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腰畸形
疾病常识
简介
先天性短腰畸形较之先天性短颈畸形明显为少见,主要以腰部缩短为主要表现,且其中部分病例伴有短颈畸形,可以通过X线片检查明确。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02%--0、0006%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治疗常识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8-12周
治愈率:30-5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温馨提示
病因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1、先天性脊椎崩裂,滑脱 此种现象较多见,主要是由于椎弓的两个化骨中心未融合成一体之故,在机体发育过程中,随着个体体重的增加,运动与过去强度的强化以及各种外伤因素等,均可在假关节的基础上造成椎体滑脱,滑脱的程度愈严重,短腰畸形也愈明显。
2、先天性椎体融合:以2节椎体融合成一块者为多见,在腰椎段罕有3节以上椎体融合成一块的,由于此种病例直接来诊者较少,故多在体检时发现,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在胚胎期相邻的2个或数个生骨节发育障碍所致,完全融合者在相应椎间隙部位可无任何裂隙可见,但半数病例显示宽窄不一,长短不等,部位不定的缝隙,此种病例椎间孔多数狭窄。
3、半椎体畸形:单发的半椎体畸形者主要引起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如系相对应的双节半椎体畸形,则由于缺少1节椎体而显示短腰征。
预防
先天性短腰畸形较之先天性短颈畸形明显为少见,且其中部分病例伴有短颈畸形。
临床检查,按常规进行,并注意腰段是否较常人为短,应测量双侧腋中线处肋骨角至髂骨嵴之间的距离。
并发症
诊断方法
症状
临床检查,按常规进行,并注意腰段是否较常人为短,应测量双侧腋中线处肋骨角至髂骨嵴之间的距离。
检查
1、X线检查
至少需后前位与侧位2个平面摄片,最好同时摄左,右斜位,尤其是对椎弓根融合不良者,以判定畸形的程度及进一步观察椎体滑脱情况。
2、其他检查
单纯畸形一般勿需更为复杂的检查,但对合并马尾神经或脊神经根症状者,应酌情选择CT,MRI,CTM或脊髓造影等。
诊断鉴别
治疗方案
治疗
治疗概述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8-12周
治愈率:30-5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先天性短腰畸形较之先天性短颈畸形明显为少见,且其中部分病例伴有短颈畸形。临床检查,按常规进行,并注意腰段是否较常人为短,应测量双侧腋中线处肋骨角至髂骨嵴之间的距离。
1、原则
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纵韧带的张力,使突出物还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解除突出物对椎间韧带、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恢复椎间力的平衡。
3、取穴:腰部压痛点,大肠俞、肾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昆仑、阳陵泉、人中、扭伤、风府及耳部的腰点、臀点、坐骨点、神门穴等。
4、施术手法:按、揉、推、抖、动、牵。
5、刺激量及时间:应根据病人耐受程度和伤情,适宜选择、中、重度刺激量;每次治疗时间,约二十五分钟为宜。
治疗
2、合并有下腰椎不稳者:应按下腰椎不稳症处理,包括手术疗法。
3、伴有腰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者:因其多伴有根管或椎管狭窄症,当保守疗法无效时,应行减压术治疗。
5、伴有脊椎崩裂、脊椎滑脱及脊柱侧凸者:脊椎崩裂、脊椎滑脱可行植骨融合术或者Cage植入术,脊柱侧凸者可行Luque棒矫形+植骨术等。
护理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饮食保健
患者宜多吃:小米粥,板粟,还可以泡枸杞茶,黑色的食物也补肾,黑米,黑豆,黑木耳等
宜
1、宜吃益气补血的食物; 2、宜吃健脾和胃的食物; 3、宜吃补肾的食物。
忌
1、忌吃动物性脂肪多的食品; 2、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吃油腻、味厚的食物。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单纯性脊柱结核
下一篇 第3腰椎横突过长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