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新生儿头颅血肿

头颅肿属新生儿产时损伤性出,为胎儿头颅在产道受压、牵拉、器械助产等所致。头颅肿,往往在出生后就发现,也可能生后数天始明显。多见于头颅部,肿边缘清楚,周界不超过缝,局部头皮正常,波动感明显。由于胎儿被迅速逼出产道时,胎头突然由高压下释放,使头颅骨膜下管发生破裂而出积聚在局部肿;此外,胎头负压吸产有时可发生头颅肿。在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至头几天,在头颅的头一侧或偶尔......
目录

产生

在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至头几天,在头颅的头一侧或偶尔见到头两侧出现肿物,肿物迅速增大,在数日达到极点,以后逐渐吸收缩小。这种肿物多为头颅肿。

头颅肿发生是由于分娩胎儿头部受到过度挤压与盆摩擦,或由于自分娩困难,助产手术如负压吸、产钳助产导致头颅骨膜牵移膜下管破裂,积聚膜下而成的。由于膜紧贴在的边缘,故肿不越过缝线。

头颅肿在早期触摸有饱满感,以后呈有液体波动感,日久后由于肿从边缘部位钙化沉着,在肿周围成硬环,而中央部位还有波动感,一般肿在2周到1个月左右吸收,但也有肿长达4个月才吸收。

病因

为产时胎儿头颅在产道受压、牵拉、器械助产等所致。

1.头盆不称或胎位不正在分娩过程中头盆不称胎位不正、胎头抵达盆壁时头部受产道的性突起部位(如骶岬耻)的压迫。

2.器械助产产钳助产牵而受伤。

3.易发因素胎儿本身体质所起如液中酶原的低下,凝功能较差管壁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等。

发病机制

机体的出是矛盾的统一,是极复杂的过程,包括管的破裂和修复,及凝物质的作用。

新生儿生后1周处在新生儿生理性凝因子缺乏和下降时期因第Ⅱ、ⅦⅨⅩ等因子较低,肝脏贮存维生素K较少,成凝因子也较少新生儿管壁弹力纤维发育不良管壁脆弱,足月新生儿毛细管通透性2倍于成人,早产儿则6倍于成人。Cast1e等的资料807例新生儿的测定中有降低出生后最低点是第4天在第10天恢复和年长儿一样要是的破坏增加,是新生儿容易出在因素,在有任何窒息的因素存在如缺氧或产伤等外因条件下,则更增加的破坏,导致新生儿出

临床表现

患儿多为足月儿鵻体重多超过2500g,出生时良好数小时后发现头颅肿物或发现在出生后1~4天。

1.头颅肿又称膜下肿,肿物位居或后,常位于一侧或两侧部,两侧同患头颅肿者偶或见之枕骨颞骨三处同时发生肿者亦间或有之由于膜下出缓慢肿多在生后数小时或2~3天才明显,1周达最大范围,以后渐吸收缩小肿界限清楚不越过缝,有波动感局部患处皮肤色无改变个患儿的肿局部皮色发红。初起时中部肿处紧张其后肿处部呈现波动头颅肿吸收较慢,因大小不同可在2周至3个月左右消退。吸收时惟周围基底的膜下,因有石灰盐存在,坚硬而参差不平先在肿边缘成隆起的化的硬边,中央凹陷呈样改变。肿块中有渗出物其吸收时间的长短,视肿块的大小而异长者3~4个月短者约2个月。所遗坚硬不平的边缘亦能渐次消失惟需时更长。

有时液透过头颅的骨折部或裂隙而在颅骨膜之间成一颅肿。此种肿范围较小罐网但偶亦能压迫大脑而出现症状

患儿头颅肿甚大波及眼睑及前,患儿出现苍白休克可因突然环衰竭而死亡。死后抽取头颅肿之量约1/3~1/2病例可达100~150m1。头颅肿可受凝因子Ⅱ、ⅦⅨ、Ⅹ浓度的下降而加重。

2.帽状膜下肿生后不久即见头皮局限性肿胀可通过软组织量较少时肿范围较局限;出量多时鵻肿胀范围逐渐扩大,可累及整个头皮甚至波及、眼周枕或颈肿有波动感常使前不易扪清,所覆皮肤可呈青紫色严重时可致贫血或低容量休克,若不及时治疗可起死亡。

并发症:巨大肿可致失贫血容量休克和并发高红素血症

诊断

肿的范围从未有越过颅骨缝者因此处膜紧贴缝,不如他处的易于分离。须与膜膨出及先锋头区

婴儿在出生后1~2天头颅肿可隐于先锋头下。但先锋头消后即见肿的特殊波动至于膨出与膜膨出皆出现于颅缝或囟门,常与呼吸共震动压之见小

机化始后,周围呈硬环,已如上述。由于中部柔软,易被误为颅裂兼膨出,应慎加判断。

1.病史在分娩过程中,有头盆不称、胎位不正、产钳助产牵史。

2.表现特点发生于出生后1~4天鵻,帽状膜下肿表现特点为肿发生于头颅的帽状膜与膜之间肿大都在2~3天缩小而逐渐消失头颅肿部位多在部,多于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天逐渐增大肿境界清楚不超过缝范围中有波动感无全身症状肿消退较慢。

3.助检查必要时拍头颅X线、或B超等检查,以助诊断和鉴诊断。

鉴别诊断

1.头皮水肿及帽状膜下肿两者的范围均可超越缝,头皮水肿出生时即发现,界限不分明,压之柔软且可凹,无波动感局部皮肤可呈红或紫色

2.膜膨出头颅肿位于枕骨部位者需与膜膨出鉴后者随呼吸有起伏感头颅X线可见局部颅骨有缺损,而头颅颅骨完整偶见颅骨有线样骨折

3.凹陷性骨折头颅肿境界清楚不超过缝范围,肿吸收时先在肿周围机化钙化变硬呈硬环感中有波动感,易误诊为凹陷性骨折X线摄可鉴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象检查因失可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减少。

2.生化检查红素增高以间接红素增高为肝脏功能检查正常。

其它助检查:

1.颅骨头颅肿往往单独存在,仅有局部肿作颅骨,以除外骨折膜膨出者头颅X线可见局部颅骨有缺损可助鉴

2.头颅B超和CT检查除外

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间接红素。

治疗

头颅肿多可自吸收无需特殊治疗出较多贫血时可适量输起高红素血症时需进光疗。为避免感染不应抽吸肿,若2个月后头颅肿仍巨大,可手术清除之。可用维生素K1治疗以防止因发生新生儿出血症起出加重。

预防

预后:

无并发症者预后佳。一般都在生后2周至3月自然吸收若产时伤害累及颅骨质及硬膜,或同时患脓毒病,则较为严重鵻巨大肿可起高红素血症须积极防治高红素脑病,以免影响预后。巨大肿也可致失贫血,甚至低容量休克须积极治疗若不及时治疗可起呼吸、环衰竭而死亡。

预防:

1.做好围生期检查产前明确诊断防止难产和手术产。

2.加强产程监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改进手术助产式加强培训提高接生技术,防止生产损伤。

鉴别

与产伤新生儿产伤常因困难的产科手术、产程延长或分娩时处理不当而起,常见的有新生儿、新生儿骨折周围神经损伤等。头颅肿是最常见的产伤,是由于分娩时新生儿颅骨膜下管破裂、液积留在膜下出现局部肿。多发生于胎头负压吸、产钳手术助产的情况下,亦可在自然分娩的新生儿中见到。

肿多位于,偶可见于枕骨。一般在产后数小时甚至数天逐渐增大。这种肿一般局限在相应颅骨界限,不超过缝,以此可与因胎头下降时受压造成的胎儿皮水肿相鉴

头颅肿的吸收较慢,常需数周才能完全吸收,有的可机化成局部硬块持续数年,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切不可在肿处揉搓或针刺,以避免继发感染。护理对早期可作局部冷,防止肿的继续增大,同时应注意调整婴儿体位,避免肿处受压。

与头皮水

头颅肿常与头皮水肿相混淆。头皮水肿又称产瘤、先锋头,发生在头产位的婴儿,由于分娩时产程过长,头部先的部位软组织发生水肿。头皮水肿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出现,可超过缝和中线,界限不清楚,肿物无波动感,但压之有凹陷,常在数天水肿消失。

有时,头颅肿和头皮水肿同时存在,肿隐于水肿之中,待水肿消退后显出肿。

头颅肿和头皮水肿都不需要治疗,可自吸收消失,不宜穿刺抽出液,以免发生感染。平时也不要用手揉摸,不仅不能消肿,反而会加重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