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大类,要是由于排便规律改变所致,指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干、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2天),无规律,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1.排便异常要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污便等,大部分便秘患儿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由于排便次数少,粪便在肠停留时间长,水分被充分吸收后变得干硬,排出困难,并肛裂患儿有便。污便是指不故意弄脏裤,见于严重便秘......
目录

临床表现

1.排便异常

要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污便等,大部分便秘患儿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由于排便次数少,粪便在肠停留时间长,水分被充分吸收后变得干硬,排出困难,并肛裂患儿有便。污便是指不故意弄脏裤,见于严重便秘儿童由于大便在局部嵌塞,可在干粪的周围不自觉地流出肠分泌液,酷似大便失

2.腹胀腹痛

便秘患儿还常常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肠道症状腹痛常常位于左下和脐周,热或排便后可缓解。腹胀患儿常常并发食欲不振周身不适,排便或排后可缓解。

3.其他

长期便秘可继发痔疮、肛裂或直肠垂。

发病病因

小儿便秘是由于排便规律改变所致,可以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大类。

疾病检查

1.大便常规+隐检查;

2.甲轴和食物过敏原筛查;

3.钡灌肠造影和直肠镜;

4.骶椎正侧位

5.肛管直肠测压术;

6.电图。

疾病诊断

1.病史

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排便规律,有否肠道伴发症状,如腹痛腹胀呕吐生长障碍、服用药物史等。

2.儿童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

(1)新生儿/幼儿罗马Ⅲ诊断标准(G7)新生儿~4岁幼儿,至少出现以下2条症状,达一个月。①排便≤2次/周;②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至少有1次/周失发作;③有大便潴留病史;④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⑤直肠存在大量粪便团块;⑥巨大的粪便曾阻塞过厕所。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

(2)儿童/青少年罗马Ⅲ诊断标准(H3a)年龄大于4岁儿童,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且不符肠易激综征(IBS)的诊断标准:①排便≤2次/周;②至少有1次/周大便失;③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的姿势;④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⑤直肠存在大粪块;⑥巨大的粪便曾阻塞过厕所。确诊前至少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发作至少1次/周

3.器质性便秘的诊断

小儿常见的器质性便秘先天性巨结肠及巨结肠类缘病、肛门狭窄、甲状腺功能低下,其诊断应结合病史、体查以及相检查综考虑。临床上应详细询问患儿是否存在胎便排出延迟、纳差腹胀生长发育迟缓等病史,并肛门指检(先天性巨结肠有爆破性排便,而肛门狭窄的患儿成人示指通过困难),钡灌肠造影有利于先天性巨结肠及巨结肠类缘病、肛门狭窄的诊断,而甲状腺功能低下有赖于甲状腺功能检查。

疾病治疗

有原发病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先天性巨结肠及巨结肠类缘病、肛门狭窄、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治疗功能性便秘本应放在改善饮食容,多补充水分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同时养成排便习惯。

1.灌肠治疗

是去除直肠的嵌塞粪便最简便而有效的法,可与泻药应用。对于严重便秘者可先予以生理盐水、石蜡油、硫酸镁3:2:1比例混保留。

2.药物治疗

导泻可维持规律性排便,常见的有渗透性泻乳果糖)、灌聚乙二醇)、润滑(液体石蜡)、刺激性泻番泻)。维持治疗需数月,当儿童成规律性容易排便后才考虑停药。

3.饮食调整、训练排便

可防止便秘再发。增加水摄入以软化大便,多补充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全麦、水果和蔬菜)也是治疗便秘的部分。规律性如厕习惯是治疗便秘的重要部分。无论有无污便,餐后应有充足的如厕时间,这有利于儿童保持排便频率的记忆。

疾病预防

补充足够的水分,多摄入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养成好的排便习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灵芝

下一篇 小儿遗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