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原发型肺结核

小儿原发型结核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菌初次侵入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结核的要类型,占儿童各型结核总数的85.3%。原发型结核包括原发综征和气管淋巴结结核。前者由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炎组成。后者以胸腔肿大的淋巴结,而部原发病灶或因其范围较小,或被纵隔影掩盖,X线无法查出,或原发病灶已吸收,仅遗留局部肿大的淋巴结,故在临床上诊断为气管......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原发性结核病是结核杆菌首次侵入机体所起的疾病,结核杆菌有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型,而对人体有致病力者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我国小儿结核病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起,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强,除有耐酸,耐碱,耐的特性外,对于冷,热,干,光线以及化物质等都有较强的耐受力,湿热对结核菌的杀菌力较强,在65℃ 30min,70℃ 10min,80℃ 5min即可杀死,干热杀菌力较差,干热100℃需20min以上才能杀死,因此干热杀菌,温度需高,时间需长,的结核菌在直接太阳光下2h被杀死,而紫外线仅需10min,相反在阴暗处可存活数月之久,的结核菌如用5%的石炭酸(苯酚)或20%白粉液消毒,则需24h能生效。

(二)发病机

1.传染途径

(1)呼吸道感染:又称沫感染,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染途径,要是以吸入结核杆菌的沫或浮游于空中带有结核菌的尘埃进入,产生部原发病灶。

(2)消化道感染:多因饮用未消毒的患结核病牛的牛奶或吃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或与结核病人共用食具等都可使结核杆菌进入消化道,部或肠道原发灶,前我国的鲜牛奶消毒处理,因此牛型结核杆菌感染很少。

(3)胎盘及皮肤黏膜感染:胎盘传染可致宫感染结核病,多在产后发现,其母亲在产前有活动性结核或粟粒型结核,先天性结核虽已很罕见,但我们曾见到2例均在出生时发现结核,1例其母亲在产前有空洞型结核,1例有粟粒型结核。

2.发病机

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到达,在毛细气管生长起结核性细气管炎,继而成结或结核性肺炎,原发灶可发生在的任何部位,但大多在的上或中部,下的上部,以右为多见,常靠近胸膜,在原发感染过程中结核菌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气管旁或气管旁淋巴炎,当气管旁或气管淋巴结病变继续发展,甚至穿破气气管壁而气管结核,侵蚀,压迫,若淋巴结物质破入气管,可部播性病变。

3.免疫机制与发病

小儿初次接触到结核菌后是否发展为结核病要与机体的免疫力,细菌的毒力和数量有,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小儿,初次与结核菌接触后,当结核菌侵入体,激活了T淋巴细胞,使其大量增殖,2~10周后机体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发生迟发型变态反应,此时作结核菌素试验,则可转为阳性,同时机体也产生了免疫力,体T细胞被致敏后再遇相应抗原或与吞噬了结核菌的巨噬细胞接触后,则释出各种淋巴因子,例如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巨噬细胞活化因子等可使巨噬细胞聚集在结核菌周围,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可增强其吞噬和杀灭结核菌的能力,淋巴毒素也可杀灭结核菌,并在其他免疫机制的参与下,使病灶局限,由此可见,在结核感染过程中,有细胞免疫参与,所以感染结核后,机体既产生了变态反应,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部分儿童,特是婴幼儿,由于免疫力较差,如多次接触大量毒力较强的结核菌后可直接发展为原发型结核,甚至粟粒型结核,大多数的小儿过初染后,机体获得了特异性免疫力,一般不易发病,但由于小儿对结核菌是普遍易感的,为提高机体对结核杆菌的特异性免疫力,较有效的措施是接种卡介苗。

4.小儿原发结核病的特点

(1)组织器官对结核杆菌高度的敏感性即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对结核杆菌处于高度敏感状态,表现为:

病灶周围广泛炎症反应。

②皮肤及黏膜呈非特异性反应,如疱疹性眼结膜炎,小腿性红斑,瘰疬病容等。

关节可呈一过性关节炎,又称结核性湿热

④浆膜渗出性病变,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

⑤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以上表现往往先于结核病变的出现,应及时加以鉴

(2)淋巴系统广泛被波及全身淋巴结可肿大,日久可成粘连,质变硬或干坏死倾向,成为慢性结核中毒症及播的原因之一,淋巴结穿刺或活检可发现结核病变及结核菌,胸腔淋巴结可肿大,X线检查时可发现气管旁及气管淋巴结肿大,为小儿常见原发型结核的病型,肠系膜淋巴结也可波及发生病变。

(3)有全身播倾向:易发生淋巴及,故结核病,结核性膜炎等在年幼儿中多见,早期皮肤可见到粟粒疹,日久出现瘰疬也不少见。

(4)愈式:以钙化而告终。

症状

起病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常在体检做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或有轻度的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轻咳,纳差消瘦盗汗,疲乏等,也有呈急性发病,有高热,咳嗽,酷似流感,肺炎,或出现皮肤黏膜过敏表现,在年幼儿,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气管,可出现压迫症状,若压迫神经起声音嘶哑。压迫气管交叉处可出现百日咳咳嗽。若支气管受压可出现不全性梗阻或完全性梗阻,而起局部肿或含不良,甚至不张。压迫静可致胸部表面一侧或双侧的静网有怒张。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侵蚀气管起淋巴气管瘘时也可出现刺激性咳嗽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涂与培养

液,液及浆膜腔液中找到抗酸杆菌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但阳性率低,仅20%~30%,对婴幼儿,可于清晨空抽吸液,采用厚法或荧光染色法查结核菌,其阳性率可高于一般法,此外,尚可将上述标本接种豚作结核菌培养,结核菌生长缓慢,4~6周后才出现典型病理改变,近年来应用的Bactec460快速培养鉴定系统,采用有放射性养物(14C棕榈酸)为底物的7H12分枝杆菌培养基,结核菌生长期可缩短至1~3周,检测结核杆菌需9天,可鉴结核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另需3~5天,1991年应用双相培养技术Rocheseptichek-AFB系统快速分离结核杆菌,可在2~4周出报告,抗酸菌L型菌是细胞和菌落态的一种变异,用常规法难于培养,抗酸染色不易被发现,国应用改良的胨大豆蛋白琼脂培养基(TSA-L),快速蛋白胨琼脂牛血清培养基,羊血培养基分离培养L型结核杆菌,1998年报道在260例复治,难治结核病人中培养出L型结核杆菌,阳性率29.6%。

2.结核杆菌抗体检测

过去用天然抗原PPD等检测抗体(PPD-IgG,PPD- IgM),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差,近十余年来由于制备了结核杆菌的纯化或半纯化的抗原,使结核杆菌特异性抗体检测有了显著进展,前常用的抗原有半纯化的结核杆菌抗原5,抗原6,AOO抗原;半纯化的糖脂抗原如糖脂SAGA1,B1和C,酚糖脂(PGL-Tb1),脂阿拉伯甘聚糖(LAM)抗原,硫脂类(SL-Ⅰ,SL-Ⅳ),TB-C-1抗原,脂多糖(LPS)等;纯化的抗原有结核蛋白抗原(38kDa,30/31kDa,71kDa,45kDa,14kDa,19kD3a结核杆菌抗原),重组38kDa结核蛋白。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检测结核病清,液及浆膜腔液中的抗结核抗体,可作为助诊断指标,应半纯化抗原的ELISA的敏感性为65%~85%,对阴性的结核敏感性为53%~62%,对结核病敏感性为34%~40%,特异性95%,应用38kDa纯化抗原的ELISA检测抗体,敏感性为73%,对阴性的结核敏感性为70%,特异性98%,应用抗原5的ELISA检测结核性膜炎患者液中特异性抗体,敏感性70%,特异性100%。

(2)酶联免疫电泳技术(ELIEP):是将ELISA与电泳结起来的一项免疫技术,是各种结核病助诊断的法。

3.结核杆菌抗原检测

应用ELISA,乳凝集试验,反向被动凝试验等法检测体液中的结核杆菌抗原,如应用ELISA法检测液中的结核杆菌34kDa细胞浆蛋白(抗原5)以诊断结核性膜炎,敏感性80%,特异性100%,用双抗体夹ELISA法检测液,腔积液,胸水中的结核杆菌43kDa免疫显性抗原,敏感性100%,特异性96%,应用协同凝集试验测定脂阿拉伯甘聚糖抗原,敏感性85%~90%,特异性93%,应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结核杆菌抗原,敏感性89.7%,特异性95.7%,对外结核,阴性结核病有诊断意义。

4.结核杆菌结构成分测定

应用相色谱-质谱分析的法,检测清,液中结核杆菌的菌体结构成分,即结核硬脂酸(10-甲基十八烷酸),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应用频率冲电子捕获相色谱法测定液中结核杆菌的羧酸,敏感性 95%,特异性91%,但所需设备及技术复杂,昂贵。

5.分子生物检查

(1)DNA探针分子杂交:DNA探针法检测临床标本的敏感性不高,标本中细菌数1万/ml时才呈阳性,用吖啶酯(acridinium ester)标记的基因探针技术及化发光测定系统取代酶标显色系统,可提高敏感性,能鉴定多种分枝杆菌,快速检测结核杆菌,应用细菌荧光酶检测杂交信号,可提高敏感性100倍。

(2)聚酶链式反应(PCR):选择性地扩增对结核杆菌复物有特异性的MPB64蛋白质的编码基因段,能将此极微量的DNA样品放大几十万倍以上,数小时可得结果,快速,敏感,特异性强,但较易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应用PCR扩增结核杆菌特异性插入序列IS6110,检测标本,阳性率93%,假阳性率2.9%,国马路应用巢式PCR测定病理标本标本等的结核杆菌DNA,无假阳性,有人应用巢式PCR检测结核病人外周单个核细胞中结核杆菌的特异性重复插入序列IS6110,阳性率64%,高于的32%与培养的35%。

(3)DNA指纹技术:分析细菌染色体的限制性切酶酶切段的特异性带谱如DNA插入序列IS6110,以鉴定菌株,用于流研究。

(4)结核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PCR-限制性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PCR-DNA序列测定,研究结核杆菌耐药基因。

(5)基因芯(gene chip)技术:将许多DNA探针以一定顺序及排列式固定于固相载体上,构成探针阵,与待测DNA杂交,可同时获得大量基因信息,1999年美国研制了测定分枝杆菌种间多态性的16SrRNA基因芯,用于鉴定结核杆菌与其他非结核分枝杆菌,另一种为分析耐药结核菌株rpoB基因型的基因芯,用于分析rpoB基因突变。

6.

结核病活动期沉可以加快,抗结核治疗后,沉逐渐下降,则更说明原来有活动性病变,沉检查无特异性,沉正常不能除外活动性结核。

7.通过纤维气管镜做下列检查

可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或灌洗标本做细菌检查,也可对气管病灶进组织病理检查,可在B型超声,X线或CT导下进细针穿刺吸法活组织检查,纤维气管镜检查本身有“激惹”作用,在术后3~4天连续查,可使的细菌检出率提高。

原发复征在可见原发病灶和气管气管淋巴结肿大,它们之间的淋巴管炎影像往往不明显,有时可见胸膜反应影,见图1,原发灶可为状阴影,可占一个段甚至一个,密度多不均匀,有时原发灶与不张影重,当气管气管旁肿大的淋巴结其边缘锐利密度均匀呈团块状时,称肿型,若其周围有炎性浸润影时,称为浸润型或炎症型,气管结核时,可致不张或局部代偿性肿。

影像检查

1.X线检查

胸部正位和侧位X线摄,侧位对发现肿大的淋巴结门附近病灶有重要意义。

(1)原发复征:典型表现为原发病灶,淋巴结肿大,连结前两者之间的淋巴管炎线状阴影,构成哑铃状双极影,原发病灶大小不一,局部炎性淋巴结相对较大而部原发病灶较小是原发性结核的特征,婴幼儿的部病灶范围可较广,可占据一段甚至一;年长儿部病灶范围较小,多为小状或小阴影,部分病例可见局部胸膜病变,许多患儿由于部病灶炎症较轻,范围较小,X线胸无法查出,或在就诊时部病灶已吸收,仅留下淋巴结肿大,因此,小儿原发型结核在X线胸上表现为典型的哑铃状双极影者已少见。

(2)气管淋巴结结核:是小儿原发型结核在X线胸上表现最多见者,分为3种表现类型:

①炎症型:也称为浸润型,淋巴结周围组织有渗出性炎症浸润,在X线胸上表现为从门向外扩展的高密度阴影,边缘模糊,此为淋巴结肿大的阴影。

②结型:也称为肿型,肿块型,淋巴结周围组织有渗出性炎症较少或已吸收,在X线胸上表现为门区域或卵致密阴影,边缘清楚,由门突向野。

③微小型:是易于忽略,应予以重视的一型,表现为门周围小结状及小点状阴影,门阴影及纹理紊乱,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结菌素试验综分析判断。

2.纤维气管镜检查

结核病变蔓延至气管造成气管结核,纤维气管镜检查可见到以下病变:

(1)肿大淋巴结压迫气管致管腔狭窄,或与气管壁粘连固定,以致活动受限。

(2)黏膜充水肿,炎性浸润,溃疡成。

(3)在淋巴结穿孔前期,可见突入气管腔的肿块。

(4)淋巴结穿孔淋巴结气管瘘,穿孔山样突起,色泽红而有干样物质排出。

鉴别诊断

诊断

1.有结核病接触史:有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

2.X线表现特是当部大病变而体征不明显,也就是体征与X线表现不一,此是本病的特点。

3.结核菌素试验或PPD试验呈较强阳性。

4.找到病原菌液找到或培养出结核菌,有助诊断。

5.纤维气管镜检查:纤维气管镜检查或淋巴结活检有助确诊。

诊断

在做X线检查前应与上呼吸道感染性感冒,气管炎,伤寒湿热等鉴,在做X线检查后浸润型气管淋巴结结核应与气管气管周围炎及各种肺炎相鉴,肿气管淋巴结结核应与气管,支气管气管囊肿,肠原性囊肿畸胎错构,霍奇金病,淋巴肉瘤等相鉴,除既往病史,前临床表现,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外,正,侧位X线及纵隔断层检查有助鉴;肿块阴影位于前,后纵隔时应考虑为肿气管淋巴结结核位于中纵隔;中纵隔常见肿为霍奇金病,淋巴肉瘤或淋巴细胞性病,然而它们均各有其特殊临床表现,此外气管镜检查及胸部的CT,检查也很有帮助,有报道原发性结核淋巴结炎,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90%。

并发症

可有局部肿或含不良,甚至不张;可发生淋巴气管瘘;淋巴结肿大明显压迫气管时,可有气短缺氧表现。

1.进展

年龄幼小,反复感染,有大量细菌侵入或免疫力低下时,病变可进展,恶化,起一系列后果:

(1)结核性胸膜炎。

(2)原发病灶扩大,产生空洞及干肺炎

(3)气管淋巴结周围炎,淋巴结气管瘘,气管膜结核,性病变或干肺炎

(4)气管淋巴结肿大,造成阻塞性不张或肿。

2.恶化

细菌由,导致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膜炎或其他脏器粟粒性结核。

预防

1.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

结核菌涂性病人是小儿结核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和理治疗涂阳性结核病人,是预防小儿结核病本措施,婴幼儿患活动性结核,其家成员应作详细检查(摄胸,PPD等),对小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小儿感染结核的机会。

2.普及卡介苗接种

实践明,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卡介苗为法国医师Calmette和Guerin在1921年所发明,故又称B.C.G,我国规定在新生儿期接种卡介苗,规定卡介苗接种于左上三角上端,皮注射,量为0.05mg/次,划痕法现已很少采用,卫生部1997年通知取消7岁和12岁的卡介苗复种计划,但必要时,对该年龄结素试验阴性儿童仍可给予复种,新生儿期卡介苗可与乙疫苗分手同天注射。

接种卡介苗:阳性结素反应;湿疹皮肤病患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1个月);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免疫缺陷病患者。

3.预防性化疗

要用于下列对象:

(1)3岁以下婴幼儿未接种过卡介苗而结素试验阳性者。

(2)与放性结核病人(多系家成员)密切接触者。

(3)结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

(4)结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者。

(5)结素试验阳性小儿需较长期使用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者。

用于化预防药物要为异烟肼量为10mg/(kg·d),疗程6~9个月,父母新患结核家中之6岁以下儿童和患结核病产妇所娩出的新生儿,不管结素试验结果如何,均应给予异烟肼治疗,量同上,用药3个月后再做结素试验,若呈阳性,则持续用异烟肼到9个月;若结素试验阴性(<5mm),则停用异烟肼

抗HIV阳性儿童有结核接触史者不管结素试验结果如何均应接受异烟肼治疗12个月。

儿童接触之结核病人若系抗异烟肼株,则化疗药物应改为利福平,15mg/(kg·d),6~9个月。若系耐异烟肼又耐利福平株,则建议给吡嗪酰胺氧氟沙星6~9个月,或吡嗪酰胺乙胺丁醇6~9个月。

治疗

(一)治疗  

要是抗结核治疗,其用药原则是:早期、联、全程、规律、适量。  

1.化治疗  

(1)轻症单用异烟肼(INH),量为10~15mg/(kg?d),疗程12个月。  

(2) 异烟肼(INH)+Sm联用,Sm20~30mg/(kg?d),1~3个月,异烟肼(INH)持续1~1.5年。  

(3)病情较重或考虑有耐药菌感染时则在Sm+异烟肼(INH)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福平(RFP)10mg/(kg?d),9个月及吡嗪酰胺(PZA)20~30mg/(kg?d),6~9个月。  

若对利福平(RFP)有肠反应,可用吡嗪酰胺(PZA) 9~12个月。若功能不正常时不用利福平(RFP)及吡嗪酰胺(PZA),而用乙胺丁醇(EB)10mg/(kg?d),6个月。  

2.气管结核

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并用异烟肼(INH)0.1g+地塞米松2mg雾化吸入,能促进气管黏膜炎症和水肿的吸收,改善呼吸道的通气功能,促进淋巴气管瘘的愈,使不良或不张早日恢复。  

3.气管镜检查治疗

气管结核呼吸困难或出现大不张,除加用雾化吸入外,还宜加用泼尼松(强的松)1mg/(kg?d),2~3周后逐渐减量而停,并考虑作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当气管淋巴结物质突然破溃进入气管气管时,可作为应急抢救措施之一。  

4.外科手术 

单纯肿气管淋巴结结核,强化治疗疗效不著或有干物质破溃之可能,宜尽早外科作淋巴结清除术,避免突然破溃窒息造成生命危险。  

5.化疗案  

(1)标准疗法  

(2)两阶段疗法  

(3)短程疗法:疗程 6个月,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案:①2HRZ/4HR;②2SHRZ/4HR;③2EHRZ/4HR;④2HRZ/4H3R3(注:案中数表示月数,小3表示每周3次,H=INH、R=RFP、Z=PZA、S=SM、E=EMB)。若无PZA,则将疗程延长9个月。 

(二)预后  

1.原发型结核预后大多良好,若免疫力强,治疗理、及时,病灶可在3~6个月后始吸收。  

治疗持续1年或1年以上者,大多于2年可完全吸收愈。  

原发病灶的愈要为钙化,出现钙化表示病变至少已有6~12个月,钙化小儿结核病的特点之一。  

2.年龄幼小、反复感染、有大量细菌侵入或免疫力低下时,病变可进展、恶化,起一系列后果:  

结核性胸膜炎。  

②原发病灶扩大,产生空洞及干肺炎。  

气管淋巴结周围炎,淋巴结气管瘘、气管膜结核、性病变或干肺炎。  

气管淋巴结肿大,造成阻塞性不张或肿。  

3.恶化:细菌由,导致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膜炎或其他脏器粟粒性结核。  

4.静止:病变尚未完全吸收或硬结,但无活动性症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