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牛蒡茎叶

【出处】《药性论》 【拼音】Niú Bànɡ Jīnɡ Yè 【大夫(《中药志》)。 【来源】菊科植物牛蒡叶片。 【药理作用】含抗菌物质最多,要抗金黄葡萄球菌,最小抑制浓度为每毫升400微克,之浆汁亦有一定作用。抗菌成分在期含率最高;但植物中又含氧化酶,能破坏抗菌成分,故在收获后宜即用乙醇以破坏氧化酶,但又要注意不使乙醇凝于植物上,否则抗菌成分将被溶出而遭受损失。 【性......
目录

牛蒡茎叶·版本一

【出处】《药性论》

【拼音】Niú Bànɡ Jīnɡ Yè

大夫(《中药志》)。

【来源】菊科植物牛蒡叶片

【药理作用】含抗菌物质最多,要抗金黄葡萄球菌,最小抑制浓度为每毫升400微克,之浆汁亦有一定作用。抗菌成分在期含率最高;但植物中又含氧化酶,能破坏抗菌成分,故在收获后宜即用乙醇以破坏氧化酶,但又要注意不使乙醇凝于植物上,否则抗菌成分将被溶出而遭受损失。

性味】《药性论》:味甘,无毒

【功能治】

头风痛,烦闷,金疮乳痈。皮肤痒。

①《药性论》:牛蒡单用,烦闷,四肢不健,通十二经脉,治五脏恶气,可常作菜食之,令人身轻。又:取汁,夏月多,去皮间习习如虫。洗了,慎少时。

②《食疗本草》:金疮,取贴之。

【用法用量】服:食。外用:水洗,膏涂或以贴疮。

【附

①治头及掣痛不可者:牛蒡,捣取浓汁二升,无灰一升,盐一匙头,煻令稠成膏,以摩痛处,自止。亦时行头痛。摩时须极力令作热乃速效。冬月无苗,用代之亦可。(《箧中》)

②治急性乳腺炎牛蒡子(干品三钱,鲜品一两),水。(《全展选编·外科》)

牛蒡茎叶图册牛蒡茎叶图册

牛蒡茎叶·版本二

【出处】出自《药性论》

【拼音】Niú Bànɡ Jīnɡ Yè

【英文】Great Burdock Achene, Stem and leaf of Great Burdock

大夫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牛蒡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Arctium lappa L.

采收和储藏:6-9月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态】 牛蒡 二年生草本,高1-2m。粗壮,肉质,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丛生,有长柄;互生;叶片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15-40cm。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簇生于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或线状披针,先端钩小,红紫色,均为管状,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盘状,着生短刚毛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或长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期6-8月,果期8-10月。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功能治】清热除烦;消肿止痛。风热头痛心烦口干咽喉肿痛;小便涩少;肿疮疖;皮肤痒;白屑

【用法用量】服:汤,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或绞汁;或膏涂。

【各家论述】

1.《药性论》:牛蒡单用,烦闷,四肢不健,通十二经脉,治五脏恶气,可常作菜食之,令人身轻。又:取汁,夏月多,去皮间习习如虫。洗了,慎少时。

2.《食疗本草》:金疮,取贴之。

【摘录】《 中华本草》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阴茎硬结症

下一篇 牛蒡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