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贲门失弛缓症

小儿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性疾病。其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LES)高压和对吞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部感染等症状。本病为一种少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很少发病,5%的患儿在成年之前发病。本病为一种少见病,其发生率国外报告每10万人中仅约0.5~......
目录

流行病学

本病为一种少见病,其发生率国外报告每10万人中仅约0.5~1人,占食管疾病的2%~2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20~40岁的年龄组;儿童很少发病,5%的患者在成年之前发病。男女发病率相似,约为1∶1.15,较多见于欧洲和北美。在巴西,失弛缓症发病率明显增高,是由于克鲁斯锥虫感染导致食管在性去除神经支配的结果。这种病人的食管病变常与其他部位的病变,如巨输尿管或巨结肠同时存在。

病理生理

失弛缓症累及整个胸食管,并不仅局限于贲门部,始时食管解剖上正常,以后肥厚、扩张,并失去正常蠕动,贲门括约后肥厚、扩张,并失去正常蠕动,贲门括约不能松弛,异常要限于层环,而外层纵功能正常。据食管腔扩张的程度分轻、中、重3度。

1.轻度食管腔无明显扩张或扩张仅限于食管下段,一般管腔的直径<4cm,无或仅有少量食物及液体潴留,食管可见推动性收缩。

2.中度食管腔扩张明显,管腔的直径<6cm,有较多的食物及液体潴留,食管少见推动性收缩。

3.重度食管腔极度扩张,腔的直径>6cm,有大量的食物及液体潴留,食管见不到推动性收缩。

病因

贲门失弛缓症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其基本缺陷是神经肉异常。病理所见为食管体部及食管下括约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丛病变存在。Auerbach丛单核细胞浸润到整个神经细胞为纤维组织所替代。迷走神经有Wallerian变性,运动核失神细胞体。食管平滑在光镜下正常,但在电镜下表现为微丝丛表面膜落及细胞萎缩,但这些变化是原发或继发还不清楚。总之,组织、超微结构及药物研究的结果表示失弛缓症的食管失神支配。病变位于脑干、迷走神经纤维、Auerbach神经丛及神经纤维,但不能澄清原发病灶在何处,可能是有弥漫性神经退性变或向神经毒性物质影响了从纤维的所有神经系统。

症状体征

症状困难、反流呕吐、胸部不适或疼痛。大多数病人来就医前很长时间就有症状,从几天至多年不等。症状始时可能不明显并缓慢进展,亦可突然发生,偶可无症状,仅在胸部常规X线检查及检查呼吸道时偶然发现。

1.困难最常见的症状是吞固体及流质食物困难。始时,症状间歇发作,逐日有变化,情绪紧张、快速进食或饮食的冷热可使症状加重。以后每餐甚至每次吞时均可出现困难。病人可自做不同动作而解除困难,如大量饮液体、用力或站着进食等。症状有间歇期。病人因进食困难,造成理障碍,只愿单独进食。

2.反流呕吐下困难发生较晚,常在进餐中、餐后或卧位时发生。发病早期在进餐中或每次进餐后反流呕吐出少量刚进的食物,此可解除病人食管阻塞感觉,随疾病的进展,食管容量亦有增加,反流呕吐次数很快减少。反流出大量未消化及几天前有臭味的食物。当食管扩大明显时,可容纳大量食物及液体,病人仰卧位时即有反流呕吐。尤其是夜间反流呕吐时可发生阵发性咳嗽气管误吸,发生呼吸道并发症,如肺炎脓肿气管扩张等。在老年人中更易发生。反流容有染物时,医师应警惕并发癌的可能。

3.胸部不适或疼痛为严重自发性胸骨下疼痛,可向下颌、肩及放射,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常发生于疾病早期,尤其是严重失弛缓症病人,并不一定与进食有。测压检查发现有高振幅收缩,可能是与食管发生痉挛有。有些疼痛可因进食太快或食物卡在食管下端括约部时发生。对长期患病食管扩张已呈S状的疼痛症状就不大明显。

4.体重下降及贫血均因困难而影响进食,并与进食的质及量有,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时期,但很少因饥饿而发生死亡者。养不良还可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及贫血

并发病症

可并发以下病症:

一、呼吸道并发症:

1、发病率:

在10%的病人中发生,儿童中更明显。

2、病因

反流呕吐发生吸入肺炎气管扩张、脓肿纤维化为最常见。

3、相检查:

非典型分枝杆菌食管潴留的油脂可诱发慢性部改变,类似临床及X线的结核病。在中找到抗酸菌,可能为非典型分枝杆菌,不要误认为结核杆菌。

二、癌肿:

1、发病率:

报道2%~7%的病人可食管癌,尤其病程在10年以上、食管扩张明显、潴留严重者。

2、要原因:

食物潴留发生食管炎的慢性炎症刺激因素造成。食管层切或扩张术后并不能预防癌肿的发生,诊断常延误,因病人的消化道症状常被误认为失弛缓症,待癌肿生长至较大体积发生堵塞扩大的食管才注意。

3、临床表现:

体重下降,困难从间歇变为进性,反流呕吐出现染性物或贫血时才被发现。

4、相检查:、

可做钡餐X线检查外,做镜活检及细胞刷检等。

三、食管炎:

1、发病原因:

由于失弛缓症的食管食物潴留,镜检查可见到有食管炎及其造成的黏膜溃疡溃疡可发生出,少数发生自发性穿孔,食管气管瘘。

身体衰弱或已接受抗生素治疗或粒细胞减少者可念珠菌感染

2、相检查:

镜中见在炎性黏膜上有白斑。标本及活检可以确诊。

3、治疗:

应首先扩张解除食管潴留,病情不能耐受强力扩张者可用吸流以保持食管排空,同时应用抗生素

四、其他并发症:

由于失弛缓症的食管扩张,使管腔张力增加,发生上膨出型憩室的并发症,可随失弛缓治疗的同时处理。少数病人发生类似湿关节炎的关节并发症,治疗失弛缓症后症状可缓解。

诊断检查

诊断:

据临床病史、X线检查、食管镜检查、压力测定及闪烁图检查可作出失弛缓症的诊断。

其他助检查:

1.X线检查胸部X线平中有时可见扩张的食管消失。有肺炎脓肿野有改变。最常见的是胃气消失。扩张明显的食管在后前位胸上像纵隔增宽,有时可见液平面,在侧位上见到气管前移,早期病例,在X线检查时可能不出现异常。

2.钡餐检查食管钡餐造影在失弛缓病例中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性检查。检查时要注意食管体部及远端括约及功能特征。X线电影照像或录像较透视更能提供食管蠕动活动的动态观察。检查时病人取平卧位及站立位,以便观察食管运动功能。若食管有明显扩张或大量食物残渣,造影前应插管吸出或冲洗,以免食物在X线影上与肿混淆。失弛缓症的X线要特征为食管体部蠕动消失,吞时远端括约失松弛反应,钡在食管部停留。该部管壁光滑,管腔突然狭窄呈鸟嘴样改变。

3.镜检查食管下端及贲门持续性紧放、食管滞留液体或食物,食管腔扩大。重者食管腔扩张犹如腔,偶可见食管的走向扭呈S食管壁有时可见到轮状收缩环,常看不到推动性原发性或继发性收缩。由于食管的扩张、扭食管变长,门齿到贲门齿线常>40cm。食管下端及贲门持续紧,注也不放,镜通过有阻力,一般稍加用力即能进入腔。翻转观察时可见“紧抱征”,即贲门紧抱镜镜身,轻推拉镜可见贲门黏膜随之上下移动。食管的黏膜多伴有潴留性炎症改变,以下段明显。与反流性炎症所见到的黏膜充、色红不同。食管扩张越严重者,黏膜炎症也越明显。食管下段黏膜明显变白、增厚、粗糙,可有“龟裂”征象。严重者呈结状改变,可有糜烂及浅溃疡。当出现结、糜烂、溃疡时,应警惕并发食管癌。

鉴别诊断

1.假性失弛缓症病人有困难症状,X线检查食管体部有扩张,远端括约不能松弛,测压和X线检查均无蠕动波。这种情况发生在食管部的黏膜下层及肠丛有浸润性病变存在的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胃癌浸润,其他少见疾病如淋巴及淀粉样变,肝癌亦可发现相似的征象。镜检查中未预先扩张,该段不能将器械通过,因为浸润病变部位僵硬。大多数情况下活检可确诊,有时须探查才能肯定诊断。

2.无蠕动性异常硬皮症可造成食管远端一段无蠕动,并造成诊断困难。因食管受累常先于皮肤表现。食管测压发现食管近端常无受累,而食管体部蠕动波极少,远端括约常呈无力,但松弛正常。无蠕动性功能异常亦可在伴有的周围性神经疾病中见到,如发生于糖尿病及多发性硬化症的病人。

3.迷走神经切断后的困难胸或途径切断迷走神经后能发生困难。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后约75%的病人可发生暂时性困难。大多数情况下术后6周症状可以逐渐消失。X线及测压检查中,可见到食管远端括约不能松弛及偶然无蠕动,但很少需要扩张及外科治疗。据病史可以鉴

4.老年食管老年人中食管运动功能紊乱是由于器官的退性变在食管上的表现。大多数老年人在测压检查中发现食管运动功能不良,原发性及继发性蠕动均有障碍,吞后或自发的常发生无蠕动性收缩。食管下端括约松弛的次数减少或不出现,但食管静止压不增加。

5.Chagas病可以有巨食管,为南美局部流的锥虫寄生的疾病,并同时累及全身器官。其临床表现与失弛缓症不易区。由于继发于寄生虫感染使肠丛退化,在生理、药物及治疗反应上与原发性失弛缓症相似。Chagas病除食管病变外,尚有其他脏的改变。诊断前必须确定病人曾在南美或南非居住过,用荧光免疫及补体结试验可确定锥虫病的过去感染史。

6.食管贲门癌贲门失弛症是LES不能松弛,仅表现食管下端紧放,贲门食管黏膜无明显异常,食管下端及贲门壁被动扩张良好,因此镜通过除稍有阻力外,均能顺利进入腔。食管贲门癌造成的狭窄是由于癌组织浸润管壁所致,黏膜有破坏,可溃疡、肿块等改变,病变多以管壁的一侧为,狭窄被动扩张性差,镜通过阻力较大,狭窄严重者,常无法通过,强力插镜易造成穿孔。

治疗方案

治疗:

治疗失弛缓症的的是松解食管下括约不松弛发生的梗阻,以改善食管排空。没有任何、外科法能治愈此病,现在治疗的法应认为是姑息疗法,迄今科治疗应用平滑抑制,扩张治疗用强力牵伸,手术用食管层切术,切断食管的环

1.科治疗药物治疗的效果持续甚短,并不理想,对术前准备及拒绝或不适于做扩张术及外科手术者,可能有一些作用。抗碱能制能降低括约压力及改善食管排空,但在临床应用中效果并不理想,硝酸异山梨酯(消痛)及硝苯地平(痛定)能降低食管下括约的张力,而解除困难,某些手术高危病人可试用。

2.扩张治疗适于病人年龄及身体条件不适宜者手术治疗的病人,也可作为初期处理,扩张失败再手术治疗,因为扩张效果短,须多次扩张,现多被手术治疗代替。使用扩张的器械有机械、静水囊、气囊及钡囊。扩张前夕或在检查前几小时,病人食,食管有残渣者应予清除或冲洗清洁,最好在食管镜检查后立即扩张。扩张术在透视监测下施,扩张不论用靛水囊、气囊或钡囊使食管交界部扩张至4cm直径左右。强力扩张发生的并发症有术后胸骨下疼痛,食管穿孔、出气管气管误吸及食管反流,后期发生食管炎。

3.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食管扩张及屈明显,扩张器置入有困难并有危险,并其他病理改变如上憩室、裂孔疝或怀疑癌肿,并曾扩张治疗失败或曾穿孔,或黏膜裂伤,或导致食管反流并发生食管炎,都应进手术治疗。症状严重而不愿做食管扩张,亦可施手术以改善症状。多年来,失弛缓症治疗有很多手术法。这些法包括缩窄扩大的食管、缩短屈延长的食管、手术扩张食管部、食管部分切除或转流手术,切除或不切除贲门的成术及食管层切术。食管层切术,或其一种改良或是最成功及广泛用治疗失弛缓症的手术。1913年Heller第1次施食管前后壁纵,使食物顺利通过。以后Zaaijer(1913)、Groeneveldt(1918)改作仅切前壁层亦得同样效果,都采用此改良法。手术可或胸腔途径进

因为手术后常有食管反流、食管炎及其并发症,现已有了一些改进法,包括:食管层切限制于食管远端,食管层切并Belsey或Nissen抗反流手术,或并Thal底成术,食管层切膈肌瓣成术或食管底固定术。可胸部或部途径施。一般胸途径较好,但在老年及体弱病人,途径危险性较小和操作亦快,若需同时行其他手术切除上憩室或修补裂孔疝,或同时做抗反流手术者,应胸部途径。

预防护理

预防

本症病因尚未明确,因此前尚无可靠预防措施。少食多餐、饮食细嚼,避免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饮食。对精神神经紧张者可予以理治疗和外表。部分患者采用Valsalva动作,以促使食物从食管进入,解除胸骨后不适。下含硝酸甘油可解除食管痉挛性疼痛,如速食管排空。贲门痉挛又称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achalasia)、巨食管,是食管壁间神经丛的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可累及整个胸段食管,但以食管中下部最为明显。

护理

1.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若发作频繁、疼痛过剧,则应休息或入院治疗。

2.定时定量进食,日常饮食应一日三餐,不可过多进食零食。每餐的进食量应适度,过饥或过饭,或饥,饱不均饮食,使正常运转失常而致消化不良,因此,应养成定时,定时时饮食的良好卫生习惯。

3.注意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入”。做到便后、饭前洗手。生吃瓜果要冲洗干净。避免食物污染上致病细菌。不食变质、霉变食物。

饮食保健

少食多餐,饮食细嚼,避免进食过快、过冷和刺激性食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