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屈肌腱损伤

手部损伤多为放性,以切割伤较多,常神经管伤或关节损伤,也可发生性撕裂伤。断裂后,相应的关节失去活动功能。如指浅屈断裂相应指近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指深屈断裂,表现为远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指深浅屈均断裂,则远近侧指间关节均不能屈。由于手仍完整,掌指关节不受影响。伸不同部位断裂,其相应关节不能伸展,并可出现畸。疾病称:损伤 所属部位:上肢 就诊科......
目录

定义

疾病称:损伤

所属部位:上肢

就诊科室:

症状体征:发热,身痛

病因

手部损伤多为放性,以切割伤等外伤性因素较多,另外还有电锯伤,挤压伤等,多是由于断裂而造成相应的症状表现。其中挤压伤周围组织挫伤严重,常伴有神经管、关节损伤等。治疗时应给予注。

症状表现

本病要表现为为损的屈相应的区域发生活动障碍:

1、指浅屈断裂相应指近侧指间关节不能屈;

2、指深屈断裂表现为远侧指间关节不能屈;

3、指深浅屈均断裂则远近侧指间关节均不能屈,由于手仍完整掌指关节不受影响。

检查

临床上对损伤的诊断不难,据其外伤病史和患处的功能表现,一般可以做出诊断,无需其它助检查法。对于一些不完全断裂的患者,关节活动可表现为正常,此时可进抗阻力试验,表现为肢指无力、疼痛,由此也可做出诊断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法。

鉴别诊断

本病要是容易外伤性因素所起,依据患者的外伤史、临床和检查即可诊断。无需要鉴

并发症

本病常神经管伤或关节损伤,也可发生性撕裂伤,尤其在挤压伤的患者中更易发生这些并发症。一般断裂后,相应的关节便会失去活动功能。另外在术后,本病还容易并发的粘连。养、粘连是一种因果系,养遭破坏越重,就越慢,而粘连会越严重。甚至会发生鞘的塌陷和萎缩。

治疗措施

(一)深抵止区(Ⅰ区)

从中指骨中份至深抵止点。该区只有指深屈,断裂后应争取早期修复,直接缝断端。若在抵止点1cm以断裂,可将端前移,即切断远断段,将近端重新附着于止点处。

(二)鞘区(Ⅱ区)

始至指浅屈的附着处(即中指骨中份),在此段深、浅屈被限制在狭小的,伤后很易粘连,处理困难,效果较差,故又称为“无人区”。前一般张,如系指浅屈牵拉断裂可不,以免粘连,深同时断裂,仅,同时切除浅,保留鞘及滑车。亦有张同时修复深浅屈

(三)手掌区(Ⅲ区)

韧带远侧至进入鞘之前的区域。手掌的桡侧有蚓状附着,断裂后限制近端回缩。在蚓状区深浅同时断裂,可以同时,用蚓状包裹深,防止与浅粘连。蚓状鞘段,仅,切除浅

(四)腕管区(Ⅳ区)

九条及正中神经挤在腕管,空间较小,正中神经浅在,常与同时损伤。处理时应切腕横韧带,仅缝拇长屈,切除浅,以增大空隙。应不在同一平面。必须同时正中神经

(五)前区(Ⅴ区)

起始至腕管近端,即前下1/3处。此区屈,有组织及周围软组织保护,粘连机会少。屈在此区损伤,应全部作Ⅰ期缝,效果常较好。但在多条屈指深浅断裂时,要避免在同一平面,以减少粘连。

拇长屈断裂,亦应争取Ⅰ期修复。在掌指关节平面,被夹在两块籽之间,易造成粘连。该平面的断裂,不直接缝,而是切除远断端,在腕上交界处作延长,将远断端前移,重新附着于止点处,亦可环指屈指浅转移代拇长屈。止点1厘米以断裂,通常采用前移法,但不延长

治疗病例

观察手损伤后治疗的效果。法系统回顾手损伤患者60例,共112指,采用手部显微修复手术、运动疗法及物理治疗等综性的治疗。结果过3~12月随访,TAM系统评价标准,手指和功能障碍改善明显,优良率85%。结论手部显微修复手术是键、物理治疗及运动疗法治疗有助于手功能恢复。

损伤除少数需住院的手外伤患者由专科治疗外多数均由急诊处理。急诊如何处理好这部分患者,似乎仍未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人们2007年以来,对急诊手损伤实及时专业化的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1·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112指),年龄18~55岁,男48例,女12例,拇指23指,示指31指,中指19指,环指24指,小指15指;左手38例,右手22例;损伤原因:切割伤25例,挤压伤16例,绞轧伤11例,爆炸伤5例,撕伤3例。

1.2治疗

神经阻滞麻醉或高位硬膜外麻醉,麻醉生效后彻底清创,上肢先驱后上止带,手术操作借助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的缝法人们采用Kessler、Kleinert缝材料专用线。据损伤程度部位不同,选择不同外固定,术后进一步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

2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国际手外科联损伤委员会制定的法,患指动活动范围TAM(totalactivemovement)系统评价。优:屈伸活动正常,TAM>220。;良:功能为健指的75%以上,TAM为200。~220。;中:功能为健指的50%~75%,TAM为180。~200。:差:功能为健指的50%以下,TAM<:180。。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优46例,良8例,中6例,差3;优良率85%。

3讨论

手外科手术十分强调用无创技术操作。在放大镜下或手术显微镜性操作,可使无创技术达到更高的程度,因此,手术效果也会提高到新的水平。由于不同受伤环境对手外伤的性质、部位和严重程度有不同而处理的法、效果也不同。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应用和发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手功能,使手部放性损伤的急诊处理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为手外伤病人带来了福音,也促进了手外科事业的发展。

3.1手外伤急症处理

3.1.1早期清创

保留和修复重要组织,这是防止感染、恢复功能的基础。对关节错位和韧带断裂,要尽早复位,适当固定;并争取一期修复好神经管,做好皮肤覆盖,争取一期愈。了解肌的正常液供应对修复极其重要。修复时,应尽量保护系膜、周围组织钮,避免损伤其中管,促进愈,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3.1.2手部微创修复

对60例手术操作借助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特在做时更如此。放大倍数以4~6倍为好。在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结构纽、系膜及表面上的微管,以便手术操作时避。镜下可以辨正常组织和变性组织,有利于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保护健康组织,准确无误地缝外膜;同时在镜下使用显微针线,线以3-0~5-0尼龙线或棉纶线为宜其抗张强度大,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被拉裂或拉断,异物反应轻、创伤小,显微器械,减小对建组织的损害,保无创操作的确度。

3.2术后功能康复

3.2.1术后功能训练

以前认为,术后早期活动是有害的,常为了保护端而术后制动3周,结果常发生粘连而需要手术松解。近年来,大量实验明,后早期活动可激发源性愈。这要是因为运动可促进鞘及滑膜组织的滑液分泌,使处获得充足养,促使外膜细胞受到应力作用的刺激而增生,加速细胞分化增殖;使细胞分泌的纤维应力向作整齐排列,减少了杂乱无序的纤维数量。一般认为,移动3~5mm即可达到预防粘连的的,在医生指导下术后24h天后被动忍痛活动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2次/d,15min/次。

术后第3天充分活动一次,第4、5、6,天充分活动2次;7~10天每天活动3次;10~15天每天活动4~5次;2周后每天活动6~10次,3周后可做正常活动,以保持手指及关节不肿为限。对于骨折的患者。术后4~8周左右即可拆除固定物,保护骨折部位的前提下,由医生缓慢轻柔的活动手指各指关节,牵伸关节囊及韧带和周围软组织

通过关节面间的微小活动,促进关节结构恢复正常,增加活动幅度,能较好的防治关节挛缩。动进直拳、勾拳、全拳的练习,可加强力,防止指深、指浅屈之间、之间的粘连,从而恢复诸关节的活动能力。早期康复能使手功能尽早恢复。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济负担,术后活动医生耐的指导和病人的积极配

3.2.2物理治疗

术后24h即始分米波无热量,紫外线红斑量照射,保持患手与心脏等高水平.能起到消肿、预防感染。分米波治疗能加速,提高的抗张力强度.可增加粘连的顺应性,有明显促进再生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性。早期动活动未制动关节,创面条件允许时给予蜡疗、音频电疗、超声波疗法。能促进瘢痕软化,恢复组织弹性的作用。结果明。早期给予物理疗法和、被动活动能有效防治粘连和关节挛缩。

相关词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