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叶
采收储藏
形态特征
1、 建兰, 陆生植物。叶2-6枚丛生,薄革质,带形,较柔软,弯曲而下垂,长30-50cm,宽1-1.7cm,略有光泽,先端 渐尖,边缘有不甚明显的 钝齿。 花葶直立,高20-35cm,较叶为短。通常有4-7花,最多达13朵花;花苞片在花序轴中上部者长不及1cm,最下1枚达1.5cm;花浅黄绿色,有清香气; 萼片狭长圆状 披针形,长3cm左右,宽5-7mm,浅绿色,先端较绿,基部较淡,具5条较深 色的脉; 花瓣较短,互相靠拢,色浅而有紫色斑纹;唇瓣不明显3裂,侧裂片浅黄褐色,唇盘中央具2条半月形褶片,白色,中裂片反卷,浅黄色带紫红色斑点。花期7-10月。
2、 春兰, 陆生植物。 假鳞茎集生成丛。叶4-6枚丛生,狭带形,长20-40cm,宽6-11mm,先端 渐尖,边缘具细锯齿。 花葶直立,远比叶短,被4-5枚长鞘;花苞片长而宽,比 子房连 花梗长; 花单生,少为2朵,直径4-5cm,浅黄绿色,有清香气; 萼片近相等。狭长圆形,长3.5cm左右宽6-8mm,先端急尖,中脉基部具紫褐色条纹; 花瓣卵状披针表,比萼片略短; 唇瓣不明显3裂,比花瓣短,浅黄色带紫褐色斑点,先端反卷,唇盘中央从基部至中部具2条褶片。花期2-3月。
3、 蕙兰, 陆生植物。叶7-9枚丛生,直立性强,长25-80cm,宽约1cm,中下部常对褶,先端 渐尖,基部关节不明显,边缘有细锯齿;具明显透明的脉。 花葶直立,高30-80cm,绿白色或紫褐色,被数枚长鞘; 总状花序具6-12余朵花;花葶片常比 子房梗短,最下面1枚较长,长达3cm;花浅黄绿色; 萼片近相等,狭 披针形,长3-4cm,宽6-8mm,先端锐尖;花瓣略小于萼片;唇瓣不明显3裂,短于萼片,侧裂片直立,有紫色斑点,中裂片椭圆形,上面具透明乳突状毛,边缘具缘毛,有白色带紫红色斑点,唇盘从基部至中部有2条稍弧曲的褶片。花期4-5月。
4、 寒兰, 陆生植物。叶3-7枚丛生,带形,直立性强,长35-70cm,宽10-17mm,先端 渐尖, 全缘或有时近先端具细齿,薄革质,略带光泽。 花葶直立,近等于或长于叶,疏生5-10余朵花;花苞片狭披针形,通常长13-28mm,在最下面者长达4cm; 花梗连 子房长2.5-4cm;花色多变,有浓香气; 萼片狭长圆状 披针形,长4cm左右,宽4-7mm,先端渐尖; 花瓣较短而宽,向上外伸, 中脉紫红色,基部有紫晕;唇瓣不明显3裂,侧裂片直立,半圆形,有紫红色斜纹,中裂片乳白色,中间黄绿色带紫斑,唇盘从基部至中部具2条平行的褶片,褶片黄色,光滑无毛。花期10-12月。
5、 多花兰, 附生植物。 假鳞茎粗壮。叶3-6枚丛生,直立性强,带形,通常长40cm左右,宽1.5-3cm,先端稍钩转或尖裂,基部关节明显, 全缘。 花葶直立,比叶短,花密集,多至50朵花;花苞片长约5mm;花梗连子房长1.6-3cm;花红褐色,无香气; 萼片近相等,狭长圆状 披针形,长2cm左右,宽约5mm,红褐色,中部略带黄褐色,边缘稍向后反卷; 花瓣近等长于萼片,向两边开展,紫褐色带黄色边缘; 唇瓣3裂,约等长于花瓣,上面具乳突,侧裂片近半圆形,直立,有紫褐色条纹,边缘紫红色,中裂片近圆形,稍反折,紫红色,中部有浅黄色晕,唇盘从基部至中部具2条平行的褶片,褶片黄色。花期5-6月。
6、 台兰,台兰与多花兰相似,但本种较矮小,叶片厚而光泽,花茎长15-30cm,着花15-40朵,花形较小, 深紫褐色,唇瓣白色,无香气。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 建兰生于山坡林下。
2、 春兰生于山坡林下或溪边。
4、 寒兰生于山坡林下。
6、 台兰于山坡地上或树上半附生。
资源分布
2、 春兰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甘肃、陕西。各地有栽培,变型及栽培品种很多。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兰花叶型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