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呕吐

呕吐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不同年龄不同种疾病均可呕吐。由于食管或肠道呈逆蠕动并伴有强力痉挛和收缩,迫使食道和容物从涌出。呕吐可以是独立的症状,也可是原发病的伴随症状。单纯呕吐把吃进过多生、冷食物及腐败有毒食品吐出来,也是机体一种保护功能。遇到孩子出现呕吐不要惊慌,观察病情,正确护理。1、消化道梗阻性呕吐可由先天性消化道畸或某些后天性疾患使消化梗阻所致。(1)宝宝在......
目录

主要病因

1、消化道梗阻性呕吐

可由先天性消化道畸或某些后天性疾患使消化梗阻所致。

(1)宝宝在新生儿期出现呕吐

可能有食管锁、扭转、幽门痉挛、幽门瓣膜、十二指肠锁或狭窄环状腺、肠旋转不良、空回锁或狭窄、直肠肛门畸(包括肛门锁或狭窄等)、消化道重复畸及胎粪性腹膜炎。

(2)婴幼儿期肠道阻塞性呕吐

先天性幽门狭窄、喷门迟缓消失或喷门痉挛、肠套叠和后天性肠扭转

(3)儿童时期呕吐

可因肠壁外压迫、胎粪性腹膜炎后遗粘连、十二指肠前门静肠系膜裂孔疝、嵌顿沟斜疝或横膈疝等病起。

2、感染性呕吐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道的感染起。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起的呕吐

各种炎、膜炎、高压。

4、养及代谢性紊乱

婴儿脚病、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中毒

5、前功能紊乱

美尼尔综征。

6、药物及毒物刺激肠道

7、其他

周期性呕吐、再发性呕吐

临床表现

呕吐仅是一种症状,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呕吐面色苍白、上部不适(幼儿常说腹痛)、厌食、进食进水均吐。突出物有时从鼻腔喷出。呕吐严重时,患儿出现渴尿少,精神萎靡不振,红,呼吸深长脱水中毒的临床表现。其病因多样,同时伴有原发病的症状

病情诊断

认真地采集病史、首先了解喂养法、时间、习惯及排便的情况。对新生儿应询问呕吐发生时间和发展情况,还应了解母亲的妊娠和生产史、用药史及呕吐伴随症状

仔细地体格检查、必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过客观的综分析才能得出初步诊断。呕吐症状的分析:

1.呕吐发生时间和次数

新生儿生后数小时呕吐,可能在分娩吸入羊水;生后24~36小时后出现频繁呕吐,生后又没排便要考虑肛门或直肠锁;生后1~2周出现持续呕吐,第3周加重,伴有消瘦养不良,需观察有无幽门肥大性狭窄;出生数小时咖啡色黏液,可能误所致。3岁幼儿反复、持续呕吐咖啡色物有食管裂孔疝可能。

2.呕吐式或状况

溢奶(漾奶)婴儿喂奶后奶汁从角少量流出或吐出,也有少数宝宝有时从喷出。吐出来的是原奶汁,不伴有任何不适。可能喂养不当,吃的过饱、里存有体。应适当减少奶量或次数,坐着喂奶,喂完后竖起来拍容物一地返回口腔反流涌出,这种症状多在半岁后出现。这是一种少见的反刍现象;从口腔大量吐出或自口腔孔同时喷出,观察患儿有无头痛发热神经精神症状。应除外炎、等,应除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3.呕吐容和性质

(1)吐出物呈清亮或沫状黏液及未消化的奶汁或食物。表示吃的食物下受阻、梗阻在贲门以上。见于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锁,各年龄组的食道炎,所致的食管狭窄和贲门失弛缓症等。

(2)呕吐物为黏液乳凝块及容物,表示食物已进入呕吐可以有感染性疾病,肠道感染及幽门部位梗阻起。见于幽门肥厚性狭窄、幽门瓣膜。

(3)黄或绿色清亮黏液样的呕吐物,有时混有少量奶块或食物。常见于各年龄组严重的功能性呕吐;新生儿则多见于十二指肠锁或狭窄、环状腺和肠旋转不良。

(4)呕吐物为黄绿色液混有少量食糜,见于高位空锁或粘连性肠梗阻麻痹

(5)吐出物呈浅褐绿色粪汁样、味嗅。新生儿期多考虑为空回肠结肠锁,肠无神经症或直肠肛门畸。其他年龄组则表示有各种原因所致的低位消化道梗阻。

(6)吐出物带吐血据出量速度和部位,吐物中的含量和色来判断。少量液和酸作用后呈棕褐色,可见于新生儿下含母的羊水或吸吮皲裂的乳头、新生儿自然出血症等;婴幼儿和儿童可见于食管裂孔疝、各种原因致反复严重呕吐,危重症并弥漫性液病患儿并发;大量呕血多见于高压症食管张破裂或溃疡

并发病症

小儿严重呕吐可导致婴儿呼吸暂停、发绀吸入肺炎窒息等。严重呕吐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治疗方法

要查清病因,治疗原发病,在此基础上采用对症治疗。

1.呕吐的患儿应采取侧卧位或座位,吐后要用温水漱。给患儿少量果汁淡盐水。如因饮食不起者休息、减少进食。

2.呕吐停止或减轻后,可给予少量、微温易消化食物或米汤等流质饮食。

3.有脱水或电解质紊乱者,应及时需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4.呕吐频繁者须予以止吐、镇静。如鲁米那、冬眠灵、吗叮啉栓等,慎用复安。

5.解痉药物,如颠合剂阿托品654-2、普鲁本辛、1%~2%普鲁卡因

疾病预防

1.新生儿、婴儿哺乳不宜过急,哺乳后竖抱小儿身体,让其趴在母亲的肩上,轻拍部至打嗝

2.注意饮食宜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不要过食炸肥腻食品及冷饮。

3.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脏的、腐败的食物。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防止病毒及细菌的感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