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金星
形态特征
地下茎园而细长,下生多数须根。茎幼时疏生鳞片,老时脱落。叶长披针形,长数寸至尺余,先端锐尖,叶面主脉凸出。夏季叶背主脉两侧着生两排圆形孢子,对称排列整齐。野生于阴湿的峭壁或石隙中。四季采全草,鲜用或切段晒干备用。
高30~70厘米。地下茎粗壮,密被线状披针形的黑褐色鳞片。叶丛生,叶柄长5~23厘米,灰棕色或禾秆色,无毛;生孢子囊的孢子叶2回羽状分裂,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轴具宽翅,羽片3~7对,对生残近对生。上部的羽片无柄,不分裂,先端渐尖,长线形,全缘,顶端的羽片最长,下部的羽片有柄,羽状分裂或基部具1~2裂片,羽状分裂者具小羽片数枚,长线形,小羽片在叶轴上亦下延成翅,叶脉明显,细脉由中脉羽状分出,单一或二叉分枝,直达边缘;不生孢子囊的营养叶叶片较小,2回小羽片较宽,线形或卵圆形,边缘均有锯齿,孢子囊群线形,沿孢子叶羽片下面边缘着生,孢子囊群盖稍超出叶缘,膜质。生长于半阴湿的岩石及墙角石隙中。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药用价 根类竹根,黄色有须,叶类建蕙而短,长不满尺。春月发苗,背有点子,两行相对,有数十粒极密,秋霜后乃黄,生石山下,其根蔓生。百草镜∶金星凤尾,其叶细碎,形似凤尾,三月发苗叶,背有星,作细白点子,秋后乃黄,生古墙石堑中。背日者佳。惟实热症可用。
性凉,治吐血咽喉火毒,诸丹毒,发背痈。百草镜∶痈疽非阳毒及非金石药毒者戒用。
谢忌服,虽取效一时,但精血受寒,不能生育为虞耳。宁德县志∶白脚癣,金星凤尾草捣汁,加米醋数匙和匀,用竹箸裹新棉花蘸汁点患处,稠痰随箸而出,亦治喉风。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治黄疸型肝炎,肠炎,菌痢,淋浊,带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体炎,腮腺炎,痈肿疮毒,湿疹。
药用相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鲜品1~2两);研末或捣汁饮。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①治热性赤痢:凤尾草五份,铁线蕨一份,海金砂藤一份。炒黑,水煎服。(《广西药植图志》)
②治痢疾:鲜凤尾草二至三两。水煎或擂汁服,每日三剂。(《江西草药》)
③治急性肝炎:鲜凤尾草三两。捣汁服,每日三剂,五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
④治泌尿系炎症,血尿:鲜凤尾草二至四两,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热淋、血淋:凤尾草七钱至一两。用米泔水(取第二次淘米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白带及五淋白浊:凤尾草二至三钱,加车前草,白鸡冠花各三钱,扁蓄草,米仁根,贯众各五钱。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崩漏:凤尾草一两。切碎,用水酒各半煎服。(《矿西中草药》)
⑧治鼻衄:凤尾草七钱至一两,海带一两(洗净)。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用药忌宜】
虚寒证忌服。①《履巉岩本草》:“老人不可多服,其性冷故也。”②《闽东本草》:“孕妇、冷痢、休息痢不宜服。”
【用药配伍】
净制:除去杂质、洗净。炮炙:取净原材料,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定】
本品根茎短细,有条状披针形鳞片,赤褐色,叶柄禾秆色,上面光滑,有四棱,全草 15-60厘米。
显微鉴定:营养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均波状弯曲,下表皮有气孔及少数腺毛。气孔主为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腺毛头部类纺锤形,先端钝圆,2~3个细胞,长91~125μm,直径18~33μm,细胞含棕色分泌物;无柄。孢子囊长圆形或类圆形,直径约至320μm,环带纵行,环带细胞类长方形,外壁薄,内壁及侧壁增厚;囊柄多细胞, 2列,长短不一。孢子极面观类三角形,直径33~47μm,近极面具三裂缝,有瘤状或颗粒状纹饰,远极面纹饰较大,呈块状。本品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古籍考证】
【化学成分】
全草含黄酮类、甾醇、氨基酸、内酯或酯类、酚性成分。预试全草含黄酮类、鞣质、甾醇、氨基酸、内酯或酯类和酸性成分。
【化学鉴定】
取本品粗粉1g,加100ml甲醇,于水浴上回流提取10min,乘热过滤。取滤液1ml 加盐酸4~5滴及少量镁粉,溶液显橙红色。(检查黄酮类)
主要性能
名称考证
井口边草(《本草拾遗》)、小金星凤尾、铁脚鸡(《履巉岩本草》)、山鸡尾、井茜(《生草药性备要》)、井阑草、石长生(《植物名实图考》)、凤凰草(《分类草药性》)、井边茜(《岭南采药录》)、旋鸡头、阉鸡尾(《中国药植志》)、凤尾蕨、野鸡尾(《广西中兽医药植》)、青蕨(《陆川本草》)、鸡脚草(《南宁市药物志》)、百脚草、龙须草(《江西民间草药》)、金鸡尾、腊肾草(《四川中药志》)、百脚鸡(《中国药植图鉴》)、金鸡爪、井口鸡胶舌(《闽东本草》)、井栏茜、小叶凤尾草(《广东中药》Ⅱ)、小凤尾(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参考出处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
下一篇 脾不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