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肾性尿崩症

尿崩症(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是一种小管对水重吸收功能障碍的疾病,属尿浓缩功能障碍疾病范畴,是由于AVP低抗,有遗传性和获得性NDI。1.遗传性 属伴性隐性遗传,绝大多数为男性。2.继发性 可发生在各种慢性脏疾病(如低钾性肾病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药物性损害等。1.遗传性尿崩症 远端小管和集管对ADH不敏感,或可能由于小管上皮细胞......
目录

病因

1.遗传性 属伴性隐性遗传,绝大多数为男性。

2.继发性 可发生在各种慢性脏疾病(如低钾性肾病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药物性损害等。

发病机制

1.遗传性尿崩症 远端小管和集管对ADH不敏感,或可能由于小管上皮细胞产生cAMP不足或cAMP作用于管腔侧胞膜致水通透性功能障碍。本病发病与两种基因突变有

(1)加压素2型受体(vasopressin type-2 receptor,V2R)基因突变:一种是V2R基因突变(性连锁隐性遗传),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q27-28,已发现了60多种变异式,突变后的V2R不能与ADH结,腺苷酸环化酶也不能激活(受体后信息传递障碍)。90%的先天性NDI患者与该基因突变有

(2)水通道-2(aquaporin-2,AQP2)基因突变:另一种是AQP2基因突变,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编码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2q13。AQP2受到ADH两种式的调:首先ADH激发含有AQP2的细胞质小囊细胞膜易位,继而ADH长时相作用,使集管AQP2的表达增加。10%先天性NDI与AQP2基因突变有

2.继发性尿崩症 是因为原发病破坏了质的高渗状态,使小管浓缩功能障碍。

症状

1、多尿多饮 为本病突出的临床表现。遗传性者约90%发生于男性。在出生前可表现为羊水过多,可在出生时即有多尿多饮症状。一般在生后不久到10岁才发病,症状多尿(低比重尿)、烦渴、多饮生长发育障碍等。重者患者表现高热、抽搐脱水高钠血症等临床症状和相应表现。此型随着年龄增长,症状可逐渐减轻。继发性者首先表现原发病的症状,以后才出现多尿、烦渴、脱水液浓缩等相应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可有高钠血症、高氯血症等。

2.低渗尿 尿比重常持续低于1.005,或尿渗量低于200mOsm/(kg·H2O),给以溶质利尿,亦只能达到与浆等渗280~300mOsm/(kg·H2O)的程度。

3.高渗性脱水容量不足 由于婴幼儿不能表示渴感,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容量不足,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婴儿智力发育障碍。如失水严重可导致死亡。CDI及NDI以外因素脱水时,其尿液应为浓缩尿,所以婴儿脱水伴稀释尿,应警惕为本病的可能性。成年患者在不适当限水或伴有渗量感受中枢障碍,也可发生严重高渗性脱水

4.生长发育迟缓 见于先天性NDI。

5.智力障碍理异常 一般认为,智力迟钝是先天性NDI的要并发症之一,Hoekstra等对17例患者进了研究,结果显示半数以上患者的智商可达到正常水平,不到半数的患者有程度不等的智商低下、注意力分理障碍。

6.尿路积水 本病患者因长期尿流量很大,无尿路梗阻也可发生尿路积水。长期尿路积水可诱发或加重慢性肾衰竭。Zender等报道1例NDI成年患者,双侧积水、输尿管积水、膀胱扩张、慢性肾衰竭,在轻微外伤后发生了左侧输尿管破裂。

7.组织钙化 本病常伴有钙化,其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而增高,与多尿多饮症状控制的好坏有,可癫痫发作。

8.高前列腺素E综征(hyperprostaglandin E syndrome) 尿前列腺素E排泄量显著增多,先天性及获得性都有发生,控制这种现象可以使NDI的临床表现缓解。

9.原发病的表现 获得性NDI有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病理改变。部分患者症状较轻,为不完全性NDI。药源性NDI除见于长期使用锂盐的患者以外,其他药物起NDI要见于ICU的危重患者,他们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尤其是抗生素和抗肿药。

10.病理改变 本病无显著病理改变,成年患者可以发现一些超微变化。Ishii报道1例58岁的先天性NDI,脏活组织检查发现,集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变小变,刷状缘减少。

诊断

1、定性诊断 成年患者每天尿量大于2.5L,或每天尿量大于30ml/kg,排除渗透性利尿因素(使用醇或存在糖尿病)及使用利尿等因素起的多尿症后,可诊断为尿崩症。据发病年龄、典型症状(多尿脱水、烦渴、发热等),结家族史及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原因起的多尿可做出本病之诊断。

2.病因诊断 过上述定性诊断确诊为NDI后,要进一步明确NDI是原发性的还是获得性的。原发性者过家系调查多能明确,有条件的医院还可进基因分析。获得性者有相应的全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不难。

检查

1.保入量和足够的

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充分的体液量,保持足够的水负荷对于婴幼儿患者及ADH感受中枢有缺陷的患者来说,更为重要。

2.对症疗法

包括补充液量、减少溶质摄入,服困难者应给予静输液(给予葡萄糖溶液、低张含钠液等)。限钠有益于减轻多尿多饮症状

3.药物疗法

(1)利尿临床实践明,氢氯噻嗪、阿米洛利氨苯蝶啶对NDI有效。氢氯噻嗪作用于襻升支皮质部,抑制氯化钠重吸收,增加尿钾排泄量;阿米洛利氨苯蝶啶作用于远端小管和皮质集管,抑制氯化钠重吸收的同时对钾离子有潴留作用。以上两类药物的作用部位不同,有协同或相加利尿作用,所以临床上在治疗NDI时,常将氢氯噻嗪与阿米洛利氨苯蝶啶应用。利尿治疗NDI的机制不明,可能是此类药物利尿,使细胞外容量减少,导致近端小管重吸收氯化钠和水增加,因而氯化钠和水到达远端单位也就减少。如能同时限制钠的摄入,则疗效更显著。

(2)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NDI患者伴有高前列腺素E综征,这是使用NSAIDs治疗NDI的基础。注意事项:NSAIDs与噻嗪类利尿应用疗效更好;对于某些NDI患者,NSAIDs的疗效可能比利尿更好,甚至可作为急救用药;NSAIDs用于治疗NDI的安全性较用于其他脏疾病高:这可能与患者同时伴有高前列腺素E综征有

(3)前列腺成抑制如吲哚美辛(消炎痛)、阿司匹林等,可减少尿量并增加尿渗透压。

(4)卡马西平Czako等使用卡马西平对CDI和NDI患者进研究,他们发现卡马西平对CDI患者有效,而对NDI患者无效,因而认为卡马西平的作用与ADH类似。但是Brooks等报道,狂躁症患者使用碳酸锂诱发NDI后,加用卡马西平可以控制多尿多饮

(5)ADH制对于部分NDI及并CDI的患者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4.病因治疗

一些获得性NDI,去除病因可纠正NDI。由长期使用锂盐起者,停药只能使NDI部分好转,有的则长期存在。所以早期预防与动态观察极为重要,定期测定清锂盐浓度和24小时尿量。锂盐起NDI的危害性不仅在于它易脱水,而且它还可使药物的毒性作用加重。其他原因起的继发生NDI,及时去除病因多能逆转。

预后

智力及生长发育障碍不可逆转。先天性者为终生性疾病,成年后症状可减轻。发生高渗性脱水可危及患儿生命。锂盐起者,停止用药后,NDI可长期存在,Stone报道1例在停药8年后,Thompson等报道1例在停药10年后,仍然多尿多饮

预防

重点在继发性NDI的预防,因其中相当部分属医源性,临床应须警惕。而CDI的预防,须参照其他出生缺陷性疾病。为降低本症发生率,预防应从孕前贯穿至产前,加强遗传病咨询工作。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容,要包括检查(如乙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压、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染色体检查。一旦出现异常结果,需要明确是否要终止妊娠;胎儿在宫的安危;出生后是否存在后遗症,是否可治疗,预后如何等等。采取切实可的诊治措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