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小儿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hypoparathyroidism)简称甲旁低,是由于甲状旁腺发育不全,激素分泌不足,代谢与成障碍,或功能障碍,或结构异常缺乏生理功能,靶器官受体异常对PTH不敏感所起,临床上以低钙,手足搐搦和高磷为其特点。据发病时间,有无家族史及伴发疾病等,甲旁低病因分类如下:暂时性甲旁低(30%):(1)新生儿早期甲旁低。(2)新生儿晚期甲旁低。(3)母亲甲旁亢或其......
目录

发病原因

据发病时间,有无家族史及伴发疾病等,甲旁低病因分类如下:

暂时性甲旁低(30%):

(1)新生儿早期甲旁低。

(2)新生儿晚期甲旁低。

(3)母亲甲旁亢或其他因素致甲旁低。

甲状旁腺发育不全(20%):

(1)胸腺和第Ⅲ,Ⅳ弓缺陷(DiGeorge综征)。

(2)染色体异常(特是22P染色体)。

(3)母亲接受131I治疗后致甲旁低。

(4)母患糖尿病,中毒

(5)单纯发育不全。

家族性甲旁低(10%):

(1)X链锁遗传。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特发性甲旁低(10%):

(1)自身免疫性甲状旁腺炎。

(2)先天性甲状旁腺发育不全。

5.外科手术摘除或外伤损害甲状旁腺。

6.黄素沉着症。

7.甲状旁腺激素无作用(假性甲旁低)。

8.甲状旁腺素在靶器官缺乏反应(给外源PTH尿中CAMP对PTH缺乏反应为假性甲旁低Ⅰ型,尿中CAMP对PTH有反应为Ⅱ型)。

9.降钙素增高(甲状腺样癌)。

10.维生素D缺乏。

11.镁缺乏。

12.无机磷过高。

发病机制

1.发病机

(1)新生儿早期甲旁低: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时脐PTH是偏低的,在生后第6天上升接近正常儿童水平,生后12~72h发生低钙症时,为新生儿早期甲旁低,常见原因为:早产,呼吸窘迫综征,宫感染及宫养不良和糖尿病母亲婴儿,此外新生儿早期靶器官对PTH敏感性较低,1,25(OH)2-D浓度偏低,中降Ca素,上腺皮质激素偏高,综因素导致早期甲旁低。

(2)新生儿晚期甲旁低:出生2~3天后至一周末,或更迟发生低钙病,病因可能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发育不全,常见于早产儿,高危母亲所生婴儿,母孕期患有某些分泌病如糖尿病,甲旁亢等均影响胎儿甲状旁腺发育钙浓度,病情由于低钙,刺激甲状旁腺代偿性增生分泌PTH,最后数月可能自愈。

(3)家族性甲旁低:为X链锁隐性遗传,生后2周~6个月均可发病,晚发型从婴儿至青年发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两种类型均不伴有先天缺陷,只表现低钙,高磷血症,PTH免疫活性水平低,而无甲状旁腺抗体。

(4)特发性甲旁低:特发性甲旁低随病因诊断手段的进展,此病逐渐减少,一般在1岁发病者多为先天性甲状旁腺缺如,如DiGeorge综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少数原因不明者为特发性甲旁低。

(5)自身免疫性甲旁低:常发现体甲状旁腺抗体,并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特异器官抗体,如伴有艾迪生病(Addison病)和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大约1/3病人同时伴有以上情况,念珠菌病70%在5岁前发病,在Addison病之前已有90%在3岁前发生甲旁低,Addison病在6岁后起病,称为多发性分泌腺功能不全-自身免疫-念珠菌病综征(multiple endocrine deficiency-autoimmune-candidiasis syndrome),此外,有10%~25%在不同时期还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斑秃,全脱发,肠吸收不良综征,恶性贫血,性功能不全,慢性活动性炎,桥本甲状腺炎等,少数病人同时伴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IgA缺乏症,与HLA型无

2.原发性甲旁低病理生理 当各种原因造成PTH分泌减少为正常量1/2时,临床上即可出现症状,甲旁低致病理生理要因PTH减少使破作用减弱,Ca动员减低;排磷减少,磷增高,使1,25(OH)2-D3生成减少,肠钙吸收减少,钙降低。

钙使尿钙减少,常在10~20mg/d,高磷常与Ca2 结和软组织中沉积,故约1/3病人密度增加,而清碱性磷酸酶正常,钙盐也可沉积在其他器官基底结,管壁和皮下等,低钙时,神经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痉挛等症状

疾病预防

1.预防新生儿甲旁低: 新生儿甲旁低常见于早产儿,高危新生儿,宫感染及宫养不良等;或高危母亲所生婴儿,母孕期患有某些分泌病如糖尿病等,因此,应做好孕期和围生期各种保健工作,防止上述病情出现。

2.预防遗传性疾病: 家族性甲旁低为X链锁隐性遗传,晚发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 :感染常为诱发因素,应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做好各种预防接种,加强养,增强体质等等。

4.防止外伤或手术损伤:外科手术摘除或外伤损害甲状旁腺可致本症,改进手术案,提高操作技术,防止损伤甲状旁腺。

5.平衡膳食: 养性疾病可致本症,如维生素D缺乏,镁缺乏,无机磷过高等,因此,应普及科育儿知识,防止养性疾病。

并发症

最常见的为手足搐搦症发作,可呈全身抽动,气管痉挛使体缺氧,继发癫痫膀胱痉挛可致尿失管痉挛头痛,肢体雷诺征现象,可出现锥体外束症状张力增高,舞蹈症或小脑共济失调等,考虑可能与基底钙化,常白色念珠菌感染,钙化不全,发育不良,釉质落,内障较为多见,严重者可致失明,智力发育延迟,也可有压,甚至衰,继发维生素D缺乏和养不良等。

常见症状

1.神经肉兴奋性增高: 儿童可有感觉异常,痉或肢体麻木,最常见手足搐搦症发作,手足肌肉呈强直性收缩,拇指收,两下肢伸直翻,可为小发作,也可呈全身抽动,似癫痫样发作,易误诊为癫痫

新生儿和小婴儿表现为易受激惹,震颤,抽搦或惊厥发作,当钙<1.75~2.0mmol/L(7~8mg/dl),磷升高>2.26mmol/L(7mg/dl)即可诊断,低钙时可致自神经兴奋,平滑痉挛,气管痉挛使体缺氧,继发癫痫肠痉挛腹痛膀胱痉挛致尿失管痉挛头痛,肢体雷诺征现象。

少数慢性病例可出现锥体外束症状张力增高,舞蹈症或小脑共济失调等,考虑可能与基底钙化

2.外组织器官改变: 病程长者皮肤粗糙屑,色素沉着,毛发稀少落,(头发,腋毛,眉毛或阴毛等)可见斑秃全秃,指甲萎缩变,脆薄表面横沟,常白色念珠菌感染。

牙齿萌出晚,钙化不全,发育不良,釉质落。

3.内障: 较为多见,多为双侧,在视力减退前5~10年就已有晶体前后皮质的改变,用裂隙灯检查发现早期前后皮质钙沉着,严重者可致失明。

4.低钙致其他脏器症状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或智力发育延迟,手足搐搦常起过度换上腺分泌过多,而致相应症状心悸电图Q-T间期延长,或T波低平,也可有压,甚至衰。

5.潜伏性抽搐的体征: 有时钙低但临床无抽搐症状,可通过以下体征检查:

①Chvostek征阳性,

②Trousseau征阳性,值得注意的是大约有25%正常人Chvostek征及50%正常人的Trousseau征均可阳性。

检查项目

1.钙检测 :清钙可低至1.25~1.75mmol/L(5~7mg/dl),24h尿钙排泄量减少,常在20~30mg以下。

2.生化检测: 清磷常高达2.26~3.88mmol/L(7~12mg/dl),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减低,1,25(OH)2D3减低,在功能正常情况下,为使以上数值准确,应排除因饮食或其他因素干扰,应在定钙定磷饮食三天后测定才可靠。

3.清放免测定PTH iPTH减低,如检测技术成熟,PTH增高,很可能为假性甲旁低,当iPTH低时也应据临床和清钙,磷指标综分析诊断。

4.头颅X线或头颅CT检查:均可发现基底核钙化

5.X检查: 长可见密度增高,手骨可见到掌骨密度增加。

6.电图: 惊厥发作时可有弥漫慢波或棘-慢综波,亦可有枕区单个尖波,钙升高后恢复正常,可见广泛性慢波,长期病人造成电图不可逆病变,应与癫痫,低镁鉴

7.电图检查: 可见动过速,Q-T间期延长,S-T段延长,伴异常T波。

诊断鉴别

除临床表现外要依靠实验室检查诊断,临床出现低钙的症状,或生化检查有低钙和高磷时,应进一步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X线,头颅CT,中PTH测定,以明确诊断。

应与其他原因起低钙血症,如维生素D缺乏及其代谢障碍起低钙血症,还应与低镁鉴镁低于1.2mmol/L(1.5mg/dl)时为低镁,低镁亦可有搐搦,低镁患者亦可发生低钙,自身免疫性甲旁低可有脂性下痢和低镁血症

治疗概述

治疗   

1.抽搐发作期   

(1)应用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2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慢速静输入10min(每10毫升中含钙元素90mg)。也可每次1~2mg/kg给钙,必要时可给2次。急性期治疗应每天测钙和电图,直到临床症状缓解或钙上升到6.75mmol/L(7mg/dl)。如果病人在2~3周使用过强苷类药物要 小心,应该将钙维持在正常下限,切忌使用大量钙,因为高钙血症使心脏对强苷极为敏感,容易发生律不齐甚至猝死,因此最好停用强苷类药物。   

(2)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缺氧严重时吸氧抽搐时可给镇静药如地西泮(安定)、苯妥英钠等。   

(3)急性期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2或二氢速固醇(dihydrotachysterol),维生素D2小婴儿0.1~0.5mg/24h,儿童为0.5~1.0mg/24h。1mg的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含有4万U生物活性。前提倡应用1,25(OH)2D3 (calcitriol),最小量为24h给0.03~0.08μg/kg,1~2μg/d非常有效。   

2.维持治疗期   

(1)钙制:每天应用1~2g元素钙。如果甲旁减患者钙低至2.0mmol/L,但无手足抽搐或只有轻微的神经-症状,可以只服钙,200mg元素钙每天2~4小时1次,或者加维生素D或其衍生物即可,不必静推注钙。   

(2)维生素D:维生素D2,用量5万~15万U/d(1.25~3.75mg)或者1,25(OH)2D3,50μg/24h,24h给2000~5000U,治疗清1,25(OH)2D水平接近正常。一般应用1,25(OH)2D,1~4天始发挥作用,半衰期为9天。药效为维生素D的20倍。用此药应注意维生素D中毒。   

(3)镁的补充:当镁浓度低于0.6mmol/L(1.5mg/dl)时,补充硫酸镁24h给70~150mg/kg。   

3.术后甲旁减 应补充甲状腺激素。如伴有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应及时补充皮质醇,但需注意的是皮质醇与维生素D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并可增加尿钙排泄、减少肠钙的吸收,加重低钙血症,因此如使用皮质醇需及时调整维生素D和钙量。

4.氢氧化铝 可与肠道磷酸盐结,同时刺激成1,25-(OH)2D3,从而促进肠钙吸收;但是长期摄人铝化物,可以影响磷的吸收,干扰磷化物代谢;降低三磷酸腺苷,影响PTH的活性;起铝过多或慢性铝中毒。因此,在大量应用维生素D的患者应慎用或不用铝。   

5.饮食治疗 饮食上应采用高钙、低磷饮食,限制牛奶等乳制品、蛋黄、菜等高磷食品的摄入。尽量避免应用能加重低钙的药物,如避孕药、糖皮质激素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苯巴比妥钠)等制,即使使用亦不宜长期使用。   

预后

甲旁低预后较好,若能早期控制低钙,智力发育可不受影响。对已造成继发性癫痫的甲旁低病儿,影响智力,并须同时进癫痫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新生儿休克

下一篇 先天性膈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