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肠梨形鞭毛虫病

鞭毛虫病,是由鞭毛虫所致的腹泻消瘦养吸收不良性疾病,遍及世界各地,温暖潮湿地区尤为普遍,全世界感染率1%~30%,儿童感染率更高,达50%~70%,在我国分布亦甚广泛,多数是在发病,但在特殊情况下,常因旅游而感染贾第虫病造成暴发流,故有“旅游者腹泻”之称。鞭毛虫为单细胞原虫、发育过程简单,包括滋养体和包囊两个生活期。一般在硬度正常的粪便中只能查到包囊,滋养体可在腹泻时发现。......
目录

病因

鞭毛虫为单细胞原虫、发育过程简单,包括滋养体和包囊两个生活期。一般在硬度正常的粪便中只能查到包囊,滋养体可在腹泻时发现。感染要是因为吞食成熟四核包囊,被吞食的包囊酸作用,在十二指肠脱囊而成滋养体,包囊的抵抗力很强。据统计,一次腹泻粪便中滋养体可超过140亿个,在一次正常粪便可有包囊3亿个,另有人统计一昼夜可排包囊9亿个。

临床表现

人体感染鞭毛虫病后,潜伏期平均为1~2周,最长者45天。相当一部分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成为带虫者,有出现轻微症状者,亦有出现严重症状者。据发病的缓急和病程长短,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感染者

常表现为爆发性腹泻水样便、恶臭、便及黏液便少见,可与阿米巴和细菌性痢疾。大便每日3~10次或更多,伴上部或脐周疼痛厌食恶心呕吐腹胀明显。镜检可找到脓细胞,红细胞及滋养体或包囊一般急性期历时3~4天。

2.亚急性或慢性感染者

表现为间歇性稀便,持续数月或数年。儿童久病不愈可致养不良、贫血发育障碍等。如寄生道系统,可出现胆囊炎或管炎。若不及时治疗,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长达数年。

3.发病症状可分为全身症状道系统症状和肠症状3类。

(1)全身性症状

1)神经症状失眠头痛、乏力、眩晕、眼发黑、出汗、神经兴奋性增强、反射亢进等较为常见。

2)甲状腺机能失调曾有人发现部分(15.5%)鞭毛虫病患者的甲状腺机能有改变,其中以甲状腺机能亢进占大多数,基础代谢增高16%~20%,部分患者可增高30%,因而也会产生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2)道系统症状

鞭毛虫病在道系统寄生,可以胆囊炎及管炎。症状部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嗳部烧灼感、肿大、有压痛,进食油腻时加重,有时可出现黄疸

(3)肠道症状

1)十二指肠炎型有似十二指肠溃疡样疼痛,伴有纳差压等。X线检查多显示球部变,甚至有溃疡征。抗虫治疗后可以消除上述症状

2)急性或慢性阑尾炎型症状与一般阑尾炎相似。切除的阑尾,呈炎性病变,黏膜有时可见溃疡,绒毛间可发现大量滋养体。

3)结肠炎型症状部钝痛,阵阵加剧,伴恶心呕吐腹泻,常被误诊为痢疾

4)直肠乙状结肠炎型与一般直肠乙状结肠炎同。用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弥漫性充水肿、严重者有溃疡溃疡表面覆有渗出性假膜。

检查

从粪便中查到滋养体或包囊是临床常用的简单可靠的诊断法。

1.粪便检查

是最常用的法,分为直接涂法和浓集法两大类。

(1)急性期或间断发作期本期病员粪便多呈水样或糊状,滋养体极易死亡而趋崩解,所以检查时应取新鲜标本湿(生理盐水),为了保持滋养体的活力,送检的标本应注意保温。镜下观察多可见到处于活跃运动状态的滋养体,依此据即可做出诊断。

(2)亚急性期或慢性期此期病员粪便已基本成含包囊,一般采用2%的碘液直接涂法即可确诊。为提高检出率,亦可采用硫酸锌浮聚或醛-醚浓集等法。由于包囊排出具有间断性,采用隔日查一次,连续查三次的法,可大大提高检出率。

2.小肠液检查

临床疑有本病而粪便中未查到虫体时可进十二指肠流或胆汁镜检。但此法患者较痛苦,不易接受,现多采用囊法。

3.小肠组织检查

对粪便和小肠液检查均显示阴性的可疑病例,可利用镜在小肠屈氏韧带(Treitz韧带)附近摘取黏膜组织,进初检,或固定后,用革兰(Giemsa)染色。染色的鞭毛虫着紫色,肠上皮细胞呈红色,依此可将二者鉴来。此法简便易,效果好,患者容易接受。

4.免疫诊断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鞭毛虫病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的阳性率为71.1%~98.9%。

(2)间接凝(IHA)试验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诊断法,具有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不需要复杂设备和特殊试,是诊断鞭毛虫病比较好的法,阳性率达73.4%。

(3)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阳性率比IHA高,达66%~97%,有症状者IFAT阳性率比无症状者,在诊断鞭毛虫病面有很强的特异性,无假阳性反应。

(4)对流免疫电泳(CIE)试验是检测鞭毛虫病患者粪抗原的有效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其特异性较强,但其敏感性较ELISA与IFAT法为低。

诊断

本病需与其他原因起的腹泻相鉴,如细菌性腹泻,阿米巴肠病等。

肠阿米巴病不应忽视,因阿米巴病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该病起病较慢,中毒症状较轻,容易反复发作,肠道症状痢疾腹泻轻重不等,故对肠道紊乱或痢疾腹泻病因尚未明确,或磺胺药,抗生素治疗无效应疑为本病。确诊前做粪便检查:①活滋养体检查法;②包囊检查法。

治疗

本病的治疗要采用药物疗法,对急性期病员除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外,还应采用服或静补液,以免造成体液过多丢失。

1.甲硝唑

服,10天为1疗程,休息7天后可重复治疗。

2.甲硝磺酰咪唑

  1次顿服,治愈率达88.8%,用药两次治疗者治愈率接近100%,副作用少。

3.硝基吗咪唑

成人每日2次,5天为1疗程,儿童量酌减。

4.呋喃唑酮

是一种有效的抗鞭毛虫药物,量:成人每日四次;儿童,分四次服下,连服7~10天,治愈率可达85%~90%。

5.巴龙霉素

本品为一种非肠道吸收氨基糖苷,其药效低于其他药物,但因其肠道吸收量极低,毒副作用小,常用于孕期感染蓝氏鞭毛虫患者的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