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五硬

五硬是指小儿头项硬、硬、手硬、足硬和肉硬,是新生儿常见的疾患之一。《古今医统》:“头硬不能俯视,壅胸,手足冷如而硬,五硬。”多因禀赋不足,真阳大虚所致。本病在冷季发病率较高,好发于早产、体弱儿,或伴有其他疾患之小儿,常危及小儿之生命。本病症状多见于现代医新生儿硬肿症。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未充,元阳不振,护理不当,保温较差,复感而致。阳不得温煦肤四末,则身冷肢......
目录

病因

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未充,元阳不振,护理不当,保温较差,复感而致。阳不得温煦肤四末,则身冷肢、体温不升;阳虚阴盛气化不利;水湿停滞则见皮肤苍白肿亮;气滞瘀阻则肤僵硬,色呈紫暗,周及指端青紫。

症状

常发生在冷季,婴儿出生后1周左右,多见于早产儿及体弱儿,有明显受冻史或伴有感染病史。患儿局部皮肤和皮下脂肪僵硬发凉,伴有水肿,不能用手捏起。体温不升,反应低下,不吃、不哭,息微弱。严重者面颊、胸或全身肤僵硬、关节强直,及指端青紫,或伴有肺炎血症

本病水肿多局限在患处,一般不波及眼睑、阴囊、手足等处,可与新生儿水肿症区。后者常因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养不良症或新生儿溶血症等水肿,但症状出现较早,多在生后数小时或1mdash;2日发生,水肿波及范围较大,手、足、、眼睑、头皮、阴囊等处均可发生,且伴有相应疾病的特有症状和体征,故能与本病相鉴

实验室检查:多数呈糖,红细胞压积升高。

本病的辨证应首先辨之轻重。一般而言;体温越低,皮肤硬肿范围越大,则病情越重;若见胸硬肿,呼吸困难律不整,或者,尤为险相反,体温不甚低,皮肤硬肿仅见于小腿或大腿者,则病情较轻。

饮食

1、多以清淡食物为,注意饮食规律。

2、据医生的建议理饮食。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键。

治疗

本病治疗的总原则:以益温阳,活

儿童五硬辨证论治

气虚

见】体温不升,面色灰暗,僵卧少动,昏昏多睡,息微弱,肤发冷发硬,苍白肿亮,之凹陷,硬肿范围较广,俱淡。

【治法】益温阳。

方药

1.参附汤(危亦林《世医得效》)加减

人参3克(另),熟附子3克(久),黄芪6克,茯苓6克,桂枝3克,干姜3克,丹参6克,炙甘草3克。水服,每日1水肿甚者,加皮6克、木通3克。息微弱,律不整者,加麦冬6克、五味子6克。

2.中成药

(1)四逆汤服,每次5毫升,每日3次。

(2)饮,服,每次5毫升,每日3次。

(3)参茸服,每次l~2,每日2次。

3.单方加味真武汤(赖天松等《临床手册》)

:熟附子茯苓白术各4克,肉桂3克,白芍2克,生姜1。浓,分多次服,每日l

见】全身欠温,四肢发凉,硬肿范围较少,多见于面颊、、小腿等处,皮肤色暗发紫,或红肿如冻伤,面色晦暗,暗红

【治法】温

方药

1.当归四逆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当归6克,赤芍6克,细辛1.5克,桂枝3克,木通3克,桃仁3克,红花3克,人参3克(另),川芎3克,炙甘草3克。水服,每日1

水肿者,加茯苓6克。呕吐者,加法半夏6克、陈皮3克。

2.中成药

(1)复方丹参服,每次1,每日3次。

(2)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4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毫升中静滴注,每日1次。

3.单方

(1)温阳汤(赖天松等《临床手册》)

黄芪10克,红参鹿角羌活桂枝当归炙甘草各5克,麻黄3克,细辛2克。浓,分多次服,每日1

(2)新生儿硬肿症(田鸣验)

红花丹参川芎赤芍威灵仙荆芥防风茯苓皮、皮、枸杞子、山茱萸各5克,甘草3克。浓分服,每日1

儿童五硬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复温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可用热水袋等置于包被温暖,或由人贴肉抱儿于怀,卧于棉被中,使患儿体温逐渐上升。有条件者可用暖箱,自26℃始,每小时上升1CC为宜,4―6小时逐渐升至30~32~C,不宜升温过快,以免起突然死亡。

(2)取韭菜150克,切成约3厘米长短,加少量水熟,然后加适量白,候温,用纱布蘸汁擦硬肿处,每日2次。

(3)取当归川芎红花赤芍透骨草各15克,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7.5克,丁香9克,肉桂6克,共研末,加羊毛脂100克、凡士林900克,拌匀,涂于纱布上,再用热水袋加温后于患部,每日换药1次。

2.针灸疗法

温灸元、气海、足三里,或艾条生姜温灸患部。

检查

红细胞压积(HCT),尿常规,常规,便常规,体温测量,神经系统检查。

诊断鉴别

儿童五硬诊断要点

常发生在冷季,婴儿出生后1周左右,多见于早产儿及体弱儿,有明显受冻史或伴有感染病史。患儿局部皮肤和皮下脂肪僵硬发凉,伴有水肿,不能用手捏起。体温不升,反应低下,不吃、不哭,息微弱。严重者面颊、胸或全身肤僵硬、关节强直,及指端青紫,或伴有肺炎血症

本病水肿多局限在患处,一般不波及眼睑、阴囊、手足等处,可与新生儿水肿症区。后者常因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养不良症或新生儿溶血症等水肿,但症状出现较早,多在生后数小时或1―2日发生,水肿波及范围较大,手、足、、眼睑、头皮、阴囊等处均可发生,且伴有相应疾病的特有症状和体征,故能与本病相鉴

实验室检查:多数呈糖,红细胞压积升高。

本病的辨证应首先辨之轻重。一般而言;体温越低,皮肤硬肿范围越大,则病情越重;若见胸硬肿,呼吸困难律不整,或者,尤为险相反,体温不甚低,皮肤硬肿仅见于小腿或大腿者,则病情较轻。

诊断

新生儿皮下坏:多见于受压部位,局部皮肤红硬,边缘不清,中央暗红,皮下组织液化有浮感,伴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并发症

硬肿,呼吸困难关节强直,及指端青紫,或伴有肺炎血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外阴蛲虫病

下一篇 绿叶五味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