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卵巢无性细胞瘤

卵巢无性细胞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肿,多发生在10~30岁的青少年和年轻妇女,患者最小12岁,最大31岁,平均年龄21岁。占卵巢恶性肿的2%~4%。卵巢无性细胞卵巢恶性生殖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国与国外的报道有一些区国外一般认为无性细胞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国统计的数无性细胞仅占20%北京协和医院166例恶性生殖细胞中有无性细胞18例仅占11%。卵巢无性细胞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肿,多......
目录

流行病学

卵巢无性细胞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肿,多发生在10~30岁的青少年和年轻妇女,患者最小12岁,最大31岁,平均年龄21岁。占卵巢恶性肿的2%~4%。卵巢无性细胞卵巢恶性生殖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国与国外的报道有一些区国外一般认为无性细胞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国统计的数无性细胞仅占20%北京协和医院166例恶性生殖细胞中有无性细胞18例仅占11%。

病因

卵巢无性细胞来源于尚未分化以前的原始生殖细胞,故无性细胞

发病机制

无性细胞(dysgerminoma)多为单侧性50%发生在右侧33%~35%在左侧10%~17%为双侧性。

1.大体 肿为表面光滑的实性结;切面呈灰粉或浅棕色,肿较大者可有出、坏死灶;成的出坏死或囊性区常提示并绒癌或卵黄囊,灶性钙化则有并性母细胞癌的可能。外检取材时应仔细观察并在肉眼态不同的区域分取材。

2.镜下 组织由成、岛状或梁索状分布的或多角大细胞构成;细胞直径15~25µm细胞之间边界清楚;细胞核大而核膜清楚呈空核仁明显,嗜酸性;分化差的肿细胞异型性明显间质由不等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和淋巴细胞构成偶尔由具生发中的淋巴滤成;有时可见由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的肿样结

3.组织睾丸原细胞和纵隔等其他部位的生殖细胞肿相似,肿细胞在组织和超微结构上均与原始生殖细胞相同肿细胞的胞质富于糖原,PAS和碱性磷酸酶呈阳性反应免疫组织染色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阴性,可用于与胚胎性癌或卵黄囊相鉴胎盘碱性磷酸酶(placenta specific alkalinephosphatasePLAP)阳性,可用于与其他非生殖细胞肿

4.分泌 6%~8%的无性细胞含有个或小簇体滋养细胞,而成此的亚型。这些体滋养细胞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免疫反应阳性甚至可使患者HCG水平上升和残留的卵巢间质黄素化。含有体滋养细胞的无性细胞其生物为与纯型无性细胞相似而绒癌的恶性程度则更高。

5.无性细胞两性畸系 在卵巢无性细胞患者中,因为有少数表现为两性畸,因而有些作者对无性细胞两性畸系进研究。Fathalla收集文献报道36例两性畸并有无性细胞原细胞患者。据发生肿性腺及对侧性腺的检查结果,以及性染色质及染色体的测定均明发生肿性腺绝大多数为发育不好的睾丸组织由于睾丸原细胞卵巢无性细胞病理态上极为相似而患者表型为女性即常被诊断为卵巢无性细胞,实则应称之为性腺生殖细胞。Teter分析了55例探查性腺发育不良的患者,其中35例核型为XX或XO者无一例发生性腺。而20例核型为XY或XO/XY镶嵌型者其中10例有性腺占50%。因此他认为性腺发育患者其核型有Y染色体时才有好发肿的倾向。故卵巢无性细胞患者中所见到的少数两性畸患者,其核型及性腺多为男性型是有Y染色体的两性畸

临床表现

盆腔包块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伴有腹胀感,有时肿扭转破裂出可有急性腹痛腹水较为少见由于肿生长较快故病程较短。大多数病人的月经及生育功能正常,仅在极少数表现两性畸的患者中有原发性无月经症状或第二性征发育阴蒂大多毛等男性特征北京协和医院的18例无性细胞患者中,有3例是XY核型的性腺发育不全两性畸

并发症

卵巢无性细胞由于生长快并发淋巴结转移是相当多见的。盆腔转移虽然大多数为表面种植但也可直接浸润到脏器的黏膜层。卵巢无性细胞的转移发生率各作者报道的数相差较大为20%~66%北京协和医院8例转移患者中6例为动脉淋巴结转移,占转移病例的75%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手术时探查不够细致特淋巴结转移易被遗漏,故有些报道的转移率偏低。转移途径多通过淋巴管及直接种植,所以动脉淋巴结及局部盆腔脏器为常见的转移部位,其次为纵隔淋巴结锁骨淋巴结网膜等。个病例可转移到

诊断

细胞

对年轻患者卵巢的性质,应首先考虑生殖细胞肿生殖细胞肿的类型清肿标志物可有助于鉴如果清AFP及HCG均阴性,包块虽增长快、病程短,但又并非很恶性的表现、又没有很明显的腹水一般健康情况好,可以多考虑无性细胞的诊断无性细胞清LDH有升高现象Casey曾报道9例卵巢无性细胞其中8例术前清LDH均有升高为248~3245U/L(正常值100~180U/L)因无性细胞腹膜淋巴结转移多见可作B超或CT观察淋巴结情况。

诊断面尚应注意是否存在下列两种情况:

1.混型无性细胞 无性细胞常混存在其他类型的恶性生殖细胞肿如未成熟畸胎胚胎癌或绒癌等北京协和医院35例无性细胞中,单纯型18例混型17例几乎各占半数。混型中有些是以无性细胞其中混有少量或极少量其他成分。有些则以其他类型恶性生殖细胞,仅含有少量无性细胞成分。清肿标志物AFP及HCG检测,对混类型的诊断很有帮助,若阳性则应考虑混型的可能。病理标本应多作切全面的病理取材也是重要的诊断步骤。Fox组中有1例无性细胞曾作40个蜡块检查其中仅有1块可见到畸胎成分Abell组中,1例原发性肿的19个蜡块检查,全部表现为无性细胞,而转移灶的切有卵黄囊畸胎北京协和医院有2例第1次手术切除的标本为无性细胞,肿复发后再次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无性细胞及卵黄囊。可见如果取材不全面则不能发现同时存在的其他肿成分。

2.两性畸 如果有原发性闭经、第二性征差或甚至有男性化体征,应注意两性畸的可能而进下列检查:①取口腔黏膜细胞找染色质;②作细胞培养,检查性染色体的类型;③分泌测定如阴道细胞检查LH、酮尿17-羟、17-酮等;④仔细检查肿性腺及对侧性腺组织态。

诊断:

型肿所含的卵黄囊未成熟畸胎及绒癌其恶性程度远远超过无性细胞。如果不予以鉴,就不能对其预后做出正确估计必将妨碍正确总结无性细胞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治疗面混型亦有所区。无性细胞是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放射对晚期或复发性无性细胞非常有效,而其他类型的恶性生殖细胞效果很差。故明确肿类型的性质,更有利于选用正确的治疗案。

检查

实验室检查:

标志物检查免疫组化检测

其它助检查:

B超CT、腔镜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治疗

检查治疗

1.手术治疗

(1)单侧附件切除:大多数卵巢无性细胞患者的年龄为10~30岁,平均21岁。因此手术范围的选择应尽可能保留生理及生育功能作单侧附件切除单侧附件切除组的预后并不比广泛手术组差。

在下列情况下,对保守手术治疗需要慎重考虑后酌情决定或是不考虑单侧附件切除。

①患者为XY核型的两性畸:为防止对侧发育不良的性腺再发肿应作双侧性腺切除。

②肿已属晚期:当盆腔种植转移已侵入对侧卵巢,则不考虑单侧附件切除。若肿虽已有动脉淋巴结及盆腔淋巴结或其他部位广泛转移但并未累及对侧卵巢子宫也可选用单侧附件切除。

③双侧性肿:无性细胞大多数为单侧仅10%~20%为双侧而这些双侧性肿中有一部分大体外观为单侧肿只是通过切对侧探查时才发现对侧卵巢有极小的肿。由于无性细胞属于恶性肿既然已是双侧性就应选择双侧附件及子宫切除。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化疗对无性细胞有奇效有者报道2例卵巢无性细胞动脉淋巴结复发转移化疗后二次剖探查手术见转移已消失,仅剩下纤维组织及小块坏死区。Schwarta(1992)组有4例双侧性肿但仅切除一侧卵巢手术后化疗,其中3例效果很满意,并保留了生育功能另一例在手术后33个月正当妊娠期发现对侧卵巢无性细胞作者报道时妊娠已33周Hudson(1995)报道1例双侧卵巢无性细胞Ⅲ期,治疗后成功受孕北京协和医院曾收治1例复发性无性细胞,在外院初治手术时见对侧卵巢外观正常随作单侧附件切除手术后很快怀孕术后1年足月分娩一女孩产后1年又因对侧卵巢无性细胞及盆腔转移,来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并在手术后放疗。迄今存活已19年。推测此例初次手术时对侧卵巢很可能已有小型肿因此在个情况下,如若对侧卵巢很小,且患者切盼生育对本的预后有所了解、能做到医嘱严密随诊观察,也可以考虑单侧附件切除。

(2)淋巴结清扫手术:对于卵巢无性细胞是否需作淋巴结清扫手术意见有分歧赞成作清扫手术者是因为无性细胞的转移发生率高;而不赞成手术者是由于肿对化疗的高度敏感性既然单纯化疗对转移性无性细胞的疗效很好则不必对可能并无转移或仅有小型转移的淋巴结清扫手术我们倾向于后者的意见。不过对于手术时探查发现有增大的淋巴结也可考虑选择性手术切除。

(3)二次全面病理分期的手术:有些患者在外院初次手术时,仅作患侧附件切除,未全面病理分期的详细探查在没有发现肿对化疗的高度敏感性以前,对这种病例往往再二次全面病理分期及淋巴结清扫手术。现今既知顺铂化疗对无性细胞有奇效,则可通过一系列助检查包括CTB超清肿标志物等,全面了解情况后考虑正规而有效的化疗不必再分期探查手术。

(4)复发性肿的手术治疗:肿复发部位如果在盆腔,仍可以再次手术切除北京协和医院有2例盆腔广泛性复发,粘连极重,其中1例已浸润直肠达黏膜层。但再次手术和术后以放疗化疗,效果很好此2例随诊已各有17年及19年健康情况好如盆腔无复发仅有远处转移如及纵隔等部位,因放疗效果很好可不考虑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 无性细胞是一种对放射线高度敏感及放疗可治愈的肿手术后加放疗可使存活率达到100%。但由于无性细胞多数为年轻患者盆腔部放疗将影响生理及生育功能,因此其治疗上的作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但在下列情况下放射治疗仍具有重要价值:

(1)患者已有小孩而肿又为晚期转移或复发较多可在手术后以放疗

(2)远处转移复发:放疗对于远处转移或复发的效果早已为不少临床实践所实。Mahammad组病例中有2例广泛复发者,1例转移1例实质大块转移皆放疗后痊愈北京协和医院有1例左卵巢无性细胞动脉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左侧附件。手术后盆腔及动脉区放疗治疗后2年纵隔及双门有大块转移,作胸部放射治疗及服沙可来新(溶肉瘤素)化疗胸部阴影消失,存活20年后死于印戒细胞癌。

(3)保留生育功能的放射治疗:为避免放射治疗对正常卵巢的破坏作用可在放射治疗时覆盖对侧卵巢部位,使其不受照射。Bjorkholm(1990)以此法治疗30例患者16例以后受孕,所分娩的22个小孩中无一例畸,有1例死产北京协和医院也曾有2例以此法治疗后妊娠,其中1例分娩的小孩随诊到20岁除有尿道下裂以外无其他畸且智力正常。另1例分娩的小孩已有5岁未见明显异常。这种覆盖对侧卵巢的放疗技术使卵巢所受到的放射量约相当于靶区所受照射量的3%~5%。我们认为既然现今已有充分的资料说明联化疗对无性细胞有奇效对于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仍以选用化疗为宜。

3.化疗 由于联化疗用于无性细胞而取得了一些很成功的验使化疗有可能取代放疗在无性细胞的治疗地位。Brewer(1999)报道了26例无性细胞过BEP联化疗后96%获得持续缓解。Gema(1992)报道了7例Ⅱ~Ⅳ期无性细胞化疗后完全缓解已达40~129个月并有Ⅲ期及Ⅳ期各1例患者未手术切除,仅做活检实诊断后化疗完成化疗后二次剖探查手术,见已无肿迹象。Williams(1991)及Schwartz(1992)分以联化疗各治疗26例及20例无性细胞也获奇效他们认为,无性细胞可能比其他类型的恶性生殖细胞对化疗更为敏感。

化疗的应用药物有VACPVB、BEP

由于卵巢无性细胞对化疗很敏感故可应用反应较轻的VAC也可用PVB或BEP但化疗的疗程数不必太多,可据临床分期手术后残存的多少等因素确定。

如果过详细探查包括淋巴结活检或清扫术实肿属临床Ⅰa期则在手术后不一定附加化疗Germa(1992)组3例Ⅰa期无性细胞手术后未用化疗,亦未接受放疗随诊25~66个月,情况很好但是因为无性细胞淋巴结转移率高且小型淋巴结转移常常在探查时被遗漏,因而亦有报道临床Ⅰa期患者肿复发率可达20%为此,Gershenson(1990)仍建议Ⅰa期患者手术后进短期BEP化疗(3个疗程)。

对于卵巢无性细胞的病情监测虽然前尚未有较为特异的肿标志物用来了解病情状态及化疗效果,但清LDH或NSE检测对于卵巢无性细胞的病情监测还是比较敏感的。

预后预防

预后:

卵巢无性细胞发生转移或复发者并不少见但是如果初次手术后即常规予以化疗则复发者很少见;如果有复发由于对放射治疗及化疗都高度敏感,故预后很好。采用联化疗的病例,存活率为72%~100%。治疗效果差者要是未重视手术后放疗或化疗。北京协和医院1956年后收治卵巢无性细胞18例绝大多数手术后都以放疗或(及)化疗除1例失随1例21年后死于胃癌,其他16例存活均已超过5年,最长24年,平均13年。最近几年各作者报道的采用联化疗的病例存活率为92%~100%而且由于多数作单侧附件切除,治疗后大多数月经情况好希望要小孩者也多数能受孕生育。

预防:

定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做好随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卵巢成熟畸胎瘤

下一篇 毛滴虫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