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筋痹

筋痹指以筋的症状的痹。是筋膜风寒湿所浸而致之痹。临床表规为筋拘急关节疼痛而难以伸张。因筋聚于关节风寒湿邪气侵于筋所致。本病多在春季发病,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素问·长刺论》:“病在筋,筋挛痛,不可以筋痹。”《圣济总录》卷二十:“《》曰:风寒湿杂至,而为痹。又曰:以春遇此者为筋痹。其状拘急,屈而不伸是也。......
目录

基本概述

语出《素问·痹论》。指以筋的症状的痹。临床表规为筋拘急关节疼痛而难以伸张。因筋聚于关节风寒湿邪气侵于筋所致。 

筋痹

①指筋膜风寒湿所浸而致之痹。《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素问·长刺论》:“病在筋,筋挛痛,不可以筋痹。”《圣济总录》卷二十:“《》曰:风寒湿杂至,而为痹。又曰:以春遇此者为筋痹。其状拘急,屈而不伸是也。”治以疏筋养法,羚羊角天麻汤等。 

②指肝痹。见秦景明《症因治》卷三。参见肝痹条。   

③指风痹。《治汇补》:“筋痹风痹也。游不定,上下左右,随其虚,与相搏,聚于关节,或赤或肿,筋弛纵。”参见风痹条。

病因

风寒湿

》记载:“风寒湿杂至,而为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其状拘急,屈而不伸是也。”即筋痹风寒湿侵袭于筋所致。大多为严冬涉水,久居湿地,负重远,因筋聚于关节风寒湿邪气侵于筋导致筋痹

正气不足

因为禀赋不足,久病体弱,或其他痹病日久,迁延不愈,导致正气不足。若遇到外界热刺激,犯,致使筋阻滞,受阻,筋不利,而成筋痹

其他因素

恣食甘肥厚腻或热海腥发物,导致运失健,湿热生;或跌仆外伤,损及肢体筋经脉痹阻,亦与筋痹发生有

症状

受病有浅深轻重的不同,大抵皮肤、肉受病者,其病浅而轻,筋受病者,其病深而重。

迁延日久,正气虚惫,风寒湿热之,亦可传于脏腑。如《素问·痹论》说:“心痹者,不通,烦则下鼓,暴上气而喘,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即临床常见心烦、惊悸,动则喘促,甚则下肢水肿,不能平卧等症状。这是类似湿心脏病的记载。患肢抽掣疼痛,酸胀沉重,抬困难,遇阴雨天加剧,得暖则舒,淡,苔白腻,沉细或弦。以患肢掣痛,酸胀沉困,抬困难为本特征性症状。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关节不利、强直、步履艰难等为要表现。

检查

1、外周白细胞计数升高

多在l0×109/升(即10000/立毫米)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上升,高达80~90%,有的出现核左移现象。

2、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

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是各种炎症的指标,在筋痹患者的急性期,沉可达90毫米/小时以上;C-反应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过后(约1~2月)渐渐恢复正常。

3、关节液检查

常为渗出液,轻者白细胞计数可接近正常,重者可达80×l09/升(80000/立毫米)以上,多数为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

4、 关节MRI检查

组织肿胀关节腔积液增多,无质病变。

诊断

1、病前有湿侵袭史,或长期从事水上作业,或长期处于寒湿之地史。

2、常见、腕、肘、肩、、膝等大关节和(或)肉游走窜痛或肿疼,伴重着、酸楚麻木。常于天变化时病情加重或明显。部分患者可兼有低热、心悸等症。

3、常见休征为:受累关节红、肿、灼热、触痛或肿胀关节屈伸不利,但不遗留强直变,可有性红斑或环红斑。

4、活动期沉加快,抗“O”大于500U,非活动期正常。

5、X线检查受累关节仅见组织肿胀,没有质改变。

辨证治疗

寒湿阻滞

候:患肢抽掣疼痛,酸胀沉重,抬困难,遇阴雨天加剧,得暖则舒,淡,苔白腻,沉细或弦。以患肢掣痛,酸胀沉困,抬困难为本诊断要点。

治法:温,祛湿舒筋通

方药独活加减。

羌活10g ,独活15g ,粉防己10g ,木瓜10g ,薏苡仁10g ,川草乌各5g(先煎) ,川桂9g ,麻黄6g ,五加皮9g,伸筋草15g,桑枝10g,炙甘草10g。

解:独活为君药,祛湿;配粉防己羌活、薏苡仁以增加祛湿之功;川乌草乌麻黄桂枝,通止痛;五加皮木瓜伸筋草桑枝舒筋祛湿。诸药同用,温,祛湿舒筋通

加减法:患肢拘挛不伸加赤芍15g;疼痛难忍,舌质淡紫加乳香9g、没药9g、土鳖虫9g。

湿热蕴结

候:肢体沿经脉向掣痛胀痛或灼痛,遇热痛甚,伴见胸胁苦满口苦干、面色灰垢或萎黄,舌红,苔黄厚腻,濡数。以肢体掣痛、胀痛、灼痛,遇热痛甚,口苦干为本诊断要点。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

方药宣痹汤加减。

防己15g,杏仁10g,滑石15g,连翘10g,山栀10g,薏苡仁15g,半夏10g,晚蚕沙l0g,赤小豆10g,伸筋草20g,甘草6g。

解:用防己、杏仁滑石、薏苡仁、半夏湿宣痹,连翘、山栀、赤小豆清热祛湿伸筋草舒筋通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法:热甚可酌加黄柏12g,苍术12g。

虚证

候:筋痹日久不愈,反复发作,隐隐作痛,筋屈伸不利,步履艰难,消瘦,肢体无力,伴见膝酸软,头晕耳鸣苔少沉细无力。以肢体屈伸不利、隐隐作痛、消瘦无力头晕耳鸣为本诊断要点。

治法:补益,舒筋通

方药:老加减(《娄多峰论治痹病华》)。

首乌、熟地、桑寄生各20g,独活狗脊当归丹参鸡血藤各15g,木瓜牛膝各10g。

解:用首乌、熟地、当归,大补精血;桑寄生独活、木反为强筋壮;独活牛膝蠲痹,丹参鸡血藤活,共为使。

加减法:上肢拘紧痛加桑枝20g,下肢肿加五加皮15g。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距骨骨折

下一篇 毛轴莎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