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距骨骨折

骨折是以局部肿胀、疼痛、皮下淤斑、不能站立走等为要表现的骨折骨折较少见,多由直接暴力压伤或由高处坠落间接挤压所伤,后者常跟骨骨折骨折预后并不十分理想,易起不愈性坏死,应及早诊治。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暴力直接冲击所致。体可在横的平面发生骨折,也可成纵的劈裂骨折骨折可呈线状、星状或粉碎性。骨折往往波及关节关节,虽然移位很轻,但可导致上述......
目录

病因

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暴力直接冲击所致。体可在横的平面发生骨折,也可成纵的劈裂骨折骨折可呈线状、星状或粉碎性。骨折往往波及关节关节,虽然移位很轻,但可导致上述关节的阶梯状畸,最终产生创伤关节炎,因此骨折预后比颈骨折更差。

1.颈部及体部骨折

多由高处坠地,足跟着地,暴力沿胫向下,反作用力从足跟向上,足前部强力屈,使胫下端前缘插入的颈、体之间,造成体或颈骨折,后者较多。如足强力翻或外翻,可使发生骨折位。颈骨折后,体因环障碍,可发生性坏死。

2.后突骨折

足强力屈被胫后缘或跟骨上缘冲击所致。

3.液供应

(1)胫后动脉分为三支胫后动脉跟骨支分出一支供应后结跗骨动脉供应体的中、外1/3,与胫前动脉的分支跗骨动脉跗骨动脉约5mm处发生三角支,供应侧1/3。

(2)胫前动脉可分为三支分出两支,在与三角支相。向外发生跗骨动脉供应头的下半部及体的一部分。由动脉动脉直接供应颈及头的上部。

(3)腓动脉有两支一分支与胫后动脉跟骨支相;另一支与跗骨动脉

骨折影像综以上,可见头的上半部是由动脉动脉供应,跗骨动脉供应外下半部,体的中、外1/3由跗骨动脉供应,1/3由三角支供应。跗骨动脉亦供应外下一小部分,后结胫后动脉跟骨支供应。

液供应虽然较为丰富,但表面大部为关节面覆盖,无肉附着;管进入的部位较为集中,容易损伤;为松质外伤会被压缩而伤及管,故骨折位容易发生性坏死。

临床表现

伤后关节下部肿胀、疼痛、不能站立和负重走。功能障碍都十分显著,易与单纯关节扭伤混淆。颈Ⅱ度骨折关节前下部有压痛和足的纵轴冲挤痛。者,关节后部肿胀严重,局部有明显突起,拇多有屈挛缩,足外翻、外展。可在后部触到性突起,局部皮色可出现苍白缺发绀

若为后突骨折,除关节后部压痛外,足呈屈状,关节屈均可使疼痛加重;若为纵劈裂骨折关节肿胀严重或有大斑,呈翻状畸;可在关节侧或外下侧触到移位的块突起。

检查

1.X线检查

除正、侧位X线摄外,尚应据伤情拍摄特殊体位相。

2.体层或CT检查

复杂的骨折或疑有椎管骨折者,尚应酌情体层或CT检查。

诊断

由于跟骨骨折可与骨折同时发生,有时临床鉴是困难的,多需X线检查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病容易与后大小相似的副相混淆,后者是一边缘光滑的子,同时后缘也无缺损现象,而后突骨折相反,应注意鉴

治疗

除颈部有较多的韧带附着,环稍好,上、下、前几个向都是与邻相接的关节面,缺乏充分的供给,故应注意准确复位和严格固定,否则无菌性坏死和不连接发生率较高。骨折的类型及具体情况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无移位的骨折

应以石膏靴固定6~8周,在骨折未坚实愈前,尽量不要强迫支持体重。

2.有移位的骨折

骨折多向侧移位,可用手法复位,注意固定姿式于足屈位使远断端对近断端,石膏靴固定6~8周。待骨折基本连接后再逐渐矫正至关节90°功能位,再固定4~6周,可能达到更坚实的愈。尽量不要强迫过早支重。体的骨折如有较大的分离,手法复位虽能成功,但要求严格固定10~12周。

如手法复位失败,可以采用跟骨3~4周,再手法复位。然后改用石膏靴严格固定10~12周。但因体粉碎或劈裂骨折时,上下关节面多在损伤,愈后发生创伤关节炎的比例较高,恢复常不十分满意。

后突骨折如移位,骨折不大者可以切除,骨折较大影响关节面较多时,可用克氏针固定,石膏靴固定8周。

3.复位失败多需手术切整复和用螺丝钉固定

颈骨折约占骨折的30%。自高处坠落时,足与同时屈,颈撞在胫远端的前缘,发生垂直向的骨折。可分为三型:

(1)Ⅰ型颈垂直骨折,很少或无移位。

(2)Ⅱ型颈骨关节位。颈发生骨折后足继续屈,体被固定在,足的其余部分过度屈导致关节位。

(3)Ⅲ型颈骨位。颈骨折后,屈外力继续作用,体向旋转而位,并交锁于载突的后,常同时骨折。常为放性损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脊椎结核并发窦道

下一篇 筋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