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骨囊肿

囊肿为良性病变,亦称单纯性囊肿或孤立性囊肿病因尚未明了。有者认为囊肿是由于管末梢阻塞,液瘀滞所致;也有认为本病系某种肿、炎症组织的退性变,其生长、代谢阻碍的结果或与发育异常有;也有认为可能系外伤成局限性包囊,进而局部吸收化而成。囊肿较小者可因骨折痂而消失;囊肿较大者也可因之缩小;偶尔可因化而消失。囊肿样病变,又孤立性囊肿、单纯性囊肿(......
目录

病理概述

  囊肿样病变,又孤立性囊肿、单纯性囊肿(simplebonecyst)。囊壁为一层纤维包膜,囊黄色褐色液体。要以手术治疗为,预后良好。囊肿的确切病因不明,

说很多,Mirra推测可能是在胚胎时期少许具有分泌功能的滑膜细胞陷入,结果起滑液聚集而囊肿

  囊肿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少出现症状,大部分病人是由于外伤造成病理骨折后产生局部肿痛、肿胀、压痛、不能活动等骨折表现而发现。少数病例表现为局部包块或增粗,关节活动多正常,肉可轻度萎缩。发生在下肢的患者,偶有跛。一般来讲,囊肿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最好在骺愈的为减少复发的机会。囊肿偶有恶变为肉瘤的可能。囊肿极少发生于颈椎。本病多发于长管端,好发于20岁的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病理病因

  囊肿(UBC),又叫单纯囊肿,其病变腔充填为液体,四壁为薄的壳膜。单纯性囊肿

常发生于5到15岁的儿童,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比率约为2:1。病变部位多在长的干骺端。最常见部位为肱骨近端,其次为股骨近端。活动性(active相对具有侵袭性的)囊肿靠近骺区,随着儿童年龄增大,病灶会逐渐远离骺,成为非活动性(inactive)。在年龄超过17岁的患者,病变会在非长管发生,如跟骨盆等。

  单纯性囊肿的发生机理尚不清楚,但多认为与创伤后的反应有。最流的发生理论便认为局部回流障碍,导致压力升高,造成局部反应性的吸收。试验数据明,单纯囊肿囊液所富含的前列腺素和白介素IB均可独立地造成吸收。多数囊肿并无临床症状,往往在发生病理骨折时才被发现。

  有验的医生仅凭X线平就可以作出囊肿的临床诊断。病变灶为边界清晰的液性低密度灶,四壁为薄层的硬化灶壳。病变灶略向近骺的干骺部位扩大。病灶非偏性,也不破坏外壳,更不会突破膜外反应,除非是在病理骨折后的愈期。有时落的皮质成份落入囊腔中,X显示被称为“落征”(FallenleaforFallenfragment)。当病灶发生在盆,CT扫描对病灶部位及囊肿态的判断有价值。MRI可以明确囊富含的液性成分。ECT扫描表现为外周薄的浓集而中央病灶冷区。

  组织检查会发现腔壁的膜为一层扁平,立的生发细胞,皮样细胞。囊液成份近似滑膜液。骨折发生时,常伴肿,肉增生,钙化成分,并可见巨细胞,易造成误诊。

  治疗医生必须完全肯定自己的诊断,并应对选择的治疗法充满信,必须与专家进术前的咨询、讨论,因为治疗法有多种。当伴有病理骨折时,保守治疗,使骨折性愈是首选。有时病理骨折的的自然愈也能解决囊肿自身病灶。酸去甲基氢化可的松囊腔注射1次/2月,1-3次治疗后可获得满意效果。以2-5ml的MPA通过双腔管注入囊肿,消除静肿、阻塞,并保持药效长期作用,消除病因,为前提倡的法。

  临床医师应避免盲决定手术治疗,遇到复发的或部位复杂的囊肿,最好转院至科肿。由于完全切除病灶,连续性损失太大,单纯刮除手术应用较普遍,但复发率竟高达40%-45%。另外手术治疗时,谨防损伤病灶附近的生长,以免影响生长

  单纯囊肿动脉囊肿UBCABC轻微痛、除非伴有骨折剧痛、即使无骨折创伤史可有局部撞击史液性腔填充性腔填充轻度扩张明显扩张性X-Ray极少分腔多有分腔MRI显示有液平面无液平囊内壁清晰囊内壁模糊

临床表现

  

  1.好发于4-20岁,多见于5-15岁儿童,少见于成人。好发于股骨颈、股骨上端和肱骨上端。随着年龄增长,囊肿逐渐向向移动。

  2.一般无明显症状,多数因病理骨折,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而就诊,X线摄才发现此病。仅有隐痛或间歇性不适或劳累后出现酸痛。

  3.X线摄显示长干腄端或干部位有破坏,边界清楚,其周围可见薄层硬化带,皮质可有轻度膨胀变薄。

  4.80%患者有外伤史。

  5.常并有病理骨折

  6.常为单发,偶为多发。

诊断

诊断依据

  1.多见于儿童及少年,好发于长干骺端。

  2.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疼痛和压痛,病理骨折可为最早症状和体征,或X线摄发现病变。

  3.X线摄显示长干骺端有密度均匀的透明阴影,病变局限,与

正常质间有明显界线,皮质膨胀变薄。

  4.病理检查可确诊。

助检查

  囊肿诊断据临床表现及X线摄,一般可确诊,查伊红细胞要与嗜酸性肿相鉴。住院手术病人,除基本检查外,酌情选用可选检查专案,一般无需特需检查。

影像表现

  X线表现病损为界限清楚的射线透亮区,外有一薄层硬化边缘,由于囊肿膨胀性生长,造成皮质不规则变薄,X线常呈假分状表现,尤多做囊肿肱骨股骨的干骺端向下扩展至干,向上扩展虽接近骺,但后者可被累及,病理骨折很常见,囊肿可有嵴假象,病理检查见病损为单房的囊腔,其中充满清液,囊衬以薄层纤维组织骨折后腔性液体并出现痂。

  一X线:

  X线平位于长干骺端,呈、卵或柱,沿长纵轴发展,表现为轻度膨胀性生长,局部皮质变薄,边缘光整,无膜增生。并病骨折时,向囊移位,称“碎陷落征”,有助于鉴

  二CT:

  1.囊肿一般多呈、卵低密度质缺损,边缘清晰,无硬化

  2.局部皮质变薄呈囊性膨胀。

  3.少数囊肿可见性间隔,呈多房改变。

  4.囊肿的CT值多为水样密度,有出时密度可升高。

  5.增强扫描囊肿不强化。

  6.鉴诊断

  1)巨细胞:多见于20岁以上者,好发于端而非干骺端,病变区膨胀更明显,膨胀向呈横,肿实性部分有强化。

  2)动脉囊肿:膨胀明显,病变偏发展,病灶成,液—液平面较常见,囊变区之间实质部分可钙化化。

  三MRI表现

  1.多发在长管的干骺端,病灶呈,其长轴与长纵轴一致。

  2.病灶于T1WI上多呈低或中等均匀信号,T2WI呈明显均匀高信号,若囊液有出或含样物质则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少数呈多房改变时T2WI上可见低信号纤维间隔。

  3.病灶周边壳呈圈样低信号,一般完整,边缘清晰。局部皮质变薄,无膜反应。常伴发病理骨折,表现为皮质断裂,陷落而插入病灶,称之为陷落征(fallenfragmentsign),此征在T2WI上显示较清晰即在高信号的囊液中见低信号的线条影。

  4.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

治疗

  囊肿可自愈,特骨折后,囊可被新生填塞,前有人张在囊腔注入甲荃净的松龙,取得良好疗效,每2月可重复注射1次,80-200mg,最多可注射7次,平均为2-3次即可

,注射治疗后,可恢复正常结构,对病理骨折骨折治疗原则治疗,若囊肿仍存在,可作刮涂术,刮除应彻底,因为残留囊壁是囊肿复发的要原因,剥除后,植入碎

  治疗医生必须完全肯定自己的诊断,并应对选择的治疗法充满信,必须与专家进术前的咨询、讨论,因为治疗法有多种。当伴有病理骨折时,保守治疗,使骨折性愈是首选。有时病理骨折的的自然愈也能解决囊肿自身病灶。酸去甲基氢化可的松囊腔注射1次/2月,1-3次治疗后可获得满意效果。以2-5ml的MPA通过双腔管注入囊肿,消除静肿、阻塞,并保持药效长期作用,消除病因,为前提倡的法。

  临床医师应避免盲决定手术治疗,遇到复发的或部位复杂的囊肿,最好转院至科肿。由于完全切除病灶,连续性损失太大,单纯刮除手术应用较普遍,但复发率竟高达40%-45%。另外手术治疗时,谨防损伤病灶附近的生长,以免影响生长

治疗原则

  1.囊肿以手术治疗为。手术刮除、植,术中需彻底刮除纤维包膜,以防复

发。

  2.并病理性骨折者,有时囊肿可自。若骨折后,仍残留囊肿,则应作手术。

  3.对于儿童患者,可试用酸甲基强的松龙注入囊肿。注射量40—200毫克,囊肿的大小和儿童的年龄而定。

用药原则

  1.囊肿病者以手术刮除植术治疗为

  2.近十多年来国外有用酸甲基强的松龙囊肿注射多次,药量示囊腔大小和儿童年龄而定,一般用40—200mg,2个月1次。

个案治疗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A组是待病理骨折后再治疗囊肿,共48例,年龄为6-43岁之间;男39例,女9例。肱骨上端20例,肱骨中段6例,股骨上端9例其中(5例翻),远端3例,股骨

颈2例,桡骨远端2例,尺骨远端1例,胫上端4例,腓骨头1例。B组是囊肿骨折一并治疗,共6例,男5例,女1例。肱骨3例,股骨上端1例,股骨颈2例。

诊断

  要通过X线病理来诊断。X线示,多发生于长管状的干骺端,髓腔或卵的透光区,边缘清晰而硬化,长轴与的长轴一致,多呈中生长,无膜反应,可见一锐利透光线横过病损区。病理:囊可有少量黄色性稀薄液体,囊肿衬一薄层纤维组织,囊可有嵴分隔。镜下见囊壁由成纤维细胞、多核细胞和纤维构成。

治疗

  A组48例中先采用小夹石膏固定,,每周X复查1次,待骨折后再囊肿窗或槽,彻底刮除囊肿组织股骨病损大的3例术后保护,

  肱骨2例术后小夹保护。B组骨折时立即囊肿窗或槽,彻底刮除囊肿组织,术中固定或外固定。肱骨3例外支架固定,股骨上端1例无翻畸固定,股骨颈2例无翻畸中空钉固定。1.4结果A组术后随访1-8年,囊肿完全消失,未发现1例复发

。B组术后随访1-6年,肱骨1例、股骨颈1例分术后3年、5年囊肿复发并病理性骨折,分小夹固定、骨折后再囊肿窗病灶清除加植,治愈。肱骨1例骨折延迟愈

讨论

  囊肿术后复发的相因素

  (1)囊肿的分型活动型囊肿和静止型囊肿囊肿发生在骺或靠近骺处称活动型囊肿囊肿发生在干骺端或干处,离称静止型囊肿。Neer将位于骺5mm以囊肿称活动型囊肿5mm以上囊肿称静止型囊肿。活动型囊肿有复发倾向,而静止型囊肿一般不易复发。

  (2)治疗囊肿刮除是否彻底及植是否充分是复发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体会是囊肿窗或槽要大,囊壁容物刮除彻底,尤其是囊腔的两端及嵴凹陷处,嵴用磨钻磨除。随后95%烧灼残腔壁,植填塞必须致密,不留死腔。我们张采用颗粒状质植

  (3)年龄年龄越小,囊肿越易复发。

  治疗案对预后的影响A组是等骨折后,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容易彻底清除。痂大量生长皮质较厚,强度增加,扩大窗或槽而不必担骨折、延迟愈、甚至不愈囊肿患者在发生病理骨折后,囊液流出囊腔,自然地降低囊腔压力,明显改善骨髓运。一面减少渗出液潴留,降低炎性因子白介素-1、前列腺E等含量,从而减少炎性因子刺激破细胞起正常质吸收,降低了病灶的破坏,另一骨髓运改善,刺激了成系统,促进新生成,囊液刺激膜增强成,而且股骨上段囊肿并发病理骨折所造成的翻畸治疗骨折后,翻畸已矫正。B组患者中,囊腔皮质本身较薄,强度低。骨折后,局部正常质丢失,如立即病灶清除,特是扩大清除范围,一面容易造成质大量丢失,加重局部运破坏,导致骨折延迟愈甚至不愈

  而且强度明显降低,须采用外固定支架或固定物起加强作用,另一面,骨折时局部组织肿胀囊液流出与血痂组织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病灶清除时病变组织不易彻底清除且易造成正常质丢失,从而导致愈慢且易复发。

  治疗案的选择囊肿治疗手段很多,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包括激素注射、自体红骨髓注射,手术治疗包括钻孔流、病灶刮除加植术。部分囊肿患者在发生病理骨折囊肿能自愈。囊肿并发病理骨折治疗要涉及两个面,骨折矫正、固定及愈囊肿除。Deyoe等囊肿并病理性骨折优先采取保守治疗。采用A组治疗案治疗48例,其中翻畸5例、活动型囊肿8例,无一例复发,无一例骨折不愈骨折矫正,采用B组治疗案治疗6例,其中活动型囊肿1例、静止型囊肿1例复发,后采用A组治疗案治愈。1例造成骨折延迟愈治疗后才愈,而且B组治疗需采用固定物或外固定物来维持固定。因此,对囊肿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我们张采用A组治疗案,这不仅有利于防止病灶复发及骨折不愈,而且更具有济效应。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肱骨内上髁炎

下一篇 肱骨干骨折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