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轴莎草
形态特征
匍匐根状茎细长。秆散生,粗壮,高25-80厘米,锐三稜形,平滑,有时秆上部的稜上稍粗糙。叶短于秆,宽6-8毫米,平张,边缘粗糙;叶鞘短,淡褐色。
苞片通常3枚,长于花序,边缘粗糙;复出长侧枝聚繖花序具3-10个第一次辐射枝,辐射枝长短不等,最长达14厘米,每个第一次辐射枝具3-7个第二次辐射枝,聚成宽金字塔形的轮廓;
穗状花序卵形或长圆形,长2-3厘米,宽10-21毫米,近于无总花梗,具较多小穗;穗状花序轴上被较密的黄色粗硬毛;小穗二列,排列疏松,平展,线状披针形或线形。稍肿胀,长5-14毫米,宽1.5-2.5毫米,具8-24朵花;小穗轴上具很狭的白色透明的边;鳞片排列稍松,宽卵形,长2毫米,背面具不明显的龙骨状突起,绿色,顶端具很短的短尖或无短尖,脉5-7条,两侧褐色或红褐色,边缘具白色透明的边;雄蕊3,花药短,线状长圆形,红色,药隔突出于花药顶端;花柱短,白色,具棕色斑点,柱头3。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化学成份
含(2E,6E,10E)-3,7,11-三甲基-2,6,10-十二碳三烯二酸二甲酯[di-methyl(2E,6E,10E)-3,7,11-trimethyl-2,6,10-dodecatrienedioate],香附子烯(cyperene),β-芹子烯(β-selinene),α-荜澄茄醇(α-cadinol),(2E,6E)-金合欢醇[(2E,6E)-farnesol],(2E,6E)-金合欢酸甲酯[methy(2Z,6E)-farnesate],丁午烯(caryohpyllene),桧脑(juniper camphor),(2E,6E)-金合欢醇乙酸酯[(2E,6E)-farnesyl acetate],棕榈酸甲酯(methyl palmitate),十七碳至二十五碳烷烃(C17-C25 alkanes) .
药用信息
Cyperus pilosus Vahl.
【药 名】:毛轴莎(suo)草
【功 效】:散瘀消肿。
【摘录】 《中华本草》
变种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