙嗪(非那)等,可减轻副作用,但须治疗量已加足时再用激素,以免真菌扩。新型隐球菌成荚膜时需要硫胺,故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过程中避免使用硫胺,并注意低硫胺饮食3个月以上。

(2)氟胞嘧啶服有效,且能通过-液屏障。本药最好与两性霉素B用,既可以减少两性霉素B的毒性,还可以减少真菌耐药性的出现,全疗程共6周。最严重的副作用为骨髓抑制,此时可以单独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

(3)咪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毒性低,较安全。对病人最好做电图监测,以防止发生不良的心脏反应。

预后

如能采取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同时手术切除肿,预后良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面神经损伤

下一篇 南天竹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