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溶血尿毒综合征

溶血尿毒综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要临床表现微管病性溶血贫血,急性功能不全和减少,病理要特征为栓性微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ies, TMA)。HUS 首先由Gasser于 1955 年报道,典型的 HUS要见于婴儿和儿童,功能损害突出。HUS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考虑与下列因素有:①感染。以大肠......
目录

疾病病因

HUS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考虑与下列因素有:①感染。以大肠埃希杆菌(E.coli)O157∶H7 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肺炎链球菌感染。②药物。包括奎宁丝裂霉素环孢素(CsA)、他克莫司(FK506)等。抗药物:噻氯匹定氯吡格雷。③妊娠避孕药物。④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湿关节炎、微型多管炎、抗磷脂综征。⑤遗传性因素:H因子,I因子等缺乏。⑥其他。肿、造干细胞移植术后及恶性压等。

发病机制

皮细胞损伤

(1)细菌毒素:1985 年,Karmali 等首先发现 HUS 与产生志贺毒素(verotoxin,也称为 STx)大肠埃希杆菌(E.coli)O157∶H7 的感染有密切系。大肠埃希杆菌 O157∶H7 起的 HUS 中,STx是导致微皮细胞损伤的要因素。STx 有两种式:STx1、STx2,两者在基因水平上有高度同源性,但其生物活性、受体结能力有显著差异。ST 由噬菌体 DNA 编码,并可以整到多种大肠埃希杆菌基因上,再由后者产生 STx 毒素。STx 由一个 A 亚单位(分子量为 33 000)和 5 个 B亚单位组成。A 亚单位具有生物毒性作用,B 亚单位可以和特异性糖脂受体 N- 脂酰鞘氨醇三己糖苷(globotriaosylceramide,Gb)Gb3 和 Gb4 结 。虽然 STx2 与 Gb3 受体结能力较弱,但其耐细胞包涵体酸性环境的能力较强,抑制核糖体氨酰 tRNA 的能力也强于 STx1,因此,大肠埃希杆菌O157∶H7 起的 HUS 多是由 STx2 起。动物实验表明,Gb3 受体在体的分布范围,决定了微管病变的部位,而受体密度又决定了该细胞对 STx的易感性。人类脏固有细胞,结肠上皮细胞、单核细胞和膜上均有 Gb3 受体表达,尤以小球毛细皮细胞、系膜细胞和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 Gb3 受体数为多。因此,脏最易受STx 的侵袭。   致病菌黏附至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并侵入细胞,细菌复制并破坏细胞。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一起破坏组织和微管,起出腹泻。与此同时,中性粒细胞通过趋化因子作用,聚集至受损结肠组织中并激活,加重肠黏膜损伤。STx1 和 STx2进入环,随后与小球毛细皮细胞、系膜细胞和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受体 Gb3 结。   STx 毒素刺激单核细胞,小球和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肿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IL)-1和 IL-6。这些细胞因子上调小球皮细胞 Gb3 受体的表达,并增加与 STx1 结。STx 还可增加细胞表面整素受体、P 选择素和皮细胞黏附分子 -1 的表达。STx1 也能激活,导致聚集并黏附至皮细胞分泌的超大分子vWF 多聚体上。最近的研究发现,STx 还可诱导皮细胞。分泌大分子 vWF 多聚体,并减弱 vWF 多聚体裂解蛋白酶(ADAMTS13)的裂解能力,从而成。   在组织,STx 毒素 B 亚单位先与脏固有细胞表面的 Gb3 受体结后,A 单位随之分离并进入细胞,通过高尔基复体和质网后,STx 的 A单位部分蛋白发生水解和二硫键还原,这些过程生成一种可裂解 28S 核糖体 RNA 一个腺嘌呤的酶,从而抑制细胞肽链的延长和蛋白质成,并皮细胞死亡、落,皮细胞下原暴,超大分子的 vWF 多聚体与皮下原成分相结,促进聚集。组织损伤后,组织因子释放增加活化凝因子Ⅶ与皮细胞结,促进酶的生成和纤维蛋白多聚体的成,纤维蛋白与栓。STx 刺激脏细胞分泌的 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1),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释放蛋白酶和活性氧,加重脏不可逆性损害。   细菌内毒素(LPS)以及一些细胞因子(TNF-α、IL-l、IL-6、IL-8 等),均可以增强 STx 的细胞毒作用,尤其是 LPS,本身就有损伤皮细胞的作用,还可以刺激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从而增加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对皮细胞的黏附作用。HUS 患者常同时内毒血症,表明皮损伤可能是内毒素与 STx 累加毒性作用的结果。TNF-α 及 IL-1 则可明显增强皮细胞中 Gb3 受体表达,增加与 STx 毒素的结和摄入,从而增强 STx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补体因子异常

30% ~ 50% 非典型 HUS由补体 H 因子、Ⅰ因子或膜助蛋白(MCP,CD46)的基因突变所致。H 因子和 MCP 均为调补体活性的因子,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 1q32 位点。H 因子、Ⅰ因子或膜助蛋白的缺乏或功能障碍起补体 C3 通过补体旁路途径的过度活化,产生大量 C3a、C5a、C5b-9,导致皮细胞受损,黏附和聚集,组织因子释放增加,凝因子Ⅶ活化,酶生成,栓,导致 HUS。现已在部分 HUS 患者及其亲属中发现了 H 因子的点突变、缺失和移码突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 H 因子水平仅为正常值的 10% ~ 50%,此类患者 C3 水平低下,幼年就可发生 HUS。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 H 因子水平正常,但功能异常,在感染和妊娠时易发生HUS。

其他因素

一些药物如丝裂霉素环孢素等可直接或间接通过中性粒细胞或损伤皮细胞,进而导致活化,从而起 HUS。

肾脏病理

组织改变

1. 管 HUS的典型病理改变是动脉和小动脉皮细胞肿胀、剥皮下间隙增宽,膜增厚狭窄或锁。要累及动脉、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偶尔弓状动脉亦受累。急性期皮细胞肿胀皮细胞与基底膜分离,皮下间隙增宽,并可见红细胞碎纤维蛋白及,可伴有纤维素样坏死与成。慢性期由于黏多糖积聚伴结缔组织水肿及细胞增殖,膜增厚,又称黏液细胞性膜增厚,此时管弹性层分层、断裂,常呈中性同排列,或呈“洋葱皮样”改变。由于膜增厚、黏液样水肿栓栓塞致使管腔狭窄或完全锁,重者可导致皮质坏死。   2. 小球 特征性病理改变是小球毛细皮细胞肿胀皮细胞与基底膜分离,皮下间隙增宽,致毛细管外周襻呈“双轨样”改变或明显分层。可伴段襻坏死,毛细管腔可见微栓及,导致襻腔狭窄或完全阻塞,有的病例外周襻可见变的红细胞。当动脉及入球小动脉狭窄或完全锁时,小球毛细管襻塌陷、基底膜增厚皱缩,呈不同程度的缺样改变。   3. 小管间质 间质病变与管病变相一致,轻重不一,急性期表现为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水肿,可见单核细胞浸润,重者可出现皮质大坏死。慢性期要表现为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免疫病理

免疫荧光:急性期小球毛细管襻常见纤维素 / 纤维蛋白相抗原沉积,有的病例可见 IgM、C3 分布于外周襻,IgG少见,罕见 IgA 沉积。小球毛细管襻栓亦见纤维素/纤维蛋白相抗原阳性。间质动脉和小动脉壁和(或)皮下亦可见纤维素/纤维蛋白相抗原沉积。此外,尚可见IgG、C3、C1q等阳性。动脉和小动脉栓可见纤维素/纤维蛋白相抗原阳性。

电镜

电镜示小球皮细胞肿胀、成对,富胞质,有时堵满整个毛细管襻腔。肿胀皮细胞与小球基底膜剥离,毛细管襻皮下间隙疏松、增宽,见无定的、电子透亮的“蓬松”物质,有时呈网状分布。有的病例在皮下疏松区可见红细胞碎动脉与小动脉增宽的皮下透亮区,亦可见上述病变。   HUS 管病变要集中于脏,因此,功能损害表现突出。年幼儿童HUS,以小球病变为,而在成人或较大儿童非典型 HUS,病变要集中于间质小动脉和入球小动脉。少数患者膜增厚、黏液样水肿栓栓塞,使管腔明显狭窄或完全锁,小球固有细胞消失、减少,小球及小管仅见残存膜性结构,造成缺性梗死。成人 HUS 多以管病变为,单纯小球病变很少出现,预后较差。

临床表现

典型的 HUS,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年发病率约为 2.1/10 万人,5 岁前是发病的高发年龄,年发病率约为 6.1/10 万人;成人发病率较低,其中50 ~59 岁年发病率降至最低,为 0.5/10 万人 。典型的 HUS 发病具有一定季性。每年 6 ~ 9 月多见,多数为发,HUS 也可呈流趋势。由于饮用未消毒牛奶,食用未透的牛肉、加热不充分的汉堡面包、发霉香肠等,均可大肠埃希杆菌 O157 ∶H7 感染。感染后,HUS 的发病率为 8.1% ~ 20.8%。   HUS 的临床特征为微管病溶血贫血减少,脏,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末梢有破碎的红细胞,清乳酸氢酶水平升高。

一般症状

多数患者起病时有乏力,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伴或不伴有腹泻。部分患者起病时有上呼吸道感染

减少

由于微成,聚集、消耗增加,HUS可有明显减少。重者常有明显出,表现为、皮肤瘀斑、眼底出呕血便血咯血等。HUS 计数通常为(30 ~ 100)×109/L,有些 HUS 患者计数可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凝功能检查通常正常,凝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活酶时间(APTT)常有缩短,无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

管病性溶血贫血

当红细胞通过狭窄的微管时,因承受较高的剪切力而遭受破坏,从而溶血。微管病溶血贫血是HUS的重要标志,数天血红蛋白明显下降。急性溶血酸痛、血红蛋白尿,约半数患者有黄疸肝大。约 99% 病例血红蛋白低于 100g/L,40% 低于 65g/L。浆结珠蛋白降低,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阴性。间接红素升高,乳酸氢酶升高。 末梢可见红细胞碎,破碎红细胞呈头盔刺状等。末梢红细胞碎阳性和 Coombs 试验阴性,是诊断微管病溶血贫血的必要条件。典型的 HUS 有白细胞总数增加 伴核左移,而非典型 HUS白细胞计数常在正常范围。

急性功能衰竭

90% 以上的 HUS 有急性功能衰竭,多数 HUS 可持续少尿无尿,需进透析治疗。容量负荷过重,力衰竭、水肿是成人 HUS 常见症状。但少数患者由于腹泻呕吐皮细胞损伤后毛细管通透性增加,可出现有效容量不足的症状。绝大多数 HUS 可出现压,通常是高素性压。HUS-TTP 压更加严重,压升高也与病情复发有。儿童腹泻的 HUS 压通常较轻,且为一过性,并随功能恢复而好转。

神经系统症状

由于大脑皮质和脑干成,神经细胞缺、缺氧,导致头痛为改变、视力障碍、言语困难、感觉异常、瘫痪抽搐,甚至昏迷。典型HUS 出现神经症状相对少见,非典型HUS则多见。

临床分类

据其临床表现和病因不同,可以将HUS 进分为典型HUS、非典型 HUS。

典型溶血尿毒综

产生 STx 毒素的大肠埃希杆菌O157 : H7起的出腹泻后1周左右,9% ~30% 的感染儿童可发生HUS,所以又称腹泻性 HUS(D+ HUS)。大肠埃希杆菌 O157∶ H7 是美国和欧洲最常见的清型,其他大肠埃希杆 菌清型,志贺痢疾杆菌和其他微生物感染,也可在成人或儿童中起 HUS 。肠道症状往往在 HUS的典型症状之前出现,并常有消化道出,随后出现急性功能衰竭。一般急性起病,突然发作溶血功能衰竭伴肉眼血尿(呈油色)、少尿无尿。可有轻度黄疸、皮肤和黏膜出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症状脏损害症状包括血尿蛋白尿少尿。长时间的少尿和(或)持续性压是病情恶化的标志,并常导致残余功能减退。约 50% 患者需要透析治疗,25% 的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抽搐昏迷。D+ HUS 的病程一般为 2 ~ 3 周,预后相对较好,90% 的患者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急性期死亡率为3%~5% 。下列指标提示预后不良:①腹泻时间长,便;②无尿持续时间长;③中性 粒细胞明显升高;④病理损害严重(如有广泛皮质坏死)。长期随访研究发现,10% ~ 42%的 D+ HUS 患儿有少量蛋白尿、中度压和轻度GFR 的下降, 10% ~ 22% 患儿出现慢性功能不全,2% ~ 9% 患儿进入终末期功能衰竭。

非典型溶血尿毒综

本病有两种临床表现,第 1 种伴有严重的前驱肠道症状无尿恶性压,神经系统损害,病死率高,50% 患者功能不能恢复。第 2 种临床不伴有先兆性腹泻,故又称非腹泻性 HUS(D- HUS)。与D+ HUS 不同,非典型HUS 的病例中未发现产生 STx 毒素的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有复发性或家族性倾向。HUS-TTP发病无性差异,无季性差异。约 1/3 患者起病时就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昏迷,临床表现与TTP相似。多数患者在急性期需透析治疗,预后较差,其病死率、复发率及终末期功能衰竭发生率都明显高于 D+ HUS。有研究认为,40% 的儿童 HUS 的发病与肺炎球菌感染有,且需透析治疗的患儿显著高于 D+ HUS。非典型HUS 病因复杂,感染、药物、妊娠、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毒等多种疾病,均可导致 HUS,部分患者并无明确病因病理损害重,要以管病变为,预后差。前认为,补体 H 和 I等 因子缺陷是导致非典型HUS 的要原因。

诊断及鉴别诊断

HUS 的诊断要依靠典型临床表现。HUS的要诊断依据是:1.严重溶血贫血的依据。 2.减少。 3.急性功能衰竭。 4.外周有异红细胞及红细胞碎。5.活检实为栓性微管病(TMA)。而在腹泻后出现微管病性溶血贫血,急性功能不全和减少,则典型的 D+HUS 诊断可确定。但在临床实践中,HUS 与栓性减少性紫癜(TTP) 的临床区并不绝对,HUS 也可出现神经系统表现,而 TTP 患者也可有明显的功能异常。临床上鉴不同类型的TMA,对判断预后和选择不同的治疗法有重要意义。另外,检测浆中 ADAMTS13 活性,有助于 HUS-TTP 的鉴。ADAMTS13 活性下降要见于 TTP 患者,而 HUS 患者 ADAMTS13 活性基本正常。因此,TMA 的诊断要据典型临床表现和 ADAMTS13 活性的检测。HUS、TTP 与有相似之处,但缺乏的凝指标异常。

治疗方式

对于HUS前尚无特效治疗,但加强护理积极防治感染,补充养,及时有效处理急性功能衰竭,典型 D+ HUS的治疗则以支持疗法为

支持治疗

加强临床护理,积极防治感染,注意补充养,对症支持治疗。应充分重视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处理。患者由于腹泻呕吐腹水,应注意补液治疗,如有少尿,补液量应限于不显性失水量加尿量。由于HUS患者存在高分解状态,所以应重视加强养支持,避免负氮平衡,宜注意补充碳水化物和必需氨基酸。HUS时压常见,应积极控制。压除高容量因素外,还可能有高素因素存在。除常规降压治疗外,对顽固性严重压可使用硝普钠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或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惊厥可静使用安定或苯妥英钠,除非癫痫或大梗死反复发作,一般不张长期使用抗惊厥药物。

急性功能衰竭的治疗

少尿高钾血症、容量负荷过重或严重的酸中毒HUS患者透析治疗。前大多数观点认为HUS透析指征放宽,因为新的液净化式如浆置换、连续性脏替代治疗(CRRT)或液透析,还可清除炎症介质,如TNF、IL-1等。凡少尿无尿超过2天,血尿素氮及酐迅速升高、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钾>6mmol/L、水钠潴留保守治疗无效者均应尽早始透析治疗。

非典型HUS的治疗

(1)输新鲜浆及输:输注新鲜浆可补充浆中缺乏的补体因子,使病情改善,直至数升高达正常,溶血现象停止。严重贫血者,输新鲜有助于纠正贫血,改善症状。应避免输,因为输更加促进广泛的成,可使病情恶化。   (2)浆置换: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做浆置换疗法,以去除浆中自身抗体、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其适应是:成人非典型HUS患者, 伴有明确神经系统症状、严重的减少患者、有严重的器官损害患者 每次置换浆30-400ml/kg,始时每天置换1次,3次或4次后改为隔天1次或每周2次。如配输注新鲜浆,1次/d,连用2~10次,病情缓解率可达87%。   (3)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糖皮质激素能够稳定皮细胞膜,从而减轻皮损伤。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巨噬细胞活性,减少和红细胞被巨噬细胞破坏,同时抑制 T 细胞功能,减少自身抗体的生成。因此,对于非典型HUS或HUS/TTP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   (4)治疗进展:一些新药的应用有望减少 HUS 的发生,Synsorb-PK与大肠埃希杆菌 STx 毒素受体相似,服药物可在肠道清除毒素,而静注射可阻止已入的 STx 毒素损伤组织和微管。观察发现,腹泻后 2d 服药患者出现 HUS 的险下降 7% ~ 17%。

疾病预后

30年前HUS病死率高达50%以上,近年来已下降至5%~10%,病死率下降的因素早期发现轻症病例,早期诊断和正确有效的综治疗,特是与展了液净化技术和腹膜透析治疗有。但前HUS仍为急性功能衰竭中预后较差者,预后不良的因素有:家族性发病且反复发作者、显性遗传的病例、高龄、有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损害严重、贫血严重需多次输、透析不及时且伴有感染者,组织上有广泛皮质坏死和(或)小动脉病变者,都易发展为终末期肾衰

疾病预防

本病为多病因发的疾病,对遗传因素所致的HUS无有效预防措施,对大肠埃希杆菌 O157∶H7发HUS者,要避免食用污染或未透的牛肉、加热不充分的汉堡面包、发霉香肠等,而大肠埃希杆菌 O157∶H7 疫苗的发,将对预防典型 HUS 的发生起一定作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