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药物性肝病

药物性病是指某些药物对的直接或间接损伤起的疾病。随着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外新药不断问世,药物性病的发病率相应增加。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起,其表现与人类各种病的表现相同,可以表现为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微脂滴沉积或慢性炎、硬化等。......
目录

临床表现

据临床特征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1.急性药物性

急性细胞损害中,急性药物性病最为多见,以细胞坏死为时,临床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性炎,常有发热、乏力、纳差黄疸清转氨酶升高,ALP和白蛋白受影响较小,高红素血症酶原时间延长与损严重度相。病情较轻者,停药后短期能恢复(数周至数月),重者发生功能衰竭,出现进黄疸倾向和脑病,常发生死亡。

过敏反应为时,常有发热、皮疹、黄疸淋巴结肿大,伴清转氨酶、红素和ALP中度升高,药物接触史常较短(4周以)。

胆汁淤积为时,有发热黄疸、上腹痛、瘙痒、右上压痛及肝大清转氨酶较度升高、ALP明显升高,结红素明显升高(34~500μmol/L),盐,脂蛋白X、GGT及固醇升高,而抗线粒体抗体阴性。一般于停药后3月~3年恢复,少数出现管消失伴慢性进展性过程。偶而管损害为不可逆,进展为硬化

2.慢性药物性

药物起的慢性炎与自身免疫慢性炎的临床表现相似,可以轻到无症状,而重到发生伴脑病功能衰竭。生化表现与慢性病毒性炎相同,有清转氨酶、G-GT的升高,进展型导致硬化低蛋白血症及凝功能障碍。

检查

各种病毒性清标志物均为阴性;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固醇等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浆白蛋白可降低,严重者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降低,氨升高,糖降低,白细胞总数升高,正常或减少。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外周嗜酸性细胞增多,药物诱导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阳性率可达50%以上。

诊断

的诊断可据服药史、临床症状象、功能试验、活检以及停药的效应作出综诊断。

治疗

1.停用相药物

停用致药物性病或有可能起本病的药物,是最重要的治疗。

2.适当休息。

3.

支持疗法,给予高蛋白,高糖低脂饮食,补充维生素C、B和E。

4.药物治疗

(1)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以补充SH基因,有利于药物的生物转化。

(2)淤者可试用苯巴比妥,有利于细胞运载蛋白Y和X的生成,使间接红素转化为直接红素,改善红素代谢,严重淤病人可服消胺,减少酸和药物在肠道的再吸收,也可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强力宁。

(3)试用光量子疗法,每周2次,1~2月,对个顽固性淤有退黄作用。

(4)最近认为5-腺苷-L-蛋氨酸,又称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胆汁郁积的药物。

(5)过量扑热息痛起的损伤,可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N-AC)。这是半胱氨酸的前体,在药物摄入后24小时时管洗后,给予N-Ac140mg/kg(服或从管注入),以后每4小时一次,70mg/kg,共72小时。

(6)重症患者导致功能衰竭或重度胆汁淤积,进展到硬化时,应考虑作移植。

预后

绝大多数病人停药后可恢复,发生临床和组织的改善,快的仅需几周,慢的需几年。少数发生严重和广泛的损伤,起暴发性功能衰竭或进展为硬化,如不进移植,将发生死亡。

预防

1.对肾病患者,新生儿和养障碍者,药物的使用和量应慎重考虑。

2.对以往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时应特注意。

3.一旦出现功能异常或黄疸,立即终止药物治疗。

4.对有药物性损害病史的患者,应避免再度给予相同或化结构相类似的药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胰石症

下一篇 胰痈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