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心畸形综合征
发病原因
常有家族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发病机制
1.胚胎学因素 本病征的骨骼畸形发生于上肢是有其胚胎学基础的,上肢芽的发生及原始心血管的主要分化过程均起始于胚胎的第4周,且都在2~3周内完成,因此,上肢和心脏有可能同时受某些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异,根据Gegenbaur的原始翼理论,尺骨及其附近相当于原始鳍线的主干,桡骨是另4个附属线之一,且发生于尺骨之前,尔后又趋于消失,故桡侧骨骼更易受累,由于下肢分化晚于上肢,所以下肢不受累及,这可能有助于说明本病征的桡侧骨骼更易受累的原因。
2.遗传学因素 一般认为本病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亦有一些单发病例的报道,仅个别人报道患者的第16对染色体上有微小的变异,绝大多数人证明患者细胞的核形是正常的,在本病征家族中,凡有先天性心脏病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肢畸形,而有上肢畸形者却未必有先天性心脏病,但二者对后代的遗传性并无差异,因此均视之为本病征患者,其后代发病的机会约为50%。
常见症状
拇指仅存软组织...拇指三节心脏畸形气短乏力收缩期杂音心悸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血管畸形
1.心血管畸形本病征伴心血管异常者约占60%~70%,在同一家族中患者的心脏畸形改变有差异,最常见的心血管畸形是房间隔缺损(多系Ⅱ孔型,也有Ⅰ孔型与Ⅱ孔型并存者)和室间隔缺损,其次是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及心肌病,而动脉导管未闭,大血管转位,冠状动脉异常,二尖瓣狭窄或脱垂,肺动脉狭窄,三尖瓣闭锁等极少见,临床上可出现先心病的多种症状和体征,如心悸,气短及乏力等,严重者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体征为胸骨左缘2~3或3~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伴震颤,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及分裂,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或三尖瓣区舒张期杂音。
2.骨骼,肌肉畸形骨骼畸形可累及双侧上肢,以左侧较重,前臂,腕及桡侧骨骼的变异或缺如最为常见,桡侧腕骨可因骨化延迟使第一掌骨基底部接近中线,与其他掌骨并列,鱼际可消失,由于拇指与其他四肢处于同一水平,故失去对掌功能,拇指变异是本病征特征性改变,常为半脱位,并指,拇指三节,末节弯向尺侧,分叉状,短小或缺如或拇指仅存软组织而无骨骼。
检查项目
诊断鉴别
1.家系调查 对兼有房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和以上肢,尤其拇指发育不全和缺陷的病例进行家系调查,有一个家族中四代9人发病。
治疗概述
3.并发症 对并发症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按常规予以彻底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及时应用足量、有效长疗程抗生素以防止瓣膜损毁,防止心功能减退。尽量减轻心脏负荷:包括休息、低盐饮食适当应用镇静药、限制活动等。
预后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下一篇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