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异位
病理病因
发病原因
胚胎的第12周,前列腺囊形成,尿道前列腺的内胚层细胞的外突形成前列腺原基,这些原基分成5组,构成前列腺的原始叶,这些原始叶至成年期才合并,其界限消失,除了上述的前列腺原基以外,中肾旁管以及中肾管退化后的一些残余组织在膀胱颈等部位形成与前列腺性质相同但较小的尿道上皮旁支,这些较小的旁支,通常在生理上无功能,不发育成前列腺,但在某一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它们可能进入发育状态,引起前列腺异位的发生。
发病机制
前列腺异位发育的因素,尚不十分清楚,胚胎期环境因素的作用所致的发育缺陷,青春期前的性激素刺激等,可能在前列腺异位的发生机制上起着某种作用。
Gutierrez和Nesbit认为其发生有3种可能性:
症状体征
前列腺异位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血尿、尿频或排尿梗阻。Butterick(1971)总结报告的一组68例尿道内前列腺异位患者,96.5%有血尿,年轻的男性血尿病人必须考虑该病的可能性。其次为尿频和排尿梗阻,有时血凝块堵塞可导致急性尿潴留。盆腔内的前列腺异位一般病史长,体积大,多于压迫膀胱或膀胱颈部引起排尿梗阻后发现。
相关检查
膀胱B超或CT检查可发现膀胱内的充盈缺损,与膀胱肿瘤不易鉴别,其鉴别依赖于尿道膀胱镜检和活体组织检查,镜下异位的前列腺组织较小,常单个发生,色稍黄,无乳头形成,表面光滑,尿道内的前列腺异位镜下呈息肉样,活体组织检查可明确性质。
诊断方法
并发症
由于正常的前列腺组织位置改变,故可造成前列腺液的分泌减少,或者无分泌,排精数量减少,同时由于其对精细胞的营养作用,也可以造成精子的活动力下降,液化时间延长,精子数量减少等,故临床上可并发不孕不育症,故本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尽早手术治疗。
疾病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