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肱骨骨折

肱骨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髁、肱骨上髁。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起,如重物撞、挤压、打击及扑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或肘部传至各部位。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提示骨折的类型。中医肱骨骨折归入“伤”范畴,认为本病因外伤受损,凝滞,营血,阻塞经络而致。中医肱骨骨折归入“伤”范畴,认为本病因多外......
目录

临床表现

肱骨骨折的临床表现要为肱骨外科颈骨折,局部常出现瘀斑,左上纵轴叩击时。

骨折处有锐角,患肢较健侧略短,可出现畸擦音。

肱骨骨折:患肿痛较剧,有明显的压痛,不能握拳,功能丧失,患者常将前依附于胸壁。

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肩部压痛甚剧,肘关节功能丧失,骨折部位有异常活动和擦音。

辨证分型:

1.前期:局部肿胀凝滞,经络受阻,不畅,疼痛难忍。

2.中后期:成,肿胀消退,但亏损0气机不畅。

病理病因

病因

肱骨骨折可由暴力或间接暴力起,直接暴力常由外侧打击肱骨干,致横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常由于手部着地或肘部着地,力向上传导,加上身体倾倒所产生的剪式应力,导致中下三分之一骨折 有时因投掷运动或“掰腕”也可导致中三分之一骨折

病机

端的移位取决于外力作用的大小,向,骨折的部位和肉牵拉面等,在三角止点以上的骨折,近折端受胸大的牵拉而向、向前移位,远折端因三角、椽肱肌二头三头的牵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当骨折线位于三角止点以下时,近折端由于三角的牵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当骨折线位于三角止点以下时近折端由于三角的牵拉而向前、外移位,远折端因二头三头的牵拉而向近端移位,无论骨折发生在哪一段,在体弱病人,由于肢体的重力作用或不恰当的外固定物的重量,和骨折端分离移位或旋转畸肱骨干下三分之一骨折的移位向于暴力作用的向、前和肘关节所处的位置有,大多数有成角、短缩及旋转畸

并发病症

管损伤:肱骨近端骨折管损伤者较为少见。一般以动脉损伤发生率最高。有的报道在移位骨折者中损伤率为4.9%,多为高能量损伤骨折移位所致。老年病人由于硬化管壁弹性较差,较易发生管损伤。

动脉损伤后局部成膨胀性肿,疼痛明显。肢体苍白或发绀、皮肤感觉异常。一些病例由于侧支环,肢端仍有液供应。动脉造影可确定管损伤的部位及性质。实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探查。固定骨折,同时修复损伤的管,可大隐静移植或人工管移植。

神经损伤:肱骨近端骨折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1%。有的报道高达21%~36%,以腋神经最多受累,肩神经神经神经损伤也偶有发生。腋神经损伤时,肩外侧皮肤感觉丧失,但测定三角纤维的收缩更为准确、可靠。腋神经损伤时,可采用电图观察神经损伤恢复的进程。绝大多数病例在4个月可恢复功能,如伤后2~3个月仍无恢复迹象时,则可早期进神经探查。

胸部损伤:高能量所致肱骨近端骨折时,常并多发损伤,应注意除外肋骨骨折血胸气胸等。

疾病检查

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容易。据肩部正位X可显示外展或骨折类型。还必须有侧位(穿胸位)了解肱骨头有无旋转、嵌插、前后重迭移位畸,以便明确有无骨折端向前成角。

分为收或外展型、伸展型和屈型等三个类型。

收或外展型损伤:最常见。X线正位所见骨折线为横骨折轻度向或向外成角,远折端呈收或外展状态。侧位上均无明显向前或向后成角、错位改变。肱骨外科颈骨折常并肽大结骨折,表现为撕骨折

伸展型损伤,是间接外力起的损伤。X线特点为骨折线横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前错位,肱骨头后倾,关节面向后。

型损伤:是较少见的间接外力起的损伤。骨折向后成角畸,远折端向后上移位。

手术治疗

肱骨外科颈接近盂关节骨折又多发生在中老年,特是老年患者,极易因此冻结肩,因此仔细了解病情,选择治疗法,保持肩关节一定的活动度,是治疗所必须考虑的。对①裂纹骨折:用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当疼痛减轻后尽早始肩关节功能活动;②外展型骨折骨折有嵌插且畸角度不大者无需复位,以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并逐步始肩关节功能活动;无嵌插的骨折手法整复,随后以石膏小夹固定3~4周;③收型骨折:有移位者皆应复位,复位法有手法及切两种,并给以适当的外固定或固定。

1、手法复位外固定

一般需在骨折麻醉下进。患者平卧,以收型为例。一助手用布带绕过患者腋下向上牵拉肩部,另一助手握患肢肘部并保持中立位,肘关节90°,沿肱骨纵轴向牵。当两助手将骨折两断端拉后,术者两拇指骨折部位向推,其余四指抱住骨折远端向外牵拉,同时外展上。向外成角矫正后,再徐徐前屈肩关节过头部,术者用力向后挤压骨折部位以矫正向前成角,一般骨折即可复位。若畸较大,此法仍不能复位时,可改用以下手法进复位:术者立于患者前外侧,两拇指置于骨折远段后侧,其余四指环抱肩前侧相当于骨折成角部位,在牵下持握前的助手将上逐渐前屈上,此时术者两拇指抵住骨折远端向前推,其余四指由前向后扣挤压成角部位,如有擦感时表示骨折断端相互抵触,成角畸已矫正,骨折已复位。然后据具体情况应用适当的外固定。常用者有:

(1)超肩关节外固定。

(2)石膏绷带固定:患肢取屈肘位,用石膏绷带条环绕肩、肘固定;或者用肩人石膏固定于上位2~3周。以后改为其他固定,此法只适应骨折向前成角难矫正者。

(3)外展支架(机架) 固定:如骨折断端不稳定,复位后不易维持对位时,可用外展支架固定,并沿肱骨纵轴加用皮肤牵以控制骨折近端向外成角畸。此法现已少用。

无论用哪种法固定,皆需早期始功能活动,一般4周左右就可酌情去除固定。

2、切复位和固定

(1)适应:多数肱骨外科颈骨折可用非手术疗法。以下几种情况考虑手术:①外科颈骨折移位严重,复位后不稳定;手法整复外固定失败者;②50岁以下病人肱骨头粉碎骨折;③肱骨大结骨折有移位并与肩峰下部抵触;④不能复位的骺骨折分离(二头长头嵌入);⑤治疗较晚,已不能复位的骨折

(2)手术法:丛麻醉,取肩前外侧切,在三角前缘分部分纤维,并在离肩峰止点1cm处横断三角,显骨折处,认清二头长头及两骨折端,撬拨断端复位,以克氏针交叉固定,缝肉及皮肤(图3)。术后当天可起床,部固定2~4天后,三角巾悬吊患肢3周,去克氏针,逐渐练习活动。

疾病预防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起,无有效预防措施,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受伤是键。

护理方法

1、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只要病人全身情况允许,日间均应下床活动。卧床时床头抬高30-40度较舒适,平卧时,应在患侧胸壁垫一软枕,以免患侧上肢向侧下坠。肱骨外科颈骨折外展架固定时保持肩关节外展70度、前屈30度、屈肘90度。肱骨髁上骨折采用石膏托于肘关节位固定。

2、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严密观察患肢末梢环及感觉运动情况,如发现肢端严重肿胀、青紫、麻木、剧痛、皮肤苍白、皮温低,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术后伤疼痛者可适当给予止痛药。缺性疼痛时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如发生筋膜室综症须及时切减压。移动病人时对损伤部位要重点托扶保护,缓解移至舒适体位,以免起或加重疼痛。

4、做好理护理,尤其有神经损伤者,为其讲解病情及神经修复的特殊性,预防不良情绪产生。

功能锻炼

1.如果保守治疗,在外固定期间,应积极活动腕关节和各手指,促进环,同时避免肉萎缩;拆除外固定后积极理活动各关节,避免关节僵硬。

2.如果进手术治疗并坚强固定,则在术后疼痛缓解后就应该积极功能锻炼,包括各关节的活动度及肉的力量练习。

随访指导

1. 定期随访,医嘱正确功能锻炼。

2. 患肢关节活动量较大时,可能出现关节局部红肿、疼痛,可适当减少活动量;活动量过少时,会影响关节功能,造成关节僵硬。

3. 拆除外固定或持重物前,应征求医生意见,并骨折部位X线检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骨盆骨折

下一篇 骨干续连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