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续连症
定义
概述
本病起自软骨化骨而又有骨膜包围的骨,尤其在骨生长活跌的部位,即股骨下端,胫骨近端,尺骨远端。此外,在锁骨、髂骨、肩胛骨及椎体亦可见,颅骨不常受累。手、足诸骨少见,这与软骨发育异常不同。患骨的干骺端扩大,不能很好的塑形,自关节开始,两侧几乎平行到与骨干交界处后又突然缩小,常被形容为喇叭状。在干骺端有大小不等的突出物,即为骨疣。起初骨疣由软骨构成,以后其基部逐渐为骨组织所替代。随着骨骼生长,骨疣逐渐移向中央,因此可以从骨疣距骨骺线的距离来估计存在的时间。
显微镜下可见,骨疣的皮质骨有正常的板层结构及哈佛氏系统。松质骨的小梁正常,髓腔内有脂肪,并有造血功能,其上方所覆盖的软骨称软骨帽,其表面的细胞幼稚、稀少、分散,在与松质骨连接的地方细胞较成熟,骨疣的生长依靠软骨帽的增殖。
病因
属先天性发育畸形,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65~75%的病人有家庭史,有遗传性。病因不明,可能为:
①骨膜发育不良,骨皮质较薄以及骨膜不够完全,不能很好的限制骨向外生长。
②破骨细胞活动能力不足,造成骨不能很好的塑形。这解释了干骺端呈宽阔的喇叭状。
③软骨膜发育有缺陷,使软骨过度生长,由软骨再转变为骨。因为所有的移位软骨都有恶性变的趋势,这解释了外生骨疣常有恶变的趋向。
症状表现
【临床表现】
病变重者,身材矮小,肢体不等长,患骨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在长骨的骨骺附近有坚硬,形状不规则,不可推动的肿块,即骨疣,有轻度疼痛,有时因摩擦而其旁有滑囊形成,可伴炎症。如果肌腱或神经受压可引起相应的症状。骨疣也可以发生骨折,但可以很快愈合,椎体的骨疣如向椎管内生长可以产生截瘫。有时还可伴有膝内翻等。
检查化验
X线检查方法有利于本病的诊断。X线表现:特征性的表现为宽阔的干骺端塑形不良,骨干短及多发性外生骨疣。干骺端成“喇叭”形。尺骨变短、桡骨弯曲、桡骨头半脱位,有时要与Madelung畸形相区别。在干骺端有骨疣向外突出,其方向常与关节相背,大小数目不等,形状各异:圆锥形、磨菇形、花菜形等。其松质骨结构与母骨一致,软骨帽不能显影,因此,肿块实际大小要比X线上所见者大。在前臂及小腿的骨疣可使邻骨发生压迫性吸收。
诊断
本病诊断不难,有遗传性家族性的特点,以及多发性骨疣的存在,干骺端塑形不良呈喇叭状是特征性的表现。较常易混淆的是软骨发育异常(Ollier病),后者主要表现为骨内部的病变,而且在手指骨多见,无遗传性等可以区别。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软骨发育不全(ollier氏病)及肾性佝偻病等鉴别诊断:
1、软骨发育不全(ollier氏病),四肢短小而不等长与干骺端发育不良相仿,但病变不累及干骺端且常累及骨骺,无锯齿状的先期钙化带等,也无分节现象。病变范围与正常骨界限分明,常有锐利边缘相分离而干骺端发育不良则是渐续而明显。除四肢发病外,骨盆、脊柱、头颅亦可受累,在四肢短管骨可见多发对称性的“塔松样”的变形。
2、干骺端发育不良与肾性佝偻病的X线表现很相似,但除干骺端的病变外,骨骺和干骺端其余部分松质骨及骨干的皮质密度及厚度均正常,而肾性佝偻病则不同。
并发症
有时还可伴有膝内翻等。疣在“母骨”生长停止后,一般不再继续长大。如果骨疣增长的速度突然增加,或在停止生长后又继续增大,就有恶变可能,恶变的发生率为2~10%。在X线片上,如肿瘤呈现边界不清,骨质有破坏现象以及出现有不规则的斑点,即应疑有恶变。髋关节周围、肩胛骨等处的骨疣易恶变,应尤加注意。
治疗措施
预后
饮食攻略
骨干续连症患者饮食要有规律、注意卫生。暴饮暴食、食不洁食物会增加肠道疾病的机会,增加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和加重病情。
二、多食以下食物
a.豆类食品:豆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它有促进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的代谢,帮助修复病损的作用,如:大豆、黑豆、黄豆等。可治疗以湿重为主的风湿骨痛,对身体沉重、关节不利、筋脉拘挛或麻木不仁、关节肿痛而重着不适的风湿病,效果较好。黑豆又名乌豆、冬豆子,又可治疗风湿疼痛,经验方用黑豆炒至半焦泡人黄酒,治疗关节酸痛有效。
b.果实食品: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肾虚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的病损,而果实食品对筋骨、经络、风湿痹痛或腰膝无力极为有益。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