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柳白皮

白皮,中药,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树部的韧皮。有祛湿,消肿止痛的功效。杨柳,落乔木,高10~12米。有长而下垂的,小褐色无毛,幼时微有毛。披针至线状披针,长9~16厘米,宽5~15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白色侧脉15~30对;叶柄长6~12毫米。单性,雌雄异株葇荑花序放或与同时放;总梗有短柔毛;雄花序长1.5~2厘米,雌花序长达......
目录

植物形态

柳白皮植物形态杨柳,落乔木,高10~12米。有长而下垂的,小褐色无毛,幼时微有毛。披针至线状披针,长9~16厘米,宽5~15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白色侧脉15~30对;叶柄长6~12毫米。单性,雌雄异株葇荑花序放或与同时放;总梗有短柔毛;雄花序长1.5~2厘米,雌花序长达5厘米;苞片至线状披针,早落;雄花有2腺体,雄蕊2,分离,基部具长柔毛;雌花有一腺体,子房无毛,无柄,花柱极短,柱头2裂。蒴果长3~4毫米,带绿褐色,成熟后2裂。种子有绵毛。期3~4月。果期4~5月。

基本信息

白皮 (《类本草》)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树部的韧皮。

【化成分】含水杨甙及3.10~9.12%鞣质。  除去栓皮及木质部,取韧皮用。

【药理作用】水杨甙有退热作用。参见柳枝条。

性味】《唐本草》;皮味苦,无毒

【功用治】祛湿,消肿止痛。治湿骨痛肿瘙痒,黄疸,淋浊,乳痈牙痛,汤烫伤

①《唐本草》:热淋疾;可为汤,洗肿瘙痒;含,齿痛。

②《纲》:服,治黄疸白浊,熨诸痛肿,去,止痛消肿。

【用法与用量】服:汤,1~2两。外用:水洗、热温熨。

选方

①治疟疾湿骨痛:柳枝去其木及外面黄黑之粗皮,用其青色之皮,鲜用一两至一两五钱。水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走注痛,或毒卒肿:白白皮,暖熨之。(《姚僧坦集验》)

③治妇女乳痈妒肿:削柳根皮,熟捣,温,帛囊贮,熨之,冷更易。(《肘后》)

④治牙痛:杨白皮,卷如指大,含咀,以汁齿,数过。(《古今录验》)

⑤治汤所灼,未成疮者:白皮细切,以猪膏以涂之。(《肘后》)

⑥治汤灼成疮:柳皮烧灰,以粉涂之。(《肘后》)

⑦治中耳炎:柳树皮(烧存性)二钱,枯矾冰片各一钱。共研细面,吹。(蒙古《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