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劳
释义
中医五劳
2、久卧伤气:老躺着不运动,气脉就运行不起来,就会伤人的肺气。
3、久坐伤肉:伤肉其实伤的是脾。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人,就是所谓的懒人,他站着都觉得累,自称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中医认为这种人脾湿特别重,由于缺乏运动,他的脾的运化功能也很弱,才会出现这种现象。对于每天久坐办公室的人来说,那样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说到底是对脾的伤害。脾主运化,如果运化不好,就带不走水谷精微,这样就造成了脾虚或者脾湿气太重,然后逐渐会感觉吃饭也不香了。
久坐就是长时间地坐着,这实际上也在消耗元气。有人会问,我们没动怎么也耗散元气?其实,天天坐在那儿不锻炼也会损伤元气,这叫暗耗元气。但是,古人不主张过分锻炼。久坐伤肉实际上是伤了脾,脾伤了以后会有两种表现:越来越胖或者越来越瘦。思伤脾,思虑过度人就瘦。如果脾老不运化,人体内的垃圾和毒素就会逐渐堆积,人就越来越胖。糖尿病是大家公认的一个很难治的病,人们管这种病叫富贵病。因为糖尿病的患者大多不太活动,然后吃的东西营养过剩。如果想把这些东西代谢掉的话,还会伤到脾。
4、久立伤骨:如果老站着,就会伤骨。伤骨实际上就是伤肾。如果总站着的话,就会伤到的腰、腿、胫这些部位,所以这叫久立伤骨。
5、久行伤筋:久行的话就会伤筋。伤筋就是伤了肝。如果人体过分劳动,过分地锻炼就会伤肝。
揭阳广播电视台《快乐双宝》节目中 小土哥、方圆就曾经把中医的“五劳”理论融合在潮汕俗语“脾气孬过丁盛发”里,并广为流传。
防止五劳的方法
适可而止
有学者主张变五劳所伤为五劳所养,即“适视养血,适卧养气,适坐养肉,适行养筋,适立养骨”,就是说,无论身或心,都要使其有所劳,但必须适当,不能过度,适劳有益健康,过劳则损伤身心。
劳逸结合
古语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紧张,弛是松弛,二者适当配合,便不易产生疲劳。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不欲其劳,不欲其逸。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重视睡眠
古人说:“眠食二者,为 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充足的睡眠既可以预防疲劳,也能够消除疲劳,从而对 养生有利。
与外动相比,我们更要强调的是内静。 中医养生历来强调心态的淡泊平静,《黄帝内经》就明确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就是说,精神内守,心安理得,悠闲自在,对于疾病的预防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人不容易得病,不容易得病当然就有利于长寿。相反,如果情绪不好,对健康就起不到好的作用,还容易诱发各种疾病。生活中、小说里面常写的急火攻心、忧郁而死、相思成疾、大喜过望等都是情绪不佳带来的恶果。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