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糖原贮积病Ⅶ型

糖原贮积病Ⅶ型(GSD-Ⅶ)是由于磷酸果糖激酶缺陷所造成,较罕见,以组织受损为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类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这类疾病的共同生化特征是糖原储存异常,多数病种是糖原在肝脏肉、脏等组织中储积量增加。(一)发病原因 本型是由于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是一种变构酶,糖酵解途径中键酶,该酶由4个亚基组成,......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型是由于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是一种变构酶,糖酵解途径中键酶,该酶由4个亚基组成,是一个四聚体。相对分子量340 000. ATP/AMP以及H+浓度对该酶活性有显著影响)缺陷所造成。

(二)发病机

磷酸果糖激酶是一个糖酵解途径中要的酶,其作用是催化6-磷酸果糖转换成1,6-二磷酸果糖。该酶由3个同工酶亚单位组成(M-肉、L-肝脏、P-);不同的同工酶由各自的编码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中表达。中含有的是M亚单位,其编码基因位于lcen-1q32。由于基因突变,即造成肉中磷酸果糖激酶的完全缺乏和红细胞中该酶活力下降约50%(细胞中含M和L的杂交型酶),糖原分解受阻。PFK还通过ATP的生成直接影响能量供应。本病和红细胞中PFK活性降低或缺乏。

临床表现

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类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这类疾病的共同生化特征是糖原储存异常,多数病种是糖原在肝脏肉、脏等组织中储积量增加。已经证实糖原成和分解代谢中所必需的各种酶至少有8种,据由于这些酶缺陷而发生糖原贮积病的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的特征,可分为12种类型,其中Ⅰ、Ⅲ、Ⅳ、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Ⅰ、Ⅲ和Ⅳ型的肝脏损害最为严重;Ⅱ、Ⅴ、Ⅶ型则以组织受损为。除部分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为X连锁隐性遗传外,其余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本病临床表现要为无力,以体能活动能力降低和疼痛性痉挛为特征,需要体能较大的剧烈运动,如提携重物、快跑、上楼或攀登等均可造成痛、痉挛和僵硬;休息或减慢活动速度即可使症状缓解。症状严重与否与运动量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成正比,一般多发生在四肢痛。无糖发作。

1.典型表现

(1)运动耐量减低本型通常在儿童期即出现运动耐量减低,且较Ⅴ型患儿为重,可伴有恶心呕吐,在剧烈运动后常出现肉痛性痉挛和蛋白尿

(2)溶血特征伴有红素增高,网织红细胞数增高。

(3)高尿酸血症常见,且在运动后较GSD-Ⅴ或Ⅲ型患儿增高更为明显。

(4)活检 可显示纤维中有类似支键淀粉的异常糖原累积,Schiff试验阳性,但不能被淀粉酶水解。

(5)碳水化物饮食影响在进食富含碳水化物的饮食后,对运动特不能耐受,这是因为本型患儿的肉系统不能利用食物中的葡萄糖,而中高浓度的葡萄糖却抑制脂肪分解,致使细胞中的脂肪酸和酮体迅速被耗尽所致。

2.变异型表现

除上述典型患儿外,另有较罕见的2种变异型:

(1)婴儿型婴儿期即发病,患儿张力低下、肢体力差,表现为进肌病,常在4岁左右夭折。

(2)成人型以慢性进乏力为特征,肉痛性痉挛和蛋白尿罕见。

并发病症

1.蛋白尿:指尿中出现大量的肉蛋白、球蛋白。球蛋白本身会对小管的表皮细胞造成直接性的伤害,也会造成脏本身的管收缩;此外,当处于体液不足或酸性环境之下,球蛋白容易在小管中成结晶,并进而阻塞小管,因此横纹溶解症容易造成急性肾衰竭。横纹溶解症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局部或全身性的肉酸痛。当影响到脏时则会出现少尿,且尿液色呈现类似「可乐」的色。实验室检查时发现尿液中球蛋白增加、酸酐及尿素氮上升,且并有钾、高磷、低钙、高尿酸及中的酸磷酸(cpk,尤其是mm型)上升。

2.伴有溶血红素增高,溶血贫血高尿酸血症,进肌病等。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见患儿酸激酶水平增高,运动后更甚;由于在运动时,供应肉能量的ATP不足,因此嘌呤核苷酸代谢旺盛,以致中氨、酐、次黄嘌呤和尿酸等浓度亦上升;高尿酸血症常见,且在运动后较GSD-Ⅴ或Ⅲ型患儿增高更为明显。

2.运动耐量检查

剧烈运动后可有蛋白尿、伴有溶血特征,红素增高,网织红细胞数增高,溶血贫血

3.活检

活检可显示纤维中有类似支键淀粉的异常糖原累积,Schiff试验阳性但不能被淀粉酶水解。对活检组织组织检测可提供确诊依据;也可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检测M型磷酸果糖激酶同工酶活力。

4.常规检查

常规做X线、电图、B超和电图检查,表现为进肌病改变。

诊断鉴别

据病史、体征和生化检测结果可做出临床诊断。患儿白细胞及组织的磷酸果糖激酶活力明显降低可助诊断。

糖原贮积病Ⅴ型鉴据运动后肉痉挛、疼痛力减退等临床特点可以诊断为Ⅴ型。 电镜下可见膜下、纤维间、丝间有许多糖原颗粒沉积;线粒体肿胀、退变,纤维被大量糖原堆积,但态正常;纤维组化染色可见磷酸化酶缺乏或完全消失。此外,也应注意同重症无力、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湿性多发性痛相鉴

治疗

各型糖原贮积病都是由糖原成或糖原分解过程中某种酶缺如或活性减低。这些酶缺陷与酶的相基因发生突变有,对于此种基因突变性疾病,前医界尚无特殊治疗法。患儿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痉挛和蛋白尿症。

疾病预防

遗传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糖原贮积病Ⅶ型的预防可参照糖原贮积病的预防法。应包括妊娠期间预防感染,避免高龄生育、近亲婚配,避免辐射、接触化物质、遗传物质异常等。预防性优生措施:近亲结婚、婚前检查以期发现不应结婚的遗传病或其他疾病、携带者的检出(通过群体普查、家系调查及系谱分析、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确定是否为遗传病,并确定遗传式等)、遗传咨询、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或宫诊断,是预防性优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所用产前诊断技术有:①羊水细胞培养及有生化检查(羊膜穿刺时间以妊娠16~20周为宜);②孕妇及羊水甲胎蛋白测定;③超声波显像(妊娠4个月左右即可应用);④X线检查(妊娠5个月后),对诊断胎儿骼畸有利;⑤绒毛细胞的性染色质测定(受孕40~70天时),预测胎儿,以帮助对X连锁遗传病的诊断;⑥应用基因连锁分析;⑦胎儿镜检查。

通过以上技术的应用,防止患有严重遗传病和先天性畸胎儿的出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