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药物性皮炎

小儿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又药疹,是药物各种途径(服、注射、吸入或塞入等)进入体起的皮肤或黏膜反应,严重者可伴有全身性损害、脏损害,甚至死亡。药物性皮炎无传染性,儿童患病比例为0.01%,易血症红皮病、过敏休克等并发症。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1%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血症红皮过敏休克......
目录

疾病常识

简介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1%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血症红皮过敏休克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

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7-30天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复方青黛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10000元)

温馨提示

多数预后良好,但重症药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增加死亡率;过敏休克未能及时成功抢救亦易至死亡。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药物这个外因中有药物中的杂质,量,种类,用药途径,聚积作用及抗原性等诸多因素与药疹发生有一定系,但相比之下,药物的抗原性是起药疹最重要的原因,药物性皮炎系指药物通过服,注射或的途径进入机体后,起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药物变态反应指以药物为变应原而发的变态反应,药物是药疹发生的外因,这是不言而喻,众所周知,药物大多数是小分子化物质,只能算是半抗原,它必须与机体蛋白质结后变成全抗原,这时药物才具有抗原性。

药物性皮炎的药物有四大类:

1.解热止痛药 其中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类发病最多,如阿司匹林,索米痛,安乃近。

2.磺胺类药 以SMZco起的居多。

3.抗生素青霉素起的最多,特是氨苄西林。

4.镇静安眠及抗癫痫类 如巴比妥,苯妥英钠

其他药物如呋喃唑酮(痢特灵),清制品,近年来中药起的药物过敏也逐渐受到重视。

(二)发病机

其发生机制与变态反应相同,某些药为完全抗原,如伤风抗毒素,白百破疫苗等,多数药物是非蛋白质,称为半抗原,当其侵入人体与体组织蛋白(又载体蛋白)以共价键结为不可逆的稳定的半抗原-蛋白复物,变成完全抗原,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抗体,此类抗原抗体产生变态反应表现在皮肤及黏膜上,即造成药物性皮炎,以后每遇同样药物,即使是极少量也可出现皮疹。

药物变态反应的表现不属于药物的药理作用,与量和毒性反应无,发病只限于少数致敏状态的人群,有一定的潜伏期,以皮肤发疹型为例,第一次用药后,过4~20天(平均为8~10天)的致敏期,处于潜在性变应状态,无症状,如继续用药,则4~5天后,发生为变态反应,如过去用药已使机体处于变应状态,再次用药,则24h之发生反应,有的个体可以耐受某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一旦体发生某种改变时,反应可在数分钟至24h出现,发生了某些药物的变态反应,就有可能存在对化结构相近似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发生交叉过敏,还可发生多价过敏,即在药物皮炎的极期,对于一些结构式不同的药物,也发生过敏,因此在药物治疗中应予以注意。

变态反应机制也可发药物皮炎,指药物的固有药理,毒性反应不耐受等。

患者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包括药物)后,由于表皮发生特异性敏感作用而出现皮疹,称为接触性皮炎

预防

严格掌握各种药物适应,副作用,正确使用药物,避免发生过敏反应,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再次使用致敏药物。

并发症

血症红皮病、过敏休克

出现的并发症毒性、毒性、血症肺炎衰、红皮病、压、化脓性扁体炎、过敏休克等,以下介绍临床中常出现的3种:

1.血症:多发生在病情极重,未得到及时治疗情况下发展而来的重症。由于病原菌侵入环,并在其迅速生长繁殖。多发生在患者全身情况差和病原菌毒力大、数量多的情况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

2.红皮病:又称剥皮炎,临床表现为潮红、屑,累及全身或大部分皮肤表面。前认为本病是对一些皮肤病或药物的反应状态,或可能并发于病、淋巴脏恶性肿

3.过敏休克:机体对药物或某些生物制品等过敏起的一种强烈的全身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注射青霉素起的过敏休克。临床特征为,短时间出现皮疹、水肿压下降、呼吸困难等。

诊断方法

症状

常见症状

鳞屑 猩红热样皮疹 发热伴有皮疹 团 低热 声门水肿皮炎 丘疹 类似荨麻疹的皮...

药物皮炎的临床现象是错综复杂的,一面,不同的药物可起同样的皮疹;另一面,一种药物又可以起多种皮疹。

1.不同类型药疹

(1)固定型药疹:在国常见,指在同一部位反复以同一式发生的药物皮炎,是药疹中较常见的,典型皮损为水肿紫红色斑,边缘清楚,其上可有小水疱,如在口腔或外生殖器部位,表现为糜烂及红斑,每次发生在原部位并逐渐扩大,也可在其他部位有新皮损发生,消退后留色素沉着,如再服药时原色素斑明显发红,偶遇皮损广泛的病人可伴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常由磺胺药物,巴比妥类,吡唑酮类,解热止痛类药物酚酞及抗生素四环素青霉素奎宁等药起。

(2)荨麻疹型药疹:指由药物起的荨麻疹,其典型皮损为大小不等团,常常自头面部迅速波及全身,可伴有低热,腹痛胸闷等,部分可伴有神经水肿,常由青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链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疫苗,酶类,胰岛素等药物起,伤风抗毒素可起迟发性荨麻疹,在注射7天左右才发生。

(3)麻疹样红斑:为在或密集的红色丘疹,或帽针头至米粒大小丘疹,躯干,四肢皮疹明显。

(4)猩红热样红斑:初起为大小不等状红斑,从头部始,迅速融,向躯干,四肢发展,剧烈瘙痒,1~3周后,发生糠秕样或鳞屑,常由磺胺类药物,链霉素,巴比妥,青霉素链霉素,解热止痛药,吡唑酮类,保泰松,对氨基水杨酸,灰黄霉素等起。

(5)少见的类型有:玫瑰糠疹样,痤疮样,苔藓样药物性皮炎脱发,色素沉着,紫癜湿疹样型药物皮炎,住院治疗的小儿药疹以荨麻疹型最为常见,其次为麻疹猩红热样发疹型药疹,重症药疹排在第3位,以后依次为红斑型,固定红斑型及紫癜型等,致敏药物以抗生素最为常见,其次为解热镇痛药,磺胺药,预防注射癫痫药等。

2.药物和皮疹类型

各种药物的典型皮疹见下简述:

(1)青霉素过敏休克荨麻疹,管性水肿麻疹样,猩红热样疹。

(2)链霉素:固定型药物,多性红斑,剥皮炎丘疹性红斑。

3)磺胺:固定型药物,多性红斑,剥皮炎丘疹性红斑。

(4)阿司匹林:固定型药物,多性红斑,剥皮炎丘疹性红斑。

(5)呋喃唑酮(痢特灵):固定型药物,麻疹猩红热样疹,大疱表皮松解,荨麻疹样,性红斑,剥表皮炎,紫癜

(6)颠阿托品:固定型药疹,荨麻疹,管性水肿红斑,紫癜

(7)苯巴比妥氯霉素荨麻疹多环中间皮肤为发绀色,眼睑水肿,或涉及掌面及脚底的红色丘疹猩红热样疹及紫癜

(8)非那西丁:固定型药疹,猩红热样疹,麻疹样,多性红斑样,湿疹样,大疱表皮松解。

(9)普鲁卡因肛门瘙痒管性水肿

(10)砷:固定型药疹,荨麻疹,多性红斑,管性水肿

(11)铋:红斑,荨麻疹,瘙痒。

(12)溴:红斑,着色,角化,带状疱疹疱疹脓疱溃疡荨麻疹,剥皮炎,可因声门水肿或剥皮炎致死。

(13)水氯醛:齿着色,口腔炎,红皮症,猩红热样疹,红斑,荨麻疹及瘙痒。

(14)洋地黄痤疮状,结状,增殖型,少数呈大疱。

(15)麻黄碱:红斑,少数呈荨麻疹,丘疹,水疱及紫癜

(16)碘:猩红热样疹,红斑及丘疹

(17)猩红热样疹,红斑,湿疹样疹,紫癜

(18)鸦片痤疮样,结,水疱。

(19)酚:齿着色,口腔炎,猩红热样或湿疹样疹。

(20)奎宁:红斑,荨麻疹;水杨酸:固定型红斑,偶见渗出性。

(21)士的宁:红斑,猩红热样疹。

(22)清(包括白喉伤风抗毒素):红斑,荨麻疹,偶见麻疹样,风疹样或猩红热样疹。

(23)免疫抑制脱发口炎,皮肤指甲色素沉着。

检查

1. 常规:嗜酸嗜碱细胞可有升高。

2. 皮实验:将所致的致敏药物配成浓度,在前做皮注射0.1毫升,进观察,如出现团,浸润结极为阳性。

3. 被动转移试验:从待检查患者抽取1-2ml液,制备清,用注射器吸取0.1ml注射正常人的前,24h后,将可疑药物注射该敏感区,观察局部反应。一般5-30分钟后。若局部出现红斑、团即为阳性。服后数分至数小时局部出现红斑、团即为阳性。以此来找变应原的药物。

4. 嗜碱信报颗粒试验。

诊断鉴

诊断

药物性皮炎类似儿童时期许多疾病的皮肤症状,如麻疹猩红热,紫癜风疹红斑等,对原因不明的皮疹常须考虑药物性皮炎的可能,必须准确地了解服药史,潜伏期及皮疹的发展过程,否则难以确诊,依据服药史,潜伏期,临床表现和发展过程进分析,必要时需通过客观的实验法,确定致敏药物的种类,常可选用皮肤划痕及皮注射实验,斑贴实验,可做出诊断。

追问到用药史易于与其他病因起的荨麻疹,疱疹湿疹猩红热等相鉴

(1)荨麻疹: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一过性大小不等的局限性水肿团,伴有剧烈瘙痒.其没有脱皮及色素沉着,皮肤划痕试验阳性没有用药史,以此来区

(2)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伴有剧烈瘙痒,病程慢,易复发的特点,好发于夏季,没有用药史,没用药史,易于区

(3)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起,呼吸道传播而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也是儿科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该病临床上以发热峡炎、全身猩红热皮疹以及皮疹消退后可有脱皮屑,具有帕氏症、环苍白圈及草莓为特征,没有用药史。以此来区

治疗方案

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

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7-30天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复方青黛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10000元)

治疗

(一) 去除病因: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可尽可能改用其他化结构不同的药物。若反应石油服后即可发生的话,可采用洗、催吐、灌肠法。

(二) 加强排泄: 多饮水如无忌,可采用一些适当的利尿药或温和泻药

(三) 支持疗法:与一般的支持疗法相同,包括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功能以及必需的养供给。

(四) 药物疗法:非糖皮质激素治疗, 一般选用1-2 种抗组胺药, 维生素C 5~ 6 g+ 5% GS 500 mL 静滴注, 10%葡萄糖酸钙10 mL+ 25% GS 20 mL 静注;糖皮质激素, 用量一般是地塞米松5 mg/ d 或氢化可的松100- 200 mg/ d+ 5% GS 500 mL 静滴。重症药物性皮炎多使用糖皮质激素, 用量为地塞米松10 mg/ d 或氢化可的松200- 300 mg/ d, 同时加强支持疗法,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积极控制感染, 必要时加用抗生素治疗。注意药物的适应症及用量。

(五) 必要时输浆200-400ml,每3-4天一次。

(六)对全身泛发性药疹,特有广泛渗出、大疱及糜烂面时,加强护理和防止并发症尤为重要,同时须加强对口腔粘膜的保护和处理。

(七)防止继发感染,可酌情选用抗生素

(八)过敏休克患儿,应立即注射1∶1000上腺素,并静输入葡萄糖液及氢化可的松,必要时地塞米松也可加入葡萄糖液静推或快点。升压、氧吸入则与其他休克病人抢救相同。药疹,表明重症药疹时凝及抗凝之间的平衡失常,当功能障碍时,要注意栓前状态,警惕DIC的发生

预后   

多数预后良好,但重症药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增加死亡率;过敏休克未能及时成功抢救亦易至死亡。

护理

1.保居住环境的清洁,避免细菌入侵造成继发性感染。

2.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要常清洗,尤其是衣物、床单、被套、枕套等,避免长期沾染的大量细菌及尘螨。床上用品的质地要保持柔软透,长期使用的被褥要常曝晒,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比较好,保持被褥的干、整洁。常打扫室,避免灰尘的大量堆积,尤其是比较隐的角落,很容易造成细菌滋生的环境。

3.常打窗户通,保持室温度及湿度的均衡。在比较干的天可以用加湿器等工具均衡室湿度。

饮食保健

饮食上可由流质软食,普食逐渐过度,多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进食不宜太烫以减少粘膜损伤出口腔糜烂时先食用牛奶,米汤,蛋汤,嫩豆腐等流质素食,嘱患者尽量多进食。以补充所需养。 全身情况较差者,也可静补充,病情减轻时再改流质饮食。

1、宜食清淡食物;2、宜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3、宜吃大豆食品。

1.要少吃高脂肪食物;2.忌食辛辣刺激性调味品或食物;3.少饮咖啡,少;4.少吃油炸食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