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X-linked lymph proliferative disease,XLP)为一种T、B细胞均发生缺陷的联免疫缺陷病,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可加重该病的病程。遗传基础:突变基因XLP(LYP)定位于Xq25,包括4个外显子。其标记范围为DXS982、DXS739、DXS1206、DXS267、DXS6811、DXS75、DXS737和DXS......
目录

病理病因

发病原因

遗传基础:突变基因XLP(LYP)定位于Xq25,包括4个外显子。其标记范围为DXS982、DXS739、DXS1206、DXS267、DXS6811、DXS75、DXS737和DXS100。其中包含SH2。16例XLP临床表型中,9例发现XLP(LYP)的SH2区存在基因突变。其功能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表面信号淋巴细胞一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e-activation molecule,SLAM)有,XLP(LYP)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称为SLAM相蛋白。

病机

EBV感染可能仅为XLP(LYP)基因缺失者发生XLP的诱因,在EBV感染前就有免疫缺陷。XLP并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FIM)的发病机制是淋巴细胞增殖失控,导致淋巴细胞浸润各种器官,最终导致功能障碍。XLP患者Th2细胞功能亢进,而Th1细胞功能相对低下,可能与XLP并致死性FIM有

临床表现

XLP患者仅对EBV特敏感,对其他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6型疱疹病毒的免疫反应正常。临床表现可归纳为5种类型:

1.爆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有病毒相的噬征(virus associated hematophagocytic syndrome,VAHS) 占58%,最为常见。发生于5~17岁。表现为CD8 T细胞、EBV感染B细胞和巨噬细胞大量增生并在全身各脏器浸润,造成爆发性炎和骨髓增生不良。其他受累组织广泛白质坏死、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轻型单核细胞炎,轻型间质性肾炎胸腺细胞缺乏和皮细胞坏死。功能衰竭是起死亡的常见原因。VAHS发生于90%的FIM男孩和近一半的XLP患孩。全身性大量吞噬了红细胞和核碎组织细胞浸润是VAHS的特点,大多数在EBV感染后1个月死亡。

2.丙种球蛋白异常 占31%。此型较为常见,于EBV感染后,常有不同程度的低IgG血症,也可有IgM增高。淋巴组织(淋巴结白质、胸腺骨髓)可发生坏死、钙化和缺失。

3.淋巴组织恶性肿 占30%。淋巴总是发生于淋巴结以外部位,最常侵犯肠道回盲区,较少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脏。病理通常是Burkitt型,少数为霍奇金淋巴;大多数为B细胞性,少数为T细胞性。

4.再生障碍性贫血 占3%。少部分患儿在EBV感染后发展为单纯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全细胞性贫血或纯红细胞再障),其发病机制知道很少。

5.管和淋巴肿 占3%。发展为淋巴样管炎而致动脉动脉壁扩张性损坏。可表现为部T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淋巴肿。淋巴细胞增殖要为CD4 T细胞活化的结果,与EBV感染可能无

并发病症

爆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有病毒相的噬征可造成爆发性炎,骨髓增生不良,广泛白质坏死,炎,肾炎功能衰竭等;丙种球蛋白异常型可至淋巴组织坏死、钙化和缺失;淋巴组织恶性肿型可发生各种淋巴;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动脉动脉壁扩张性损坏,发生部T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淋巴肿。

疾病诊断

1.确诊标准 同一母亲所生的2个或2个以上男孩于EBV感染后表现为XLP症状

2.疑诊标准 要指标:男性患儿的基因分析实存在XLP位点突变相标记;或男性患儿于EBV感染后出现XLP临床症状;次要指标:EBV感染前高IgA或IgM血症;低IgG1或IgG3,EBV感染后抗EBNA抗体产生不当;噬菌体φX174刺激后不能发生lgM-IgG转换。符2项要指标或1项要指标和2项次要指标者,可确诊为XLP。

3.可疑人群 母系一有确诊的XLP患者,任何与该母系有系的男性均为可疑人群。

相关检查

1.EBV感染前的实验室检查 一般而言,本病在EBV感染前无任何实验室异常,仅部分病儿呈现不同程度的免疫球蛋白异常。此阶段确诊应依赖于限制性长段多态性分析以明确XLP(LYP)基因缺陷。

2.EBV感染后的实验室检查

(1)改变:外周骨髓在EBV感染后的不同时期表现不同:

①早期(1~2周):外周白细胞增高,出现大量变异淋巴细胞,要为活化的T细胞。骨髓系增生活跃,伴核左移。

②中期:外周象减少。骨髓淋巴样细胞广泛浸润,要为活化的T细胞和浆细胞,伴有细胞坏死和组织细胞吞噬细胞现象(VAHS)。

③晚期:骨髓大量坏死,VAHS更为突出。

(2)免疫检查:EBV感染的早期,外周T细胞和B细胞数量正常,但部分患儿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下降,多数患儿CD8细胞数量增多,CD4/CD8细胞比率降低,低Ig血症和抗体反应低下。

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下降,而成IL-2的功能正常。NK细胞功能在EBV感染前正常,感染时增高,而感染后降低。皮肤迟发反应呈阴性。

3.病毒检查 XLP患者初次EBV感染的异常反应包括抗EBV核抗原(EBNA)抗体滴度下降或缺乏,抗EBV壳抗原(VCA)抗体滴度变化不一,PCR技术检测EBV基因组或组织染色发现淋巴组织中存在EBNA可明确EBV感染(阳性率可达100%)。 4.其他检查 FIM急性期时,功能异常包括清转氨酶、乳酸氢酶和红素升高。噬异凝集反应阳性。

应常规做X线检查、B超检查、CT检查等,以了解及肠(回盲区)的病变情况。

疾病鉴别

XLP的临床表现复杂,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包括发性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sporadic fatal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SFIM)、非X-连锁严重EBV感染综征(non-X-linked syndrome with susceptibility to severe EBV infections)、XLA、X连锁高IgM血症、Fas缺陷和CVID。

1、发性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sporadic fatal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SFIM) 大约3000例IM患者中,有1例为致死性,发病年龄平均为5.5岁,而XLP患儿并致死性IM的发病平均年龄为2.5岁。该病非X-连锁遗传,故发病无性差异。急性期过程与XLP并IM相似,但不会发生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淋巴

2、非X-连锁严重EBV感染综征(non-X-linked syndrome with susceptibility to severe EBV infections) 该病少见,NK细胞活性下降和EBV感染发生前常有反复细菌性感染,其常染色体遗传式有助于与XLP鉴

3、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 患儿外周B细胞缺乏,各种免疫球蛋白均低下或缺如。抗体反应缺陷而致反复细菌性感染,但对EBV感染的敏感性并无增强。DNA分析发现Btk基因突变可确诊本病。

4、X连锁高IgM血症(X-linked hyper IgM syndrome,XHIM) 清IgM正常或增高,其他免疫球蛋白类均下降,反复发生细菌性或机会感染,但对EBV感染的敏感性未增高。基因分析可发现CD40配体基因突变。

5、Fas缺陷 为一少见疾病,由于Fas基因突变,使淋巴细胞大量增生,发生非恶性淋巴结病、肿大、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和自身免疫现象。外周发现增多的CD3 CD4- CD8-淋巴细胞。临床表现出现在婴儿期。

6、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 清部分或全部免疫球蛋白类水平下降,抗体反应差,多数病人B细胞数正常,但不能分化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对EBV感染的敏感性不增高,也不是X-连锁遗传,易于鉴

用药治疗

治疗

1.EBV感染前的预防性治疗 定期注射富含EBV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以预防FIM的发生,但其效果并不可靠。不宜接种EBV疫苗,以防发生全身疫苗扩。同种异体造干细胞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宜于15岁前进

2.FIM的治疗 直到前仍无有效地治疗手段。依托泊苷(鬼臼乙叉甙)具有抑制巨噬细胞活性,可用于VAHS和骨髓再生危象。环孢素已被成功地用于严重急性FIM/VAHS或XLP再障危象的治疗。

3.低IgG血症的治疗 给予规范的IVIG替代治疗,以预防反复细菌和病毒性感染,但不能防止日后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

预后

236例XLP的病死率为75%,其中70%死于10岁前,只有2例存活到40岁时。157例XLP发展为FIM和VAHS。FIM/VAHS、淋巴组织增生异常、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存活率分为4%,35%,55%和50%。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栗叶

下一篇 小儿手-心畸形综合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