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
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为不同外显性的X链锁显性遗传性疾病,基本障碍是靶细胞对PTH不完全或完全的无反应,这种对PTH反应异常包括从PTH与受体结合到靶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的各步骤,目前已了解的缺陷:在此病人的红细胞中,与PTH受体腺苷酸环化酶系统耦联;对鸟核苷酸敏感的调节蛋白减少,使靶器官组织对PTH不反应,或甲状旁腺素结构异常,不被PTH受体认别使与其结合;PTH促使肾产生1,25(OH)2D作用也异常,使PTH也不能发挥作用。
(二)发病机制
甲状旁腺组织正常,PTH分泌正常,血中PTH正常或偏高,但仍有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甲状旁腺代偿性增生肥大是靶器官细胞对PTH反应减弱或完全缺乏,一般分为2型,假性甲旁低Ⅰ型,是靶细胞膜上受体缺陷,不能接受PTH,能接受但不能激活腺苷环化酶系统,则不能合成cAMP,给PTH尿排cAMP不增加从而PTH不能发挥生理效应,注射外源性PTH,低血钙,高血磷仍不被纠正,假性甲旁低Ⅱ型是注射外源性PTH后,尿排cAMP升高,而磷排出不增加,低血钙和高血磷不被纠正,是受体后缺陷。
本病为不同外显性的X链锁显性遗传。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除甲旁低的低钙血症外,还有先天性骨和其他发育畸形,如侏儒症,圆脸,智力低下,小下颌,颈粗短,异位骨化等。如肾脏不反应而骨组织对PTH反应时,骨膜下吸收,纤维囊性骨炎,称为纤维性骨炎性假性甲旁低。患儿出现搐搦,身材矮胖,拇指短,第12,4掌骨和跖骨短,偶见第二指比中指长,指趾短宽,外生骨疣,颅骨增厚及生长障碍。常见有易位钙沉积和皮下迁移性骨生成,基底节钙化和晶体白内障。儿童患者常有以上解剖的特征。PTH抵抗还可伴有性腺功能减低,亦为Gsα基因突变引起。血钙减低,磷和碱性磷酸酶可升高,血中PTH增高或正常。
可伴发骨的先天性畸形,外生骨疣,异位骨化,纤维囊性骨炎等。可发生侏儒症智力低下,白内障,还可伴有性腺功能减低等。
并发病症
检查
1.血生化检查
2.Ellsworth-Howard试验
投予200U(2ml)PTH(注射)后,如果尿磷排出超过原先5~6倍,即证明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亦即肾小管对PTH有良好反应,如增多不到2倍,则为本病症。如能同时测尿中cAMP,若cAMP增高,而尿磷亦多,则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如仅cAMP增多属本征Ⅱ型,说明第二信使作用遭到破坏,如尿磷及cAMP均不增多则属本征Ⅰ型(Drezner分型:Ⅰ型用PTH后不论尿磷和cAMP均不增多;Ⅱ型是尿磷未增高,但cAMP增多)。
3.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
临床表现有低血钙,高血磷而肾功能正常的患儿,家族中有智力低下或精神异常患者或有此类病人,均应考虑有本病可能性,进一步做实验室检查。
PTH实验:静脉注入PTH,用量:婴儿8U/kg,最大200U/次,注射PTH前后测24h尿cAMP浓度,计算出注射后增加的量,与正常对照反应比较,或用PTH注射(肌内)200U,连续3天,血钙仍不上升,说明对PTH无反应。
鉴别诊断
疾病治疗
治疗概述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9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4000--8000元﹞
(一)治疗
2.高钙低磷饮食:饮食上应采用高钙、低磷饮食,限制牛奶等乳制品、蛋黄、菜花等高磷食品的摄入。
3.给予维生素D2每天20000~50000U或用双氢速甾醇(AT-10)每次1~5mg,每周3~7次。
4.1,25双羟基胆骨化醇[1,25-(OH)2-D2],每天1µg。
5.禁用PTH。
6.假性副甲低无生化异常,故无需特殊治疗。
(二)预后
预防护理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下一篇 小儿肾性尿崩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