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

高免疫球蛋白E综征即Job综征,又称姚皮炎征、慢性肿病变异型(Granulomatous disease variant)、Buckley综征等。本病征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的少见疾病。1966年Davis以“Job综征”为病报告2例,1971年Pabst指出本病清IgE增高,1974年Hill又发现本病还有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降低。(一)发病原因本病征病因未明。为常染色......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征病因未明。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很大的变异性,多认为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征的一个分型。可能由抗葡萄球菌IgE水平增高、抗葡萄球菌IgG水平降低、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改变、病人对抗病能力降低以上任一因素起。

(二)发病机

前有推测为由于存在T细胞缺陷,导致部分有γ-干扰素生成减少,最终影响IgE生成调和其他免疫功能。

该病免疫异常尤为突出,包括液、脓肿中嗜酸性细胞增高,粒细胞趋化功能缺陷,T细胞亚群异常,抗体产生不足和细胞因子分泌异常。这些免疫改变均为非特异性;其他与免疫的表现有特殊面容,关节过度伸展,多发性骨折颅骨缝早。因此,本病为多系统免疫受损性疾病。

有人对本病征患儿IgE的成和调做过较深入的研究,发现其IgE的成不依赖于淋巴因子(IL-4,IL-6)及T/B细胞的相互作用,而是分化成熟的B细胞对调信号不敏感。但也有人提出不能排除HIES患者体有IL-4绝对或相对过多,只不过是尚未被检测出来而已,有促进IgE的产生。

由于患儿缺乏产生抗葡萄球菌IgG的能力IgE作为替代抗体,大量覆盖在肥大细胞表面,在金黄葡萄球菌抗原存在下激活过敏反应,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麻痹嗜中性多核白细胞(PMNC),使之不能抵抗葡萄球菌,产生炎症及迅速脓肿。这些表现在肥大细胞丰富的面部等区域尤为明显。反复炎症发作使结缔组织增生,尤其在周、、眼等部位,因而产生HIES患儿特有的粗陋面容。

注释:IgE是指清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分子量为196,000,由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组成,它是由鼻咽,扁体,气管肠粘膜等处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是起I型变态反应的要抗体,最明显的基本生物特性是亲同种细胞性,人的IgE只能使人及猴的细胞致敏,而不能使其他动物过敏,IgE是免疫球蛋白中对热最不稳定者,在5种免疫球蛋白中,IgE半衰期最短,并且具有最高的分解率和最低的成率,因此清中含量最低,正常人清中IgE值约为0.1~0.9mg/ L,通常男性略高于女性,过敏体质或超敏患者,清中IgE明显高于正常人,外源性哮喘患者较正常人高数倍,故IgE在清中含量过高,常提示遗传过敏体质,或I型变态反应的存在。

症状

本病征起病年龄多在生后1~8周,男女均可发病。但多见于白种人的女婴,尤其是皮肤色白皙,毛发红色的女婴。皮肤初发症状类似于异位性皮炎慢性湿疹,剧烈瘙痒。80%患者有湿疹的表现,常发生在异位性皮炎的好发部位,面部常持续受累,病程慢,发生年龄早,2个月到2岁。许多皮损类似于丘疹痒疹,可以有手掌足部位的角化。也可发生鳞病,荨麻疹,哮喘和皮肤黏膜的念珠菌病。易继发葡萄球菌性感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疖,和反复发生的脓疡。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脓胸脓肿慢性鼻炎和反复发生的中耳炎也很常见。关节常过度伸展,易伴指养不良。

1.皮肤表现 皮损类似于异位性样皮炎慢性湿疹皮炎,剧烈瘙痒,但分布和性质不同,系生后不久即出现的首发症状。呈丘疹丘疹水疱性皮疹,边界清楚,有瘙痒。搔破处易发生葡萄球菌化脓性感染,表现为疖、及所谓复发性“性”葡萄球菌脓疡。皮损分布于头面部、后及躯体伸侧面,头部可有毛囊炎、头、口腔周围及沟可有脓疱结痂屑。眼部发生睑缘炎等。其严重程度与季,其皮疹尤其是周围的皮疹可终生不退。皮肤活检可见表皮有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伴表皮疱疹

2.感染特征 所有患儿均有反复严重感染史,常发生在生后3个月以,生后第1天即可发生反复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常见皮肤冷脓肿、反复发作的肺炎气管炎等。其致病菌常见金黄葡萄球菌及嗜清感杆菌。可有大疱、脓胸气管扩张等并发症。此外还可常见的感染是中耳炎、慢性鼻窦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也可见非细菌性感染如白色念珠菌、卡氏囊虫感染,带状疱疹、皮肤疱疹疱疹角膜结膜炎等。

3.其他表现

(1)有特殊面容,颅骨缝早、乳落为本症特点,72%的高免疫球蛋白E综征于8岁时能保留乳,恒未萌出或乳与恒同时存在,成双排。70%~90%患儿有粗陋面容,宽梁、突及颊部与下颌比例不称(半侧肥大)。

(2)生长发育迟缓、质疏松、反复性骨折、指甲萎缩、关节过度伸展、红色头发、毛孔增大,沉增快等。

(3)异常 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不正常是该病患者较为常见的现象,体现在大脑局灶性T2高信号这一显著特征。

4.特殊表现 大多数患者是发病例,家族系谱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表现程度各不相同。而该病独特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变异型患者无骼和牙齿异常。

HIES的诊断标准:

1.临床特点 生后反复慢性湿疹皮炎,反复皮肤冷脓肿,反复部严重感染。

2.清IgE明显升高,大于正常值的10倍以上(>4.84μg/L,或>2000U/ml)。清中抗金葡菌IgE及抗白色念珠菌IgE阳性。嗜酸细胞绝对及相对计数(比率)增高。

凡有上述临床表现者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清多克隆IgE增高和嗜酸性细胞增多为高免疫球蛋白E综征最有力的实验室依据,但清IgE增高也见于异位性(atopic)皮炎

诊断

实验室检查:

1、贫血

2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升高;

3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多。

免疫检查,可有多种免疫异常表现:

1、外周 末梢及局部嗜酸细胞增多,可高达白细胞总数的55%~60%,即超过一半以上。

2、清IgE增高 明显增高(>4.8mg/L,即>2000U/ml)且水平稳定,一般正常情况下位30-600u/ml。

3、抗体反应 对抗原刺激的反应能力低下,迟发型皮肤试验多呈阴性反应。清中可查出高水平的抗金黄葡萄球菌特异性IgE;有报道21例高免疫球蛋白E综征的白喉伤风抗体反应低下;嗜流感杆菌荚膜多糖抗原的抗体反应也不足,多为IgG2亚类缺陷。在体对回忆抗原缺乏迟发型超敏反应。高IgE综征常伴IgG4亚类增高;抗IgE的IgG抗体存在;含有IgE的免疫复物存在。在体外对可溶性抗原及同种异体抗原缺乏淋巴细胞增生反应。

4、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趋化功能缺陷 部分病例伴有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低下,但反复检测趋化功能,时而低下时而正常。趋化功能低下可能与炎症细胞达到感染部位延迟而成冷脓肿

5、细胞免疫 多数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正常,但部分病例对念珠菌、链激酶-链道酶、伤风类毒素的增殖反应低下;混淋巴细胞培养增殖反应缺乏。CD45RO T细胞数量减少。T细胞产生IL-4的能力可能正常,而伴有过敏体质者则IL-4增高;产生IFN-γ明显下降,可能是导致高IgE血症和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的原因。

6、清补体值正常。

常须做X线检查、B超检查、电图等检查。

治疗

前本病征的治疗仍处于验治疗水平。常以二氯苯甲异恶唑青霉素(Dicloxcillin)预防金黄葡萄球菌的感染。也可使用其他抗生素或SMEco对症处理。现新有报告应用转移因子有效。

1、一般疗法

(1)加强护理和养,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预防感染:应注意隔离,尽量减少与病原体的接触。免疫调整左旋咪唑的使用可使患儿感染机会明显减少,常用量为1~2mg/(kg·次),每周用2次,连续服用3~6个月。

2、抗感染疗法 由于吞噬细胞本身和吞噬能力缺陷,机体无法杀灭感染的细菌,因此,一旦发生感染,应针对病原菌选择广谱的杀菌性抗生素治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对控制慢性肿病的感染有一定的效果。除此之外,静注射丙种球蛋白(IVGG)亦可使感染有所缓解。

3、免疫替补疗法

(1)输注粒细胞:针对粒细胞吞噬杀菌功能的缺陷,可通过输注粒细胞起到暂时的替补作用,尤其是应用细胞分离器获得的白细胞悬液中含有更多的粒细胞(1010的细胞数),可供临床使用。

(2)浆置换:指将患者的入一个浆置换装置,将分离出的浆弃去,补充一定的新鲜浆或者代用品,来帮助清除体可溶性免疫复物及部分抗体。先天性调理系统缺陷可起一些反复感染,应用新鲜浆可以纠正,故该疗法是治疗本病症感染的有效法。在前10天作5次置换治疗,以后据病情可每周进1次,每次10~20ml/kg,对严重感染的病例,可输入调理蛋白,通过加强对病菌的调理作用,促进机体对病菌的识,吞噬和清除作用,从而达到控制感染的的。浆置换可改善白细胞趋化作用及淋巴细胞的增生反应,不仅能控制重症感染,对湿疹皮炎角膜结膜炎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必要时可与IVGG同时使用。

(3)阿地白介素(白细胞介素-2)

(4)骨髓移植:此为本的疗法。

4、其他

(1)有人张用复人类IFNr,可使患儿单核细胞趋向作用明显改善,IFNγ还可抑制IgE产生,增加吞噬细胞钙离子水平。

(2)先新发布治疗报告:应用转移因子治疗将取得成效。

预防

1、孕妇保健 由于一些免疫缺陷病的发生与胚胎发育不良密切相,加强孕妇保健特是孕早期保健十分重要。当孕妇受到放射线照射、接受某些化药物的治疗或发生病毒感染(特风疹病毒感染)等,将可能损伤胎儿的免疫系统,特是在孕早期,将使包括免疫系统在的多系统受累。因此,孕妇保健应做到:

(1)孕妇应避免接受放射线;

(2)慎用一些化药物,注射风疹疫苗等,尽可能防止病毒感染;

(3)加强养,并及时治疗一些慢性病

2、遗传咨询及家族调查 虽然大多数疾病不能确定遗传式,但对确定了遗传式的疾病进遗传咨询是很有价值的。如果成人有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将提供他们子女的发育危险性;如果一个小孩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性联免疫缺陷病,就要告诉父母亲,他们下一胎孩子患病的可能性有多大。对于抗体或补体缺陷患者的直系家属应检查抗体和补体水平以确定家族患病式。对于某些已能进基因定位的疾病,如慢性肿病,患者父母、同胞兄妹及其子女均应做定位基因检测,如果发现有患者,同样应在他(她)的家成员中进检查,患者的子女应在出生始就仔细观察有无疾病发生。

3、产前诊断 某些免疫缺陷病能进产前诊断,如培养的羊水细胞酶检查可诊断腺苷氨酶缺乏症、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症及某些联免疫缺陷病;胎儿细胞免疫检测可诊断 CGD、X-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严重联免疫缺陷病,从而中止妊娠,防止患儿的出生。高免疫球蛋白E综征相对少见,约1/3有家族史,由于男女均可发病而且非每代均有病人,因此本病征可能属不完全外显性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及早给予特异性治疗和提供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甚至宫治疗)非常重要。

4、饮食保健

(1)多吃富含维生素A、B族及维生素C的食物,如子、苹果、西红等水果蔬菜。

(2)多食用可增加免疫功能的食物,如香菇蘑菇木耳银耳等。

(3)多食粗纤维的食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