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跟骨骨髓炎

人体站立时,跟骨位于最低位,受重力影响液回流缓慢,有利于细菌在该停留繁殖。特跟骨体部中小梁稀少的三角区,含有丰富的骨髓,是跟骨结构的薄弱处,因而是跟骨源性骨髓炎易发部位。疾病称:跟骨骨髓炎 所属部位:下肢 就诊科室:症状体征:发热,身痛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跗骨要由松质构成,其周围仅有一层较薄的皮质包绕。人体站立时,跟骨位于最低位,受重力影响液回流缓慢,有利于细菌在该......
目录

定义

疾病称:跟骨骨髓

所属部位:下肢

就诊科室:

症状体征:发热,身痛

概述

  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跗骨要由松质构成,其周围仅有一层较薄的皮质包绕。人体站立时,跟骨位于最低位,受重力影响液回流缓慢,有利于细菌在该停留繁殖。特跟骨体部中小梁稀少的三角区,含有丰富的骨髓,是跟骨结构的薄弱处,因而是跟骨源性骨髓炎易发部位。

病因

成人后,源性骨髓炎则多发生于红骨髓集中的椎、髂跟骨。在该处成病灶,并向四周扩展。由于跟骨膜紧密而坚固地附着其上,故在脓肿穿破前很少成较大的膜下脓肿,穿破皮质后很容易成窦道。

临床表现

跟骨骨髓炎,起病急骤,常伴有高烧、跟骨肿胀。由于压增高,跟骨剧烈痛、压痛及叩痛。早期断层摄或CT扫描可见局灶性密度降低区。由于该处为松质运丰富,很少有死骨成。随病变进展,可有较多钙质沉着及新成,密度增高。

检查化验

本病的助检查法可用断层摄和CT扫描。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跟骨骨折相鉴

跟骨骨折要表现为后跟疼痛,肿胀,瘀斑,足底扁平,增宽成外翻畸。足跟可极度肿胀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 X 线检查,除摄侧位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的外改变,结- 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骨折的严重程度。

并发症

跟部是身体的要承重点,且易受磨擦。跟骨皮质薄,膜坚固附着于组织,因此在患骨髓炎后,膜被剥离的少,包壳成的也少,而穿孔的居多 。加上局部软组织少,供差,死腔很难愈。另外,发生跟骨骨髓炎时,跟骨炎症可沿跟向上发展,起小腿后部肉、间隙感染等并发症。

治疗措施

与其他部位急性骨髓炎相同,除应用有效广谱抗生素外,早期流,减低压以防感染扩展。对病灶轻轻刮除,不可用力搔爬,否则会过多损伤松质,并成较大腔,或使病灶扩大。跟骨为人体负重单元,故术后不宜过早活动,待新成后可负重走。

  跟骨骨髓炎之所以列为特殊部位或类型的骨髓炎分单独讨论,是因它采用常规的足部切及手术法,疗法常不满意,足侧或外侧切仅用于软组织脓肿,或跟骨急性骨髓炎“窗”流。而在慢性跟骨骨髓炎应采用特殊的足跟面切。通常在足面作切忌的,这是因为足底瘢痕可起负重时疼痛,而采用Gaenslen切,即在足底跟部确切的正中线作一纵。起自第五跖骨基底水平,向后直至跟远端,纵跟骨,清除病灶。如此治疗跟骨难以治愈的跟骨慢性骨髓炎,不仅流十分充分,治愈率高,而伤后,两侧皮瓣翻,并成跟垫,负重时没有疼痛。即便偶尔出现跟部面不平,通过垫鞋垫,一般不会影响走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