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雅司病

雅司病是由雅司螺旋体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为雅司螺旋体,亦称纤细螺旋体,态似梅毒螺旋体,体长10~13μm,螺旋紧密,能活泼运动,在体外不能生长,于特殊培养基中能存活数日而不能增殖。能在~70℃干低温存毒力多年。为病人,青少年多见,系接触传染,雅司螺旋体由外伤处侵入人体而感染,并非由性交传染而非性病。本病流于中非、南美、东南亚一些热带地区,偶也见于温带,我国原无此病,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
目录

病因

为病人,青少年多见,系接触传染,雅司螺旋体由外伤处侵入人体而感染,并非由性交传染而非性病。本病流于中非、南美、东南亚一些热带地区,偶也见于温带,我国原无此病,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曾流于江苏北部淮阴一带及其邻近地区。解放后大力防治,加上群众生活改善,卫生状况改善,本病在60年代中期即已基本消灭。

临床表现

本病发展分三期。

1.第一期母雅司期

感染后潜伏期约为2~3周,在潜伏期病人感头痛、倦怠及发热,在螺旋体入侵处出现丘疹,渐增大为结,上覆有厚薄不一的深褐色痂,常单个,如杨莓大,质硬如橡皮,间有扩大或增殖成或环肿,或溃破成边缘微高的浅溃疡,上覆厚痂,直径可达3~4cm,有痒或痛感,称母雅司,在其周围可出现一些同样但较小的损害,呈卫星状,上可结痂,除痂后表面似杨莓状。本期损害脓液中有大量螺旋体。母雅司多见于面和四肢暴部位,尤以下肢为多,病程慢性,数月后愈遗留萎缩瘢痕。可发生膜炎,特在儿童。

2.第二期雅司疹期

发生于母雅司出现1~3月后,此时有些病例母雅司尚未愈,常伴有畏寒发热纳差和全身酸痛等。皮疹要有两型,一种为玉米至黄豆大小结型,呈或不规则,表面覆以干灰色薄痂,较密但疏而对称分布全身,以躯干和四肢为多。另一种为杨莓大结型,上覆黄色或深褐色厚痂,除痂后表面似杨莓状,有少许渗液或出,质硬如橡皮,有压痛。数仅10余个至数10个,要分布于头部和四肢外侧,躯干少许,两型损害去痂后的浆脓性分泌物含大量螺旋体。第二期雅司数周或数月后损害可消退不留痕迹,或发生色素沉着。二期雅司局部淋巴结肿胀,但不化脓。 二期复发雅司疹,在第二期雅司疹愈后,也有二期复发雅司疹,也有两型:一种似上述的大结型,但常反复出现新疹,使有些病例整个发新结及不同时期的老结和瘢痕,二三十个混杂排列,病期达二三十年不愈。另一种为不同时期的大小不一的状损害,每约10余个黄豆大或更大的脓疱疮样损害,有的密集成群,有的排列成环,有的已愈,有的刚发,可同时见到3~5。医教育网

3.第三期溃疡性坏死期

发生在感染后5~6年,损害为结,数个或10余个,排列成,环,多环状或匐性,溃破后溃疡,具凿缘,不甚规则、见于、腿部屈侧,覆有少许浆液和厚痂,愈后留下萎缩性或肥厚性瘢痕,其下长常同时受累及,产生膜炎,质疏松,甚至腔隙成。上穿孔或破坏者也偶有所见,病程慢性,可数年不愈。

检查

1、螺旋体检查 :从皮疹渗出液找病原体,除去皮痂钝刀轻刮,以玻接取清,薄作硝酸银染色或用黑地映光法,显微镜下可见到许多螺旋体,雅司螺旋体态与梅毒螺旋体相仿,但无特殊运动。

2、检查: 发病1~2月后清反应(华氏,康氏反应及螺旋制动实验)均为阳性。

3、与梅毒组织病理极为相似,用镀银染色法可在第一,二期损害的表皮棘层见有大量雅司螺旋体,雅司与梅毒组织病理要不同之点在于雅司损害的真皮管变化较梅毒轻微,或无管改变。

4、据临床需要选择X线胸,X线电图和B超等检查。

诊断

病前有与病人密切接触史,或流区居住史,具典型皮疹,诊断不难,一、二期损害可查螺旋体,发病1~2月后清VDRL或USR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梅毒,前者有冶游史和性病史,损害的分布与态和本病不同,可予区

治疗

早期治疗,预后良好。周期性复发,迁延多年,有的亦有自愈。   

专家们认为雅司病很容易得到控制并可能被除,因为:该疾病只发生在人类身上; 只剩下少数局限性病灶; 已具备一种济有效的强力治疗办法,只需注射一长效苄星青霉素; 临床诊断可靠,仅需对卫生人员稍作培训; 过去验表明,在一些国家可以除该疾病。最近,印度除了雅司病

采用苄星青霉素G,240万u肉1次注射,10岁以下儿童注射120万u,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500mg,每日4次,共2周,儿童量酌减。疗程视病情而定,原发或继发损害的早期,一般为4~6月,而继发损害的后期,则需6~12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芽生菌病样脓皮病

下一篇 荔枝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