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胰痈

急性腺炎的坏死组织或并发假性囊肿继发感染所致,可发生在腺任何部位,要致病菌为肠道杆菌。由急性腺炎的坏死组织或并发假性囊肿继发感染所致。1.发病前2~3周常有重症瘅的病史。2.高热不退,可有寒战,持续性上腹痛和左部牵扯痛,或有黄疸等症。3.常于上部偏左侧触及一囊性包块,固定不移,表面光滑,有波动感,压痛明显。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明显增高。、尿淀粉酶持续增高。5.X线......
目录

病因

急性腺炎的坏死组织或并发假性囊肿继发感染所致。

症状

1.发病前2~3周常有重症瘅的病史。

2.高热不退,可有寒战,持续性上腹痛和左部牵扯痛,或有黄疸等症。

3.常于上部偏左侧触及一囊性包块,固定不移,表面光滑,有波动感,压痛明显。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明显增高。、尿淀粉酶持续增高。

5.X线部检查:平可显示腺部有液平面之脓腔影。钡餐造影可见十二指肠弯度扩大,十二指肠或横结肠受外界囊肿压迫而有移位和缺损。

6.B超检查可确定包块为囊性。

饮食

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键。

治疗

[辨证论治]

1.中焦实热:左上持续疼痛拒,可触及肿大包块,高热不退渴欲饮,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沉实或弦数有力。清热解毒、苦通下。

2.热盛酿脓:左上持续疼痛拒,可触及有波动感的囊性包块,局部有灼热感,发热渴,舌红苔黄腻或腐,弦滑数。清热排脓。

3.正虚:左上疼痛拒发热不退,或夜热早凉,五心烦热,食少,疲,消瘦自汗盗汗舌红少苔,细数无力。益养阴、清热解毒

检查

清癌抗原,部平镜,蛋白酶,腺疾病超声诊断,腺的CT检查,胰脏触诊。

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发病前2~3周常有重症瘅的病史。

2.高热不退,可有寒战,持续性上腹痛和左部牵扯痛,或有黄疸等症。

3.常于上部偏左侧触及一囊性包块,固定不移,表面光滑,有波动感,压痛明显。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明显增高。、尿淀粉酶持续增高。

5.X线部检查:平可显示腺部有液平面之脓腔影。钡餐造影可见十二指肠弯度扩大,十二指肠或横结肠受外界囊肿压迫而有移位和缺损。

6.B超检查可确定包块为囊性。

[鉴诊断]

1.肾痈:以痛、脓尿为要表现。X线摄阴影,患侧横上升,活动受限,患侧区密度增高,脏轮廓不清。

2.癌:呈消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上压痛,或可触及质硬肿块,无波动感。清癌抗原阳性,B超扫描、X线钡餐造影、CT等检查可资鉴

3.胃癌:无瘅病史,常有胃病史,以进脘痛,食少,消瘦便血等为要表现,X线钡餐、镜及CT等检查可以确诊。医教育网搜集整理。

4.瘅:突起右上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常向右肩及部放射,常有发热黄疸,右上及剑突下压痛明显,可触及肿大之胆囊,X线部平可见肿大之胆囊结石阴影,B超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的毛草现象,或有结石反射波。

并发症

1.横结肠穿孔消化道出

脓肿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本病的急性期,其发展过程先是脓肿或假性囊肿继发感染并发出,最终导致结肠坏死、穿孔。其病死率在60%以上,穿孔者85%发生在横结肠结肠,其原因为:

(1)腺坏死、感染致结肠系膜成。

(2)胰酶消化作用。

(3)腺或脓肿壁的管坏死出脓肿压剧增,压迫结肠壁及炎症浸润破坏。

(4)结肠供自然较差,加之该段结肠毗邻发病的腺。

临床上是先发生脓肿结肠瘘后并发出便血。临床表现为高热、腹痛加重、部包块与便血。若出较多,应及时行结肠,暂时转流,脓肿。小的结肠瘘无出者可食、抗感染治愈。

2.大出脓肿侵蚀管,如动脉动脉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静等所致。

3.腔多发性脓肿由于脓肿沿腹膜后扩至两侧,向上可至下,仍至纵隔,向下顺结肠旁沟或下至沟。

4.并发瘘十二指肠瘘、空肠瘘、瘘、胰瘘等。

5.其他排空延迟;糖尿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药物性肝病

下一篇 南酸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