膊
字源解说
文字释义
膊b
(1)〖名〗上肢,近肩的部分
血从前~上小孔中出。——《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2)古量词
一膊炭熯,掇之则烂指,万石俱熯,去之十步而不死,同气异积也。——《淮南子·说林训》
(3)通“脖”
董孝廉笑道:“先生世外高人,何必如此计论!”卜信听见这话,头膊子都飞红了,接了茶盘,骨都着嘴进去。——《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膊p
(1)〈文言义〉 〖动〗分裂肢体而曝露之
(龙人)弗听,杀而膊诸城上。 ————《左传·成公二年》杜预注:“膊,磔也。”按:磔即分裂肢体之刑。
泛指斩杀
掇黄冈,筴汉阳,行跐汊川,还,大膊蕲水界中。——唐·韩愈《曹成王碑》
我兵遂尽渡,大蹂大膊。——清·魏源《圣武记》卷六
(2)〈文言义〉 〖名〗切成块的肉
故同味而嗜厚膊者,必其甘之者也。——《淮南子·缪称训》
膊li
〈文言义〉〖名〗界域
行则有踪,言则有声,福则有膊,祸则有形,之谓直。——汉扬雄《太玄经·文》
(释义参考资料)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 原文
【卷四】【肉部】膊 pò 匹各切
薄脯,膊之屋上①。从肉尃声。
- 注释
①薄脯,膊之屋上:王先谦《释名疏证补·释饮食》:“谓切薄肉,暴(pù)之屋上也。”膊之:《方言》卷七:“膊,㬥(pù 暴晒)也。
- 译文
薄薄的肉片,把它贴在屋上(让它暴晒干燥)。“肉”为形旁,“尃”为声旁。
说文解字注
〖(膊)薄脯,脯之屋上〗
膊之屋上当作薄之屋上。薄,迫也。《释名》:膊,迫也。薄㭬肉迫箸物使燥也。说与许同。《方言》:?,暴也。燕之外郊朝鲜洌水之间。凡㬥(pù)肉、发人之私、披牛羊之五藏谓之膊。左传。龙人囚卢蒲就魁。杀而膊诸城上。周礼。斩杀贼谍而膊之。皆谓去衣磔其人。如迫脯于屋上也。又仪礼两胉。今文作迫。周礼豚拍。杜子春以拍为膊。谓胁也。按胁之正字当从礼今文作迫。
〖从肉,尃声〗
匹各切。五部。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匹各切,音粕。《说文》薄脯膊之屋上。从肉尃声。《释名》膊,迫也。薄㧻肉,迫著物使燥也。《博雅》膊,脯也。《周礼·天官·醢人·豚拍鱼醢注》拍为膊,谓胁也。
又肩膊也。《仪礼·鄕飮酒礼·介俎脊胁胳肺注》後胫骨二,膊胳也。
又《少牢馈食礼》不升肩臂,臑膊骼。
又《韵会》磔也。《左传·成二年》杀而膊诸城上。《注》膊,磔也。《周礼·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注》膊,谓去衣磔之。
又厚切肉为厚膊。《淮南子·缪称训》故同味而嗜厚膊者,必其甘之者也。《注》厚膊,厚切肉也。
又《韵会》击声。《古两头纤纤诗》腷腷膊膊鸡初鸣,磊磊落落向曙星。《韩愈·闘鸡联句》腷膊战声喧。
又《集韵》《正韵》伯各切,音博。义同。
又《集韵》龙辍切,音劣。界也。《扬子·太经》福则有膊。《注》陆绩读。
又铺枚切,音胚。
又芳无切,音敷。义同。
又殊伦切,音纯。股骨也。《仪礼·少牢馈食礼膊骼释文》膊,刘音纯。 《正韵》亦作拍。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