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单纯性脊柱结核

柱结核占全身关节结核的首位,其中以椎体结核占大多数,附件结核十分罕见。椎体以松质为,负重大,承受应力高,而椎体的滋养动脉多为终末动脉,结核杆菌容易停留在椎体部位。在整个柱中,椎活动度最大,椎结核发生率也最高,胸椎次之,颈椎更次之,至于骶、尾椎结核则甚为罕见。分型 (30%):(1)中椎体结核: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好发于胸椎,病变进展快,整个椎体被压缩成楔形始只侵犯一个椎......
目录

病因

分型 (30%):

(1)中椎体结核: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好发于胸椎,病变进展快,整个椎体被压缩成楔形始只侵犯一个椎体,病变进展时会穿透椎间盘而累及邻近椎体。

(2)边缘型椎体结核:多见于成人,椎为好发部位,病变局限于椎体的上,下缘,很快侵犯至椎间盘及相邻的椎体,椎间盘破坏是本病的特征,因而椎间隙很窄。

(3)椎体前型:亦可称之为“膜下型”,要是由于腹膜或盆腔后结核病变直接侵及椎体前起前质边缘呈蚕蚀样破坏,本型少见,但椎的发生率高。

脓肿(30%):

(1)椎旁脓肿:脓液汇集在椎体旁,可在前,后或两侧,以积聚在两侧和前者比较多见,脓液将膜掀起,还可以沿着韧带间隙向上和向下蔓延,使数个椎体的边缘都出现腐蚀,它还可以向后进入椎管,压迫脊髓神经

(2)流注脓肿:椎旁脓肿积聚至一定数量后,压力增高,会穿破膜的约束,沿着筋膜间隙向下流动,在远离病灶的部位出现脓肿

脓肿流注向 (30%):

(1)颈椎:脓液穿破膜和前纵韧带的制约,聚集在颈长及颈前筋膜深面的疏松间隙,第4颈椎以上病变的脓肿多位于后壁,称为后壁脓肿;第4颈椎以下病变的脓肿积聚食管的后,称为食管脓肿,巨大后壁脓肿会影响呼吸与吞,患者夜间睡眠鼾声大作,脓肿破向口腔食管后会吐出脓液,干样物质和死骨,巨大椎旁脓肿会在颈部的一侧向外突出成颈部包块,它沿着斜角表面流动至锁骨上窝,下颈椎病变的脓肿可沿着颈长间隙流动至纵隔突出于纵隔的一侧或两侧,状如纵隔肿

(2)胸椎:以椎旁脓肿,突出于柱的两旁,通常大小不对称,早期脓肿状如球;随着脓液的增多与上下蔓延,脓肿如梭状;慢性病例的脓肿则往往成筒状,并有脓肿壁的钙化,椎旁脓肿肋骨横突间隙向部蔓延,也可沿肋间神经束流向肋间隙的远端,脓肿穿破胸膜则成为脓胸

(3)椎:下胸椎及椎病变所致的椎旁脓肿穿破膜后,积聚脓肿,浅层的脓肿可以穿越筋膜三角,成为三角脓肿三角是一个潜在的间隙,它的边缘是髂嵴后缘,骶棘的外缘与的后缘,脓肿还可沿流窜至股骨小转子处,成为沟处深部脓肿,它还能绕过股骨上端的后,出现在大腿外侧,甚至沿阔筋膜下流至膝上部位。

(4)骶椎:脓肿积聚成为骶前脓肿,它可沿着大孔至部,或骶管流至骶,也可下注到坐直肠窝及肛门附近。

(5)尾椎:以肛旁脓肿式出现。

症状

1.一般症状 起病缓慢,有低热,疲倦,消瘦盗汗食欲不振贫血症状,儿童常有夜啼呆滞或性情急躁等。

2.疼痛 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通常为轻微疼痛,休息后症状减轻,劳累后则加重,早期疼痛不会影响睡眠,病程长者夜间也会有疼痛。

3.颈椎结核的特点 颈椎结核除有颈部疼痛外,还有上肢麻木神经受刺激表现,咳嗽,喷嚏时会使疼痛与麻木加重,神经受压时则疼痛剧烈,如果疼痛明显,患者常用双手撑住下颌,使头前倾,颈部缩短,姿势十分典型,后壁脓肿妨碍呼吸与吞,患者睡眠时有鼾声,后期时可在颈侧摸到冷脓肿所致的颈部肿块。

4.胸椎结核的特点 胸椎结核有症状,必须注意,下胸椎病变的疼痛有时表现为骶部疼痛,柱后凸十分常见,粗的家长直至偶然发现有胸椎后凸畸才来就诊。

5.椎结核的特点 椎结核患者在站立与走时,往往用双手托住部,头及躯干向后倾斜,使重后移,尽量减轻体重对病变椎体的压力,患者从地上拾物时,不能弯,需挺屈膝屈髋下蹲才能取物,称拾物试验阳性。

另一检查法为患儿俯卧,检查者用双手提起患儿双足,将两下肢及盆轻轻上提,如有椎病变,由于肉痉挛,部保持僵直,生理前凸消失。

后期患者有脓肿成,可在三角,髂窝或沟处看到或摸到脓肿椎结核者柱后凸通常不严重,从胸椎到骶,沿着骶棘两侧,用手指顺序摸,亦能发觉轻度后凸畸,少数患者至发现脓肿才来就诊。

脓肿在有继发感染时会出现高热以及使毒血症症状加重,溃破后先流出大量稀薄液体,混有干样物,也可伴有少量死骨,破溃后往往成慢性窦道,久不愈。

检查

细胞沉降率增快。

1.X线检查

(1)关节改变:X线上以质破坏和椎间隙狭窄表现为,一般在发病后2个月没有阳性X线征象,因此,对可疑病例需重复摄或采用其他检查,中型的质破坏集中在椎体中央,在侧位比较清楚,很快出现椎体压缩成楔形,前窄后宽,也可以侵犯至椎间盘,累及邻近椎体,边缘型的质破坏集中在椎体的上缘或下缘,很快侵犯至椎间盘,表现为椎体终的破坏和进性椎间隙狭窄,并累及邻近两个椎体,边缘型的质破坏与楔形压缩不及中型明显,故柱后凸不重。

(2)脓肿表现:在颈椎侧位上表现为椎前软组织影增宽,气管前移;胸椎正位上可见椎旁增宽软组织影,可为球状,梭状或筒状,一般并不对称,在椎正位脓肿的表现为一侧阴影模糊,或阴影增宽,饱满或局限性隆起,脓肿甚至可流注部及三角区,在慢性病例可见多量钙化阴影。

2.CT检查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可见有空洞和死骨成,即使是小型的椎旁脓肿,在CT检查时也可发现,CT检查对发现脓肿有独特的价值。

3.MRI检查 MRI检查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在炎性浸润阶段即可显示异常信号,还可用以观察脊髓有无受压和变性。

诊断

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X线,CT,MRI及实验室检查,临床确定诊断不难。

鉴别

1.强直性柱炎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下男性,不满20岁发病的更为多见,也有痛与椎强直,细胞沉降率增快,很容易与柱结核混淆不清,但本病100%有骶髂关节炎症,没有全身中毒症状,X线检查看不到破坏与死骨,胸椎受累后会出现胸廓扩张受限等临床表现,足以鉴

2.化脓性柱炎 化脓性柱炎发病急,有高热及明显疼痛,进展很快,早期培养可检出致病菌,X线表现进展快,其特征性X线表现可资鉴

3.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无全身症状,有下肢神经受压症状细胞沉降率不快,X线上无质破坏,CT检查可发现突出的核2。

4.柱肿 柱肿多见于老年人,疼痛逐天加重,X线上可见破坏累及椎弓,椎间隙高度正常,一般没有椎旁软组织肿块影,其鉴要点见表3。

5.嗜酸性肿 嗜酸性肿多见于胸椎,患者年龄通常不满12岁,整个椎体被均匀性压扁成线条状,上,下椎间隙完全正常,没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6.退关节病 退关节病为老年性疾病,有普遍性椎间隙变窄,邻近椎体上下缘硬化发白,有成,没有质破坏与全身症状

治疗

(一)治疗   

1.非手术疗法 据有无手术指征决定是否手术。即使对有手术指征者,也要进2~4周的非手术治疗以作为术前准备。非手术治疗包括全身抗结核药治疗与局部制动。一般采用两种抗结核药物联应用,3~6个月后改为单种抗结核药物治疗,整个疗程应不少于2年。局部制动采用石膏(胸椎及上椎结核)以及石膏围带一侧大腿(下椎结核)固定,固定期为3个月,固定期间应多卧床休息。对全身情况不好不能耐受石膏固定者,可以使其睡特制的石膏床3个月。   

2.手术疗法 手术有四种类型:   

(1)切排脓:脓肿广泛流注致患者出现继发性感染,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不能耐受病灶清除术时可做切排脓挽救生命。脓肿被切后,全身中毒症状可望得到控制,但切极难愈,并且这一问题往往年累月不能解决。由于脓肿极深,大都在脓肿部切流不畅。可每天以4%异烟肼溶液灌洗脓腔,并保持窦道。可以插入一段粗橡皮管以扩张窦道,或用双套管流,注意不要使皮管、棉花球等异物落入脓腔。千万不要对没有继发感染脓肿排脓手术。已成的窦道因周围有广泛的瘢痕组织成,并有炎性浸润,解剖结构不清,因此不宜贸然施瘘管切除术,以免损伤邻近血管、神经或重要脏器。亦不张对脓肿分层穿刺排脓及注射抗结核药物。   

(2)病灶清除术:20世纪40~50年代起,由于抗结核药物的成功成和提取,为实施病灶清除术提供了条件。有前路和后路手术两种。后路手术通常用于胸椎结核,从脓肿明显的一侧入路。患者取侧卧位,手术侧向上。做棘突旁切,推骶棘,显病变椎的一侧肋横突,病变范围需切除1~3个肋横突及部分肋骨头。推胸膜,进入病灶做彻底的清创术,可以清除脓液、结核性肉组织、干样坏死物质和死骨。应该掏尽椎间隙一切病变组织,直至进入对侧脓肿颈椎结核则多从前路进病灶清除术,术后予以石膏固定3~4个月,复查后酌情拆除石膏或继续固定。      

(3)后路柱融术:这是古老的手术,现已很少使用。那么后路椎弓螺钉系统与前路病灶清除术联应用是否可取呢?联手术可以加强柱稳定性,并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不必用石膏固定;但必须考虑到手术创伤大的问题,如果结核病例久卧病床,一般情况比较差,则不能耐受此联手术。   

(4)矫手术:要是纠正柱后凸畸。已有临床报道对陈旧性胸椎结核有后凸畸者采用Halo牵,再施柱矫并后路安放固定物取得成功。   

(二)预后  

一般术前术后的抗结核治疗及手术病灶清除,能获得良好结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骶髂关节结核

下一篇 短腰畸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