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两头尖

两头尖亦称复活(Pasqueflower)、(windflower)、银莲多年生草本,疏生长柔毛,叶片,3全裂,白色或带红色期春季,瘦果上有长绵毛。【功能与治】祛湿,消肿。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疼痛,肿溃烂。 【量/用法用量】1.5~3g;外用适量。 【贮藏与效期】置阴凉干处。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 药材基源:为毛莨科银莲属多被银莲(......
目录

基本介绍

【功能与治】祛湿,消肿。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疼痛,肿溃烂。 图片

量/用法用量】1.5~3g;外用适量。

【贮藏与效期】置阴凉干处。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

药材基源:为毛莨科银莲属多被银莲(Anemo-ne raddeanaRegel)的干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

采收加工:5~6月,可于苗枯前采挖,除去地上残须根,洗净,晒干;或用沸水烫过后,晒干。

【注意】该品有毒,服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用(《四川中药志》)。

简介

两头尖多年生草本。基生4--8,叶柄长6--30cm,疏生长柔毛。叶片,3全裂。2--5朵,直径3.5--5cm,白色或带红色期春季,瘦果上有长绵毛。生于海拔1000--2000m山地草坡。毛茛科(Ranunculaceae)银莲属(Anemone)约120种多年生植物的通称。因其似为所吹。又因展银莲(A.patens)、草地银莲(A.pratensis)及白头翁银莲(A.pulsatilla)等象徵复活,故又称复活罂粟状银莲罂粟牡丹,A.coronaria)具块茎,有许多鲜豔的品种是卉,亦用於卉贸易。

形态特征

两头尖原为多年生草本。干,长纺锤,略弯,一端较粗,长0.8~3厘米,直径2~7毫米。表面棕褐色棕黑色,具微细纵皱纹,彭大部位常有1~3个支痕呈鳍状突起,偶见不明显的3~5环。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边缘棕黑色,中央淡灰白色至淡棕褐色微弱,味涩,略麻辣。以条肥大、断面白色、粉性足、质坚实者为佳。图片

多被银莲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横走或斜生,细纺缍,长1.5--3厘米,直径3--8毫米,暗褐色端具数枚黄白色膜质鳞片。基生三出复叶,通常1枚;叶柄长10--15厘米,无毛或疏被长柔毛;小具柄,柄长约1厘米;小叶片通常3深裂或近全裂,裂卵形,3裂或缺刻状,先端钝,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或仅基部疏被长柔毛。单一,直立,疏被长柔毛,较基生高,有总苞3枚,总苞或狭倒卵形,具数个缺刻状齿,长1.5--3.5厘米,宽0.5--1.5厘米;单朵,生,直径2.5--3.5厘米;萼片花瓣状,长,10--15白色,外侧略带紫晕,两面无毛;雄蕊多数,花药黄色丝细长;雌蕊多数,子房被长柔毛,花柱稍弯,无毛。瘦果具细毛。期4--5月;果期5--6月。

采收加工:5--6月,苗枯前采挖,除去地上残须根,洗净,晒干。或用沸水烫过后,晒干。

药材性状:长纺缍,略弯,长1--3厘米,直径2--7毫米,表面棕色棕黑色,隐约可见数个半环状纹,具多数纵皱纹,有的一端具1至数个短分枝或突起。质坚脆,断面较平坦,角质样,边缘棕黑色,中央淡灰白色至淡棕褐色微弱,味涩,略麻辣。以质硬、断面类白色、无泥杂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辛,热。有毒。归。祛湿,消肿。用于风寒湿痹,手足拘挛,疼痛,肿毒。常用量1.5--3克。

功用:有毒。归。祛湿,消肿。用于风寒湿痹,手足拘挛,疼痛,肿毒。

性味:辛,热。

生态习性

性喜凉爽、潮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忌高温多湿。喜湿润、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银莲的希腊语是的意思。银莲的高度从十到二十公分左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可爱的朵迎摇摆,就像在颈期盼着什么似的,所以它的语是-期待。

凡是受到这种祝福而生的人,浪漫、爱梦想。不过,也得明白现实不是那么美好哦!

生态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地林中或草地阴处。

资源分布: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及山东东北部、河北山西等地,以吉林、山东产量最多

化学成分

含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薯蓣皂甙元(diosgenin),香附皂甙(raddeanin)R0、A、B、C、D、E、F,红银莲皂甙(raddeanoside)R8、R9,毛茛甙(ranunculin),白头翁素(anemonin)及香附皂甙H,其中香附皂甙A又叫做多被银莲素(anemodeanin)A。

药材性状

长纺缍,略弯,长1--3厘米,直径2--7毫米,表面棕色棕黑色,隐约可见数个半环状纹,具多数纵皱纹,有的一端具1至数个短分枝或突起。质坚脆,断面较平坦,角质样,边缘棕黑色,中央淡灰白色至淡棕褐色微弱,味涩,略麻辣。以质硬、断面类白色、无泥杂者为佳。

各家论述

1、《品汇要》:"疗湿痹痛。"

  2、《本草原始》:"湿邪气金疮,四肢拘挛,疼痛,多入膏药中用。"

  3、《中药志》:"风寒,消肿。"

  4、《药材》:"治伤风感冒,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