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

门静高压除常见食管张出外,尚可十二指肠膀胱道等少见部位张出。一旦十二指肠张发生,由于流丰富,止困难,易陷入休克,可导致死亡。称:十二指肠张分类:消化门静高压除常见 食管张出外,尚可十二指肠膀胱道等少见部位张出。后者称为异位张出,因其出部位及式不同,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误治。其中十二指肠张......
目录

疾病介绍

  称:十二指肠

分类:消化

疾病描述

门静高压除常见 食管张出外,尚可十二指肠膀胱道等少见部位张出。后者称为异位张出,因其出部位及式不同,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误治。其中十二指肠张(duodenalvaricosis)由于镜比较容易发现,临床报道相对较其他多。一旦十二指肠张发生,由于止困难,可招致死亡。随着治疗法的进步,已有取得好的成绩者,但至今还无一公认确定的治疗法。十二指肠张发生出,仍为致死原因。

疾病病因

  硬化门静高压、外门静塞、管畸等为十二指肠张的病因张的走病因而异,在欧美外门静塞的发生率高。

病理生理

  在门静高压或门静某一分支栓塞时,门静流可结肠支和肠系膜上静的分支到十二指肠,再十二指肠后上静、幽门或网膜右静回流到门静,故易致十二指肠张出日本报道由硬化起的门静高压者占多数。硬化起的门静高压,肠系膜上静流可腔后静流入下腔静,在伴随塞者,往往以网膜作为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的侧支环,因而以上静多能看到管扩张。少见的病例从十二指肠异常管间有蛇张静,由异常管至脐旁静成分流。

临床表现

缺乏典型临床表现,随着镜等诊断技术的进步,偶然发现为多。以张破裂出作为最初的临床表现时,可发生呕血便血,约占70%。由于流丰富,出量大,患者易很快出现休克

诊断检查

1.

组织液渗入或补给等渗液体扩充容量、液被稀释后才出现贫血的表现,患者常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常升高。大出后,白细胞计数可达1万~2万,出停止后2~3天才恢复正常。硬化门静高压患者出后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其原因是患者可能存在有功能亢进。

2.氮质血症

在出后的数小时,尿素氮即可增高,一般在24~48小时达高峰。如果尿素氮继续升高,可能是继续出或者系大出后,因有效容量减少,而致流量与小球滤过率降低所导致的性尿素氮增高。

3.上消化道造影

作为定性诊断困难,造影常表现为息肉样或巨大皱襞样,须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息肉十二指肠黏膜下肿

4.上消化道镜检查

镜下十二指肠可见肠壁张,呈囊状或结状隆起,色泽可呈蓝色或与周围黏膜一致,表面可有糜烂,覆有少许灰黄苔性物。

5.部CT

可确定硬化的存在、萎缩的程度和腹水的有无。造影CT检查可发现与十二指肠壁相连的异常扩张的管,出期可确定造影有无从管外漏。

6.管造影

动脉肠系膜动脉造影,确定动脉期造影管外漏,在静期见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增粗、蛇或结张及造影流向下腔静可以确诊。在出明显时可见到造影漏出管外。高度怀疑本病时门静造影也有价值。进结肠支的造影可得到有门静的非常鲜明的影像。通常的动脉肠系膜动脉造影容易获得病因管影像,而且检查后还可继续进栓塞术。

疾病诊断

据临床表现呕血便血助检查如上消化道造影、镜检查、管造影等可确诊。

鉴别诊断

  由于起上消化道出病因甚多,故需鉴的疾病亦多,以下仅就常见的疾病进简要的鉴

  1.十二指肠溃疡

  (1)是起上消化道出最常见的原因。溃疡约占上消化道出病因的10%~15%,而十二指肠溃疡约占上消化道出病因的25%~30%。

  (2)既往有溃疡病史或有溃疡病出史,多数患者以冬春季好发。

  (3)疼痛多位于上部,多呈隐痛、烧灼样痛。多数十二指肠溃疡者有饥饿痛或夜间痛醒。

  (4)疼痛一般具律性。溃疡多为餐后1/2~1h 疼痛发作,持续1~2h,

  至下餐前疼痛逐渐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餐后3~4h 发作(即饥饿时疼

  痛),进食后疼痛常消失。

  (5)服用制酸、H2 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疼痛可缓解或消失。

  (6)少数病例可无上腹痛,无反酸、嗳症状,而仅以呕血和(或)黑便为首发症状,此种病例约占消化性溃疡病例总数的10%~15%。

  (7)X 线钡餐检查,如发现龛影征对诊断有重要帮助。

  (8)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溃疡态与大小,结组织病理检查可确立诊断。

  2.急性黏膜病变

  (1)是起上消化道出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病因的20%左右。

  (2)常有十二指肠黏膜损害的诱因存在。这些诱因包括:

  ①服用过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消炎药、上腺糖皮质激素、某些抗生素等。

  ②饮,尤其是酗后。

  ③多种应激状态,如颅外伤、急性管疾病、重度烧伤等。

  ④血症,严重功能损害等。

  (3)常有上疼痛或隐痛,反酸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也可以呕血和(或)黑便为首发症状

  (4)在出后的24~48h 作急诊镜检查,如发现十二指肠黏膜弥漫性充水肿,多处有出糜烂灶时即可确诊。

  3.胃癌

  (1)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出病因,因胃癌而出者约占出病例的1%~3%。胃癌多见于40 岁以上的男性患者,但近年来30 岁以下的青年胃癌也不少见。

  (2)患者早期常无特异性症状,多以食欲不振不适或隐痛为要表现。随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时,患者常有消瘦贫血,上疼痛加重或呈持续性。少数患者上部可扪及质硬、常不易移动的包块。

  (3)胃癌患者以缓慢、少量出多见,而表现为大出者较少见。粪隐试验常呈持续性阳性。

  (4)晚期胃癌患者如癌肿发生远处转移,则常可在左锁骨上扪及肿大、较固定的淋巴结

  (5)X 线钡餐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措施,可发现癌肿的大小、态,癌肿周围黏膜的情况等。X 线钡餐诊断胃癌的阳性率可达80%~90%。

  (6)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胃癌的大小、态、部位及浸润情况等,进组织病理检查可与良性溃疡相鉴镜检查胃癌的确诊率可达95%以上。

  (7)CT 与MRI 检查虽对胃癌的诊断有重要的助价值,但由于检查费用较昂贵,故一般不作为首选的检查法。

治疗方案

1.外科治疗

十二指肠张的治疗多选择外科手术,单纯张静结扎术再出率达57%,十二指肠切除术约40%可发生再出,最有效的外科手术是门体分流术,降低了门静高压,再出率为10%。对于并出的病例,因为有硬化等基础病,出后多病情重或陷入休克。若外科手术止,术后发生脑病起死亡者多。

2.镜治疗

镜的张静治疗有硬化治疗和套扎治疗,硬化治疗是已确立的法,其优点是镜检查当时就可以硬化治疗,这是广泛普及的技术。最常使用的硬化为乙氧硬化醇和乙醇胺油酸酯,注射量可多达20~30ml,药物的副作用及并发症少,有一定疗效。但是对十二指肠张破裂,硬化治疗后得到远期止效果者约占1/3,总体疗效不佳。近来张使用不稀释的组织合剂者越来越多。

硬化治疗对食管张破裂出的治疗是相当成熟的治疗法,但对十二指肠张破裂出的治疗有一定的限制,前还难说是一种侵袭性小、可信赖的止法。

张破裂出镜套扎治疗手法简单,临时止效果好,即使镜操作不是很熟练者也可实施,是一紧急止的好法。

3.导管治疗

的门栓塞术、气囊下逆的栓塞术和回肠的栓塞术的报道逐渐增加,选择上述治疗的理由是由于患者全身状况太差,多不能耐受全麻下外科手术;或镜治疗由于大量出,视野不清晰,硬化治疗有困难,加之顾虑硬化功能的损害。

预防预后

  预后:止成功的病例预后较好,作为急救处理,镜治疗、栓塞治疗、外科手术的抢救成功率分约为70%、80%、70%。镜的张静硬化治疗并回结肠的栓塞术和镜套扎治疗并回结肠的栓塞术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与上述治疗法相比较,疗效差异不显著。

  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病:硬化门静高压、管畸等。

并发症状

  一旦十二指肠张发生,由于流丰富,止困难,易陷入休克,可招致死亡。 十二指肠张1931 年由Alberti 最初报道,伴随镜技术的进步,近年该病的病例报道逐年增加。本病多伴随硬化门静高压。发生部位欧美报道位于十二指肠部者最多,依次为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而日本报道十二指肠降部者多,占70%以上。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牛尾蒿

下一篇 寒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