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南赤瓟

南赤瓟葫芦植物南赤瓟(Thladiantha nudifloraHemsl.)的。产我国秦岭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区。味苦,性凉。归大肠。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化滞的功效。治疗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脘腹胀闷,毒蛇咬伤等病症。。味苦,性凉。归大肠清热解毒,消食化滞。治疗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脘腹胀闷,毒蛇咬伤。1.治肠炎细菌性痢疾:(南赤飑)18克,人、水蓼各9克。水......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味苦,性凉。

归经

大肠

功效

清热解毒,消食化滞。

主治

治疗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脘腹胀闷,毒蛇咬伤

相关配伍

1.治肠炎细菌性痢疾:(南赤飑)18克,人、水蓼各9克。水服。

2.毒蛇咬伤(蝮蛇头):(南赤飑)成熟果实或鲜捣烂。(以上均出自《湖南草药》)

用法用量

服:汤,9~18克。外用:鲜品适量,捣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采集加工

春、夏季采,鲜用或晒干。秋季挖,鲜用或切晒干。

形态特征

全体密生柔毛状硬毛;块状。草质攀援状,有较深的棱沟。叶柄粗壮,长3-10厘米;叶片质稍硬,卵状心形,宽卵状心形或近心形,长5-15厘米,宽4-12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边缘具胼胝状小尖头的细锯齿,基部弯缺放或有时,弯缺深2-2.5厘米,宽1-2厘米,上面深绿色,粗糙,有短而密的细刚毛,面色淡,密被淡黄色短柔毛,基部侧脉沿叶基弯缺向外展。卷须稍粗壮,密被硬毛,下部有明显的沟纹,上部2歧。雌雄异株雄花总状花序,多数集生于花序轴的上部。花序轴纤细,长4-8厘米,密生短柔毛;花梗纤细,长1-1.5厘米;花萼密生淡黄色长柔毛,筒部宽钟,上部宽5-6毫米,裂卵状披针,长5-6毫米,基部宽2.5毫米,急尖,3花冠黄色,裂卵状长,长1.2-1.6厘米,宽0.6-0.7厘米,急尖或稍钝,5雄蕊5,着生在花萼筒的檐部,丝有微柔毛,长4毫米,花药卵状长,长2.5毫米。雌花单生,花梗细,长1-2厘米,有长柔毛;花萼花冠雄花,但较之为大;子房狭长,长1.2-1.5厘米,径0.4-0.5厘米,密被淡黄色的长柔毛状硬毛,上部渐狭,基部钝花柱粗短,自2毫米长处3裂,分生部分长1.5毫米,柱头膨大,,2浅裂;退化雄蕊5,棒状,长1.5毫米。果梗粗壮,长2.5-5.5厘米;果实,干后红色或红褐色,长4-5厘米,径3-3.5厘米,端稍钝或有时渐狭,基部钝,有时密生毛及不甚明显的纵纹,后渐无毛。种子卵形或宽卵形,长5毫米,宽3.5-4毫米,厚1-1.5毫米,端尖,基部,表面有明显的网纹,两面稍拱起。春、夏,秋季果成熟。

生长环境

常生于海拔900-1700米的沟边、林缘或山坡灌丛中。产我国秦岭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区。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块状或块状,灰棕色,去皮者色灰黄,有细纵纹,断面纤维性。味淡微苦。

相关论述

1.《农本草》曰:“王瓜,味苦,消渴痹,瘀血热酸疼,益愈聋。”

2.《新修本草》曰:“此物蔓生,栝楼无叉缺,子如栀子,生青熟赤,但无棱尔,似葛,细而多糁。北间者,累累相连,大如枣,皮黄肉白,苗子相似,状不同。试疗黄疸,破,南者大胜也。”

3.《本草图》曰:“王瓜,今处处有之,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也。栝楼无叉缺,有刺如毛,五月下结子如弹,生青熟赤,似葛,细而多糁。谓之土瓜。北间者,其实累累相连,大如枣,皮黄肉白,苗都相似,但状不同,三月采,阴干。”

4.《本草纲》曰:“王瓜,三月生苗,其蔓多须,嫩时可茹。其如马蹄而有尖,面青淡,涩而不光。六七月五出小黄成簇。结子累累,熟时有红黄二色,皮亦粗涩。不似葛,但如栝楼之小者,澄粉甚白腻,须深掘二三乃得正。”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