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牛尾蒿

牛尾蒿多年生草本。高80–120cm,粗壮、直立、紫褐色,基部略木质化。 牛尾蒿植物实图考)荻蒿(松村植物录),紫杆蒿(甘肃),水蒿(陕西、甘肃),艾蒿(青海),米蒿(四川),指蒿(河北蒙古),“普儿”(藏语)。牛尾蒿(原变种)图版34:1-8 灌木状草本。主根木质,稍粗长,垂直,侧根多;粗短,直径0.5-2厘米,有多数或少数,丛生,直立或斜向上,高80-12......
目录

形态特征

牛尾蒿(原变种)图版34:1-8

灌木状草本。主根木质,稍粗长,垂直,侧根多;粗短,直径0.5-2厘米,有多数或少数,丛生,直立或斜向上,高80-120厘米,基部木质,纵棱明显,紫褐色或绿褐色分枝多,展,长15-35厘米或更长,常呈屈延伸;幼时被短柔毛,后渐稀疏或无毛。厚纸质或纸质,面微有短柔毛,面毛密,宿存;基生下部大,卵形或长,羽状5深裂,有时裂上还有1-2枚小裂,无柄,凋谢;中部卵形,长5-12厘米,宽3-7厘米,羽状5深裂,裂披针、长披针披针,长3-8厘米,宽5-12毫米,先端尖,边缘无裂齿,基部渐狭,楔形,成柄状,有小型、披针线形的假托叶;上部苞片指状3深裂或不分裂,裂或不分裂的苞片披针披针头状花序多数,宽卵球或球,直径1.5-2毫米,有短梗或近无梗,基部有小苞,在分枝的小上排成穗状花序穗状花序状的总状花序,而在分枝上排成复总状花序,在上组成展、具多级分枝大型的花序总苞3-4层,外层总苞略短小,外、中层总苞卵形、长卵形面无毛,有绿色中肋,边膜质,总苞半膜质;雌花6-8朵,花冠狭小,略呈,檐部具2裂齿花柱伸出花冠外甚长,光端2叉,叉端尖;两性2-10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基部钝,花柱短,先端稍膨大,2裂,不叉瘦果小,长或倒卵形果期8-10月。

无毛牛尾蒿(变种)

与原变种区在于本变种面初时被灰白色短柔毛,后落无毛。

生态习性

牛尾蒿株丛基部至每10cm划为一层,共可分为 四层。花序自下而上的分布占总量的百分率依次是26.28%,27.99%,30.55%,15.17%;占总量的百分率依次是10.96%,23.92%,29.23%,35.88%;花序占总花序量的百分率依次是0,13.77%,37.12%,49.10%。单株重936g,花序为1:0.64:0.36。

牛尾蒿再生力较弱,据观测,株高7cm时刈割,留茬2cm,当年可第一次再生草高5cm,再刈割至留茬2cm,第二次再生草仅高4.3cm。由此可见,在畜牧利用中只能产生一次再生草,全年可供放牧2次。从地上部结构可看出牛尾蒿为刈割型牧草。

该草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在半湿润的干旱环境中,常作为优势植物成了万年蒿 草甸草原草场。在半荒漠地带的山地,可出现在干的石质山坡坡脚、沟谷、溪流附近的薄层土地里,这里的牛尾蒿改变了在阴湿山地所具有的薄而宽大、柔软的体态,表现为子显著变狭,质地变得较厚硬。使该草与狭青蒿(Artemi-siadracunculus)颇为相似,而后者中部叶片不分裂,可与该草相区

产地生境

蒙古、甘肃(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西藏(东部);生于低海拔至 3 500米地区的干山坡、草原、疏林下及林缘。印度(北部)、不丹尼泊尔也有。模式标本 采自印度(库马恩)。

化学成份

该草含5,8 3′,5′-四羟基黄烷酮(5,8,3′,5′-tetrahy-droxyflavanone),5,8,2′-三羟基-5′-甲氧基黄烷酮(5,8,2′-trihydroxy-5′-methoxyflavanon),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烷酮(5,7,4′-trihy-droxy-3′,5′-dimethoxyflavanone),槲皮素-3-鼠李糖甙(quercetin-3-rham-noside), 3-(3-羟基苯氧基)-2-丙烯醛[3-(3-hydroxy)phenoxy-2-propenal],小麦黄素(tricin),2,5-二羟基桂皮酸乙酯(ethyl 2,5-dihydrox-ycinnamiate),8-羟基-6,7-二甲氧基香己(8-hydroxy-6,7-dimethoxycoumarin)。既是秦皮定(fraxidin)、2,4-己二炔-l-酮(2,4-hexadiyn-1-one,α-及β-香树脂醇(amyrin)、乙酸α-香树脂醇酯(α-amyrin acetate)、白檀酮(α-amyrone)、龙羁萜(fridel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棕榈酸正丁酯(n-butyl palmitate),又含挥发油,其中有近30种成分,检出有效成分是D-匙桉油烯酸(D-spathulenol)。

主要价值

1.一般用途

牛尾蒿性不良,为低等饲用植物。春季幼嫩时牛、羊稍吃,夏秋季不吃,秋霜后及冬季缺草时家畜采食。山区群众常在秋季 刈割混有牛尾蒿的野草,于冬春季枯草期补饲牛、马等大家畜。因为牛尾蒿,为石质山坡地薄层土壤的地被植物,有利于水土保持。此外,可做烧柴。

2.药物价值

(1)药理作用:牛尾蒿挥发油中的含氧化物祛平喘作用显著,其中的D-匙油烯醇尤为有效。该化物可增加小酚红排出量(祛试验),祛强度是对照组的201%,还可以对抗组胺、乙酰碱的作用。牛尾蒿试治气管炎、部粘膜发炎、轻度肿等咳喘病畜,总有效率达98.3%。 D-匙油烯醇的小半数致死值为1.26±0.556g/kg,可见该化物不但平喘祛作用好,而且毒性小。

(2)鉴

①取该品花序干粉末,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白色颗粒状荧光。水提取液显柠檬黄色。乙醇提取液显乳白色荧光。

②取该品粉末少许升华,有白色结晶出现。

③取2%溴四氯化碳溶液1ml,加该品挥发油1滴,即色,再加1滴即迅速退至无色或略带黄色

(3)性味:味苦;微辛;性凉。

(4)功能治:清热;凉血;解毒;杀虫。急性热病肺热咳嗽咽喉肿痛; 鼻衄疮;晓虫病。

(5)用法用量:服,汤9-15g;或膏涂。

【考牛尾蒿见载于《植物实图考》十二卷,云"牛尾蒿,初生时与蒌蒿同。唯一旁生横,秋时上发短横斜欹舞,如短尾随,故俗呼以状之。"观牛尾蒿,原植物与本品相一致。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