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手足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数患者病情过良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发生无菌性膜炎、脑干炎、神经源性水肿及急性弛缓性瘫痪等并发症,要发生在小于3岁的婴幼儿,造成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被喻为21世纪的“脊髓灰质炎”。书 : 肠道病毒71型手足病 作 者:周伯平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ISBN: ......
目录

版权信息

: 肠道病毒71型手足病 作 者:周伯平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ISBN: 9787117113168

本: 16

定价: 115.00 元

内容简介

肠道病毒71型手足病》共分15章,重点阐述了EV71型手足病的流特征、病原、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容。该书是一本容翔实、图文并茂的新发传染病专著。肠道病毒71型手足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数患者病情过良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发生无菌性膜炎、脑干炎、神经源性水肿及急性弛缓性瘫痪等并发症,要发生在小于3岁的婴幼儿,造成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被喻为21世纪的“脊髓灰质炎”。

自1969年首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一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手足病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EV71型病毒以来,手足病在世界各地曾出现多次大流。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利等国家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为要临床特征的EV71型手足病流,并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997年以来,EV71感染为手足病在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大规模暴发流。1998年中国台湾发生迄今最大的一次要为EV71型手足病流,共报告129106例手足病或疱疹峡炎病例,其中重症患1405例,死亡78例。中国地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及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EV71型手足病的发生和流。特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本病流有蔓延增多趋势。2008年3月10日至5月31日短短时间安徽阜阳共报告手足病7470例,共发现111例重症病例,其中死亡23例,病死率0.31%。

病传播途径复杂,前尚缺乏安全有效的疫苗与抗病毒治疗药物。这给本病的预防控制及重症患儿的救治带来严峻挑战。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及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等单位的60多位从事一线临床和研究工作的专家和科研人员认真总结在本病防治过程中的理论技术和实践验;同时阅读大量国外有文献资料,充分吸收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同编著了《肠道病毒71型手足病》一书。

编辑推荐

在《肠道病毒71型手足病》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力求使《肠道病毒71型手中部病》容全面丰富、新颖实用、深入浅出。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一手足病的概念与定义

一、手足病的定义:

二、EV71型手足病的定义

第二手足病的发现与病原体确认过程

一、手足病的发现

二、EV71型手足病的发现

三、EV71、CoxAl6及其他肠道病毒在手足病病原中的地位及其相互

第三手足病重大流事件及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和影响

一、全球重大流事件

二、国重大流事件

三、对婴幼儿和儿童健康的危害

四、对家、社会、政府部门和济的影响

第四防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防控措施及其局限性

二、存在问题

第五展望

一、今后研究重点

二、对疫苗研究前景与疾病控制的展望

第二章病原

第一EV71型的发现与分型

一、EV71型的发现

二、人类肠道病毒清分型及EV71与其他肠道病毒的亲缘

第二病毒的结构与理化特征

一、EV71型的结构

二、理化特征

第三病毒的分子生物特陛

一、EV71基因结构及其编码蛋白

二、EV71病毒的感染与复制

第四EV71的分离培养

一、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的优势

二、病毒的细胞培养

第五EV71的免疫特征

一、非特异性免疫

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第六EV71的致病毒力决定结构

一、所致疾病

二、病毒的毒力决定结构

第三章流

第一概况

一、全球流概况

二、国概况

第二传染源

第三传播途径

一、粪一途径(消化道传播)

二、接触传播

三、呼吸道传播

四、水源传播

五、医源性传播

六、母婴传播

七、虫媒传播

八、特殊交通工具传播

第四易感人群

一、易感人群

二、病后的免疫力

三、预防和控制

第五特征

一、流

二、人群分布

三、年龄分布

四、地区分布

五、流

六、近年EV71型手足病的流特征

第六影响流的自然与社会因素

一、生物因素的影响

二、候环境的影响

三,社会济因素的影响

四、人因素的影响

五、宿因素

六、病毒因素

第七清流

一、清流定义

二、常用的检测法和结果判定

三、清流的应用

第八分子流

一、EV71基因分型和全球分布

二、EV71基因树状结构分析

三、分子流调查的意义

第四章发病机制与病理

第一病机

一、EV71致病的病原基础

二、EV71致病的宿因素

三、EV71入侵与中枢神经系统致病机

四、EV71致神经源性水肿的发病机

五、EV71致多脏器功能损害的发病机

第二病理变化

一、中枢神经系统

二、

三、其他器官

四、分子病理

第五章临床表现

第一潜伏期

第二症状和体征

一、一般表现

二、重症表现

第三临床特征

一、EV71感染的一般临床特征

二、重症EV71感染病人的临床特征

三、EV7l感染中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

四、EV71子宫感染

第四临床分期

一、前驱期

二、手足病/疱疹峡炎期

三、神经系统受累期

四、衰竭期

五、恢复期

六、后遗症期

第五临床分型

一、告通型

二、重型

三、危重型

四.非典型

第六章并发症和后遗症

第一呼吸系统并发症

一、神经源性水肿

二、间质性肺炎

三、气管肺炎

第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第三神经系统并发症

一、无菌性膜炎

二、

三、脑干

四、急性弛缓性瘫痪

五、吉兰一巴雷综

第四其他并发症

一、肠出

二、

三、宫感染

四、急性肾衰

五、其他并发症

第五后遗症

一、后遗症的定义

二、后遗症的发生率

三、后遗症的类型及发生机制

四、后遗症的预防

第七章实验室检查

第一三大常规检查

一、常规检查

二、尿常规检查

三、粪便常规检查

第二生化检查

一、功能检测

二、水电解质检查

三、酶检测

四、凝、DIC初筛检查

.第三分析

一、分析项及临床意义

二、分析的判断步骤

三、分析的临床应用

四、分析注意事项

第四检查

一、样本的采集

二、检测

三、采集注意事项

第五免疫检查

一、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二、体液免疫测定

第六液检查

第七病毒分离和培养

一、标本的采集

二、样本的运送

三、病毒的分离鉴定

四、生物安全

第八分子生物检测

第八章影像及特殊检查

第九章诊断与鉴诊断

第十章治疗

第十一章典型病例介绍

第十二章预后

第十三章中医诊疗与预防

第十四章临床护理

第十五章预防

……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肠梨形鞭毛虫病

下一篇 虫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