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先天性胸骨后膈疝

腔脏器胸肋三角突入胸腔角区,称为先天性胸骨膈疝,又称胸骨后疝(retrosternal hernia),胸骨旁疝(parasternal hernia),前外侧疝(anterolateral hernia)或Morgangri裂孔疝。本病较少见,占膈疝的3%~5%。新生儿期即可发病,成年后发病者亦较常见。右侧胸腔多发,以呼吸和消化系统症状,若发生肠管嵌顿,可出现胸腔感染等表现。多数......
目录

症状体征

多数先天性胸骨膈疝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常为体检或某种原因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病人有上部或胸骨后反复发作性不适感、隐痛,并伴有腹胀呕吐症状。小儿通常是因仰卧位、哭闹或压增加而发作,严重者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青紫等表现;当立位、安静、腔压力减小时,上述症状消失或减轻。如果疝入胸腔的肠管发生嵌顿,则出现呕吐腹胀停止排排便等急性肠梗阻表现;若嵌顿肠管发生运障碍或绞窄,可出现肠道出便血;若出现肠管坏死、穿孔,可出现胸腔感染等表现。

体检:可在前胸壁闻及肠鸣音。

病理病因

由于构成膈肌起自剑突和第7~10肋骨面的两组肉在交界处有一潜在的孔隙,称为Morgagni孔(又称胸肋三角)。乳腺动脉由此通过,向下演变成动脉。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若膈肌的两组囊发生障碍,未完全愈,或成仅有两层黏膜及少量结缔组织的薄弱区,在日后胸腔压力差的作用下,部分脏器即可由此突入胸腔成疝。

发病机制

由于心包面的加强作用,左侧胸肋三角较右侧相对强韧,因此右侧胸骨后疝多发。多数情况下胸骨后疝有疝囊,其容物多为网膜结肠,右侧胸骨后疝肝脏疝入亦非常多见,疝入者较少。

疾病诊断

临床上常将本病误诊为纵隔肿,须与之鉴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当临床并发症发生时,白细胞计数等可升高。

其他助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最要手段。

1.胸部透视或摄 胸部透视或胸部正位可见区有阴影凸向胸腔,侧位可见阴影位于胸骨角区,或见有前区、胸骨后充液面阴影。

2.钡餐透视或钡灌肠检查 钡餐透视、钡灌肠应为首选的检查法之一,它不仅能明确诊断,而且能明确疝入胸腔腔脏器的种类。钡餐透视可显示疝入胸腔。如疝容物为结肠,钡灌肠时可见结肠疝入胸腔,其进襻和出襻紧靠胸骨后缘呈“V”或“U”影像。

3.人工检查 尤其适应于疝容物为肝脏的右侧胸骨后疝,对于明确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4.CT扫描 可清晰的显示疝环及其容物。

用药治疗

一旦确定诊断,应尽早择期手术还纳腔脏器、修补缺损,若发生疝容物嵌顿须急诊手术。

手术一般,多采用旁正中切或患侧肋缘下斜切,进后在胸骨后均能清楚的显疝环及疝容物,先轻柔的将疝容还纳、除去多余疝囊,后暴疝环周围组织,并将疝环边缘与胸骨组织严密缝。如果疝环大、直接缝困难时,可选用人工材料(涤纶布、硅膜、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等)修补。

手术也可胸实施,其效果满意。术中分离疝囊时避免损伤胸骨心包,万一进入心包腔或术后患儿有心包压塞症状,X线检查发现心包,应及时置水封瓶下流。

并发症

1.若嵌顿肠管发生运障碍或绞窄,可出现肠道出,肠管坏死或穿孔。

2.胸腔感染。

预防护理

前没有相容描述。

饮食保健

具体饮食建议需要症状咨询医生,理膳食,保养全面而均衡。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戒除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后

本病多数有疝囊,疝入胸腔的脏器不多,对功能影响不大,如无伴发其他畸,绝大多数病人手术过后恢复平稳,手术效果良好。即使疝环大、修补较困难者,预后亦远较胸腹裂孔疝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五劳

下一篇 新生儿胃穿孔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