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皮脂囊肿病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 ,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因皮脂腺聚积而囊肿。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粉历,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中文皮脂囊肿病英文:steatocystomamultiplex :多发性脂囊;皮脂囊病;多发性皮脂囊肿;复皮脂囊肿皮脂腺囊肿俗称“粉” ,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因皮脂腺聚积而囊肿。这是最......
目录

简介

中文皮脂囊肿

英文:steatocystomamultiplex

 :多发性脂囊;皮脂囊病;多发性皮脂囊肿;复皮脂囊肿

概述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 ,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因皮脂腺聚积而囊肿。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粉历,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

病因

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容物膨胀而成的潴留性囊肿。囊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并非真性肿

症状

囊肿可以很小,出现在身体征何部位,皮脂腺囊肿好发于头面部,最常见于头皮、双部或阴囊囊肿多为单发,体积大小不一, 小者如豆粒,大者直径可达7~8cm。呈,硬度中等或有弹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较硬并能在皮肤移动,一般没有疼痛。 皮脂腺囊肿浅黄色或肉色,表面皮肤上有时可查到一个小孔,挤压时有少许白色粉状物被挤出。囊肿可存在多年而没有自觉症状。有时可能感染。

病变可单发,偶或多发。数多者称多发性皮脂腺囊肿或称皮脂腺囊肿病。

诊断

诊断步骤

(一)病史采集要点

皮脂腺囊肿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年时期较为多见。可见于身体征何部位,以头面部多见。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囊肿位于皮肤浅层,呈部分膨出皮面。囊肿表面的皮肤因受不断增大的肿物的逐渐压迫而日显薄弱、平滑光亮,因皮肤与囊肿间有腺体的导管相连而不能推动;中央部偶见有如脐状凹入小窝,即为导管所在。导管有少许黑色痂皮堵塞的小囊肿称为“黑头粉刺”。肿物光滑、质软或稍有张力,无波动感。虽与表层皮肤枯连,但基底活动。囊肿体积大小不等,常继发感染脓肿以至破溃,可见有皮脂随脓液排出。

(二)体格检查要点

1.一般情况

无特殊。但对于全身多发性皮脂腺囊肿者应排除分泌疾病。好发部位 多发生于面、前胸、部和阴囊等处。

2.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如手术范围较大者,需在术前常规和术前常规生化、功能检查。全身多发性皮脂腺囊肿者应分泌系统的检查。

(2)影像检查

必要时可B超检查了解囊肿性质。

诊断对策

(一)诊断要点诊断较明确。一般不需要手术活检,可完整摘除后送病理检查。

(二)鉴诊断:

皮样囊肿(dermoid cyst)是一种由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基成的先天性囊肿,属错构

表皮囊肿(epidermoid cyst)又称外伤表皮囊肿。常由于外伤时异物刺入,皮屑创道进入皮下,缓慢生长囊肿。由于发现时常与外伤时间相隔数年,患者可能无法追忆相应的外伤史。

治疗

治疗对策

(一)治疗原则

以完整摘除为原则。位于面部者如近期有感染,应在炎症完全消退后进。因囊壁多甚薄弱,在剥离过程中易破裂,容物溢出,囊肿瘪陷,难将囊壁完整剥除,囊壁残留易致复发,应尽量避免。

(二)治疗

1.激光治疗

用连续CO2激光,3~5W,或冲C02激光,能量密度2.0~3.0J/cm2,在肿块表面皮肤上打一小孔,挤出容物,管钳钳出囊壁。创面压迫半小时即可。术后外涂2%的碘酒莫匹罗星(百多邦),每次涂药时轻轻挤压创面,如有分泌物,应尽可能将分泌物擦洗干净,保持刨面清洁干

2.手术摘除

沿皮纹梭皮肤,细分离,尽量完整切除囊肿,以免残留囊壁,起复发。如就诊时存在红肿等感染表现,应先控制炎症,后期再手术。

(三)术前准备

1.需排除常规的手术,如严重的管疾病等。

2.术区清清洗、备皮。

3.局部并感染者应控制感染后手术。

术后观察及处理

(一)一般处理

保持清洁,面部张力小的部位5~7天拆线,张力大的部位7~10天拆线。

(二)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术后

注意观察伤情况,如出现感染迹象应加强抗感染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皮肤白血病

下一篇 皮肤丝虫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