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包虫病

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iosis)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本病的临床表现视包虫囊部位、大小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长期以来,包虫病被认为是一种人兽(畜)共患寄生虫病,称之为动物源性疾病惟近年来流调查表明,称之地寄生虫病;在流区带有职业性损害的特点,被列为某些人群的职业病;从全球范围讲包虫病为少数民族或宗教部落所特有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包虫病可在......
目录

临床表现

  包虫病可在人体数年至数十年不等。临床表现视其寄生部位、囊肿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而异。因寄生虫的虫种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囊型包虫病(单房型包虫病)、包虫病(多房型包虫病)、混包虫病,后者是由伏氏棘球绦虫或少棘球绦虫的幼虫致病,国外见于中、南美洲,国尚未发现。

  1.包虫病包虫囊极度肿大时右上出现肿块,患者有饱胀牵洩感,并可有压迫症状囊肿大多位于右,且多位于表面,位于左者仅1/4。囊肿位于右部时肝脏呈弥漫性肿大,向上发展压迫胸腔可起反应性胸腔积液不张等;向下向前发展则向腔鼓出。大多数患者体检时发现肝脏极度肿大,局部有表面平滑囊肿感。少数病例叩打囊肿后可听到震颤功能大多正常,白、球蛋白比例倒置。B型超声波、同位素扫描、CT检查均示肝脏占位性病变。通常由细粒棘球蚴所致称为单房型包虫病;而由多属棘球蚴所致的称为多房型包虫病,简称球蚴病。包虫增殖式呈浸润性,酷似恶性肿球蚴尚可通过淋巴或路转移。继发包虫病。故有恶性包虫病之称。质地变硬,表面不平。

  2.包虫病组织较为松弛,故包虫囊生长较快,常有干咳咯血症状。2/3患者病变位于右,且以下居多。在无并发症的病例胸部X线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卵或多环、边缘清晰而光滑的肿块(有继发感染时边缘模糊)。囊肿随呼吸而变,罕见钙化,大小不一,最大者可占一侧野。囊肿穿破囊液液完全排出,在X线上呈空洞型;囊肿破入胸腔时可发生严重气胸。约半数患者的囊肿破入气管,囊液咳出而自愈。偶可因囊液大量溢出而窒息

  3.包虫病:发病率低(1%~2%),多见于儿童,以为常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与压增高症状。包囊多为单个,多数位于皮层下,病变广泛者,可累及侧脑室,并可压迫、侵蚀颅骨,出现颅骨隆凸。管造影、CT、核磁共振均有助于诊断。

  4.包虫病:较为罕见,国外报告约占全身包虫病的1%~2%,国报告远低于国外,仅占0.2%左右。以盆和椎发生率最高,其次可以四肢长颅骨肋骨等。细粒棘球蚴侵入长后,感染通常从始,疏松海绵首先受侵。由于皮质坚硬、骨髓腔狭小呈管状,限制包虫的发展,故病程进展缓慢,晚期可能出现病理骨折骨髓炎或肢体功能障碍。X线可有助于诊断。

  5.其他:心包肉、腺等包虫病均属少见,其症状似良性肿。人感染包虫病后,常因少量抗原的吸收而致敏,如囊肿穿破或手术时囊液溢出可致皮疹、发热气急腹痛腹泻昏厥谵妄昏迷过敏反应,重者可死于过敏休克

  6.并发症:常为患者就诊时的首发症状

  ⑴囊肿穿破:包虫囊可因外伤或穿刺而破裂。破入腔时可误诊为症,有剧烈腹痛休克,继而出现过敏症状,因此,穿刺在包虫病患者应视为严格的忌症。包虫囊腔压力甚高,穿刺后不仅发生囊液外漏、过敏休克,且可使原头蚴种植于而产生继发性包虫囊。囊肿破入管,破碎囊皮管阻塞,每导致绞痛与黄疸

  ⑵感染:约1/5~1/4包虫囊有继发感染,感染多来自道。包虫囊并发感染者亦颇常见。感染可促使包虫死亡,但亦明显加重病情。

诊断依据

  1.流资料:本病见于畜牧区,患者大多与狗、羊等有密切接触史。 2.临床征象:上述患者如有缓起的部无痛性肿块(坚韧、光滑、囊样)或咳嗽咯血症状应疑及本病,并进一步做X线、超声检查、CT和放射核素等检查以确立诊断。

  3.实验室检查:皮试验的灵敏性强而特异性差。检查中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但各种免疫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除其本身特征外,更受到所有抗原、操作法、阳性反应标准、皮试验对清反应的影响,以及患者包虫囊肿所在位置、感染期限与手术后时间和个体免疫应答性等因素的影响。

  本病应与肝脏寄生虫性良性囊肿脓肿肠系膜囊肿、巨型积水、脓肿结核球、脑瘤等鉴据各种疾病自身的特点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临床症状

  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棘球蚴不断生长,对寄生器官及邻近组织器官产生挤压,组织细胞萎缩、坏死。受累部位有轻微疼痛和坠胀感。如寄生肝脏可有区痛,在可有呼吸急促胸痛等呼吸道刺激症状,累及颅癫痫头痛呕吐等颅压升高症状寄生胳易造成骨折

  过敏和毒性症状

  常见荨麻疹、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神经水肿过敏症状,以及厌食消瘦贫血、儿童发育障碍、恶病质等毒性症状;如囊液大量进入环常可出现严重的过敏休克,甚至突然死亡 。

  占位

  棘球蚴如寄生位置浅表,可于体表成肿块,触之坚韧而富弹性,扣诊时可有棘球蚴震颤

  晚期:

  晚期包虫病病人可能会出现黄疸部疼痛、腹水症状。某些病人会出现乏力、消瘦症状,医院同位素扫描可发现病灶。

病因介绍

  现代医认为本病是由人误食寄生于狗、狼等动物小肠的棘球绦虫成虫排出的虫卵起,虫卵十二指肠酸作用,六钩蚴壳逸出,钻入肠壁,进入肠系膜小静而到达门系统,并在肝脏成病灶(棘球蚴)。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为虫毒.虫毒侵入,损伤失健运,水温停,“蛊毒”漫淫,首先犯,或犯在,或在湿毒郁结,渐成“矗胀”、“积聚”,病久,气滞两亏,“蛊胀”久部,可以化热,偶有破溃,则流毒阻塞,可成险症.

发病机理

  一、传染源:本病的要传染源为狗、狼、狐、豺等虽也为终宿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在流区的羊群中常有包虫病存在,而居民常以羊或其它家畜脏喂狗使狗有吞食包虫囊的机会,感染常较严重,肠寄生虫数可达数百至数千其妊娠具有活动能力,可爬在皮毛上,并起肛门发痒当狗舐咬时把压碎,粪便中虫卵常污染全身皮毛,如与其密切接触则甚易遭至感染。

  二、传播途径:直接感染要由于与狗密切接触其皮毛上虫卵污染手指后感染。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也可造成间接感染。在干旱多地区,虫卵随飘扬也有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三、易感性:人感染要与环境卫生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有患者以农民与牧民为多,兄弟民族远较汉族为多。因包虫囊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

中医病理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人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属中医蛊毒”、“积豪”、“蛊疫”等范畴,

  症状详细描述

  患者常具有多年病史、病程呈渐进性发展。就诊年龄以20~40岁为最多。初期症状不明显,可于偶然中发现上包块起注意。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可出现上部胀满感,轻微疼痛或压迫邻近器官起的相应症状。如肿块压迫肠道时,可有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位于部的囊肿可使膈肌向上抬高,压迫而影响呼吸;位于下部的囊肿可压迫道,阻塞性黄疸,压迫门静可产生腹水。 更常见的情况是病人因各种并发症而就诊。如因过敏反应而有皮肤搔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咳嗽紫绀呕吐腹痛囊肿的继发性感染是很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细菌性脓肿囊肿破入腔,急性腹膜炎;破入胸腔起严重的呼吸困难环紊乱;破入道引道阻塞及化脓性管炎;破入心包可致心包填塞,囊肿破入胸腔,常过敏休克,若感染的囊肿向周围穿破可胸膜瘘和/或气管瘘严重的复杂情况。 体格检查时大多病员全身情况良好;少数巨大囊肿病人可有慢性消耗性表现如贫血消瘦乃至恶病质部检查可见右季肋部隆起并向助下缘突出,并可能触及边缘整齐,界限清楚,表面光滑随呼吸上下活动的半球成包块。由于囊液的张力较大,触诊时包块硬韧,压有弹性,叩有震颤即“包虫囊震颤”是特征性表现。囊肿多在,常致左半有代偿性增大。

  病因及发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为虫毒.虫毒侵入,损伤失健运,水温停,“蛊毒”漫淫,首先犯,或犯在,或在湿毒郁结,渐成“矗胀”、“积聚”,病久,气滞两亏,“蛊胀”久部,可以化热,偶有破溃,则流毒阻塞,可成险症. 现代医认为本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等动物小肠的细粒棘球绦虫起.绦虫卵十二指肠酸作用,六钩蚴壳逸出,钻入肠壁,进入肠系膜小静而到达门系统.棘球蚴对人体的病理作用要是机械性和中毒性两种,囊液与头破入体腔,可致过敏休克和继发性包虫囊肿

诊断方法

  一、病史及体征: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往往不易发觉。在询问病史时应了解患者居住地区,是否有与狗接触等。

  二、X线检查:囊肿可见到横升高,动度受限,亦可有局限性隆起,影增大。有时可显示,密度均匀,边缘整齐的阴影,或有弧囊壁钙化影。

  三、包虫并检测:前已不是用casoni试验,采用ELISA检测,该实验获得结果快,但由于受特异性的限制,仍然需要和其他助检查结果结判断

  四、超声波检查:使用实时B型超声检测可清晰的现实病灶,并对病灶性质进判断。前使用的诊断法超声检查重要性居首。

  五、同位素扫描:可显示轮廓清晰的占位性病变。

检查化验

  一、象 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半数病例一般不超过10%,偶可达70%。包虫囊肿破裂或手术后中嗜酸粒细胞每有显著增高现象。

  二、皮试验 以囊液抗原0.1ml注射前侧15~20分钟后观察反应,阳性者局部出现红色丘疹,可有伪足(即刻反应)2~21/2小时后始消退,约12~24小时继以红肿和硬结(延迟反应)。当患者有足量抗体存在时延迟反应常不出现。在单纯性病例,即刻反应和延迟反应均呈阳性在穿刺、手术或感染后即刻反应仍为阳性,但延迟反应被抑制皮试验阳性率在80%~90%之间。但可出现假阳性,其他寄生虫病特是带绦虫病等有较高的非特异性反应,交叉反应还可见于恶性肿腔结核

  三、清试验 清免疫试验用以检测病人清抗体试验法多种,但以间接凝试验和酶联吸附最为常用,阳性率约90%左右亦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囊型包虫病清免疫试验阳性率低于囊型包虫病。补体结试验阳性率为80%约5%呈假阳性反应(本病与吸虫病和囊虫病之间有交叉免疫现象)。其它尚有乳凝集、免疫荧光试验可视具体情况选用。

  四、影象诊断 包括X线检查超声检查、CT和放射核素扫描检查等,上述检查虽均为诊断包虫病的重要手段但在判断结果时,应相互结并进全面分析才有助于诊断。如胸有助于包虫病的定位包虫病者在CT上显示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囊肿或囊壁可出现钙化,低密度影边缘部分显示大小不等的车轮状囊肿影提示囊存在着多个子囊。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流区人群包虫病的普及、手术前包虫囊肿的定位以及手术后的动态观察。

并发症

  常为患者就诊时的首发症状要并发症为:

  ①囊肿穿破:包虫囊可因外伤或穿刺而破裂。破入腔时可误诊为症,有剧烈腹痛休克继而出现过敏症状,因此,穿刺在包虫病患者应视为严格的忌症包虫囊腔压力甚高,穿刺后不仅发生囊液外漏、过敏休克且可使原头蚴种植于而产生继发性包虫囊。囊肿破入管,破碎囊皮管阻塞每导致绞痛与黄疸

  ②感染:约1/5~1/4包虫囊有继发感染,感染多来自包虫囊并发感染者亦颇常见。感染可促使包虫死亡,但亦明显加重病情。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外科手术为治本病的首选法,应争取在压迫症状或并发症发生前施。术时先用细针将囊液抽去(慎防囊液外溢),然后将囊摘除。囊与外囊仅有轻度粘连,极易剥离,常可完整取出。等部位的包虫病亦应摘除手术。 在手术摘除包虫囊之前,向包虫囊注入10%福尔马林液以助杀死原头蚴,由于本品对组织具有刺激性和偶有的中毒副作用,故尤其不适用于破裂性包虫囊肿。国外有人采用西溴胺(cetrimide)杀原头蚴,并认为是毒性低、效果好的理想杀原头蚴,用于人体包虫囊摘除术前,分2次注入囊适量的0.1%Cetrimide,每次历时5分钟,一组10年期间通过378例的手术时应用和手术后观察报告表明,无1例包虫复发,而未用Cetrimide以前,术后包虫复发率为10%。

  2.药物治疗:苯并咪唑类化物是近年来国外重点研究的抗包虫药物,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试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照WHO意见,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均列为抗包虫的首选药物,其适应如下:①继发性腔或胸腔包虫病,多发生于原发性囊型包虫病并发破裂之后,亦可因包虫手术时保护不严,或因误做诊断性穿刺,致使包虫囊液外溢,继发种植扩,病变遍及全腔或全胸腔,手术难以除。②多发性或多脏器囊型包虫病,或复发性包虫病,病人不愿或难以接受再(多)次手术。③病者年迈体弱或并存重要器官的器质性疾病,手术耐受性差。④手术探查或不能治的晚期球蚴病,或继发转移者,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存活期。⑤无论囊型或包虫病,化疗作为手术前后助用药,可减少复发率,提高疗效。

  可苯达唑问世后,在治疗包虫病面有取代甲苯咪唑的趋势,阿苯达唑吸收较好,其清浓度比甲苯咪唑高100倍。包虫囊液中浓度比甲苯咪唑高60倍。以治疗囊型包虫病时,其量每日10~40mg/kg,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可视病情连续数个疗程,其疗程优于甲苯咪唑,尤以包虫病为佳。对包虫病有人建议长期较大量的阿苯达唑治疗,其每日量为20mg/kg,疗程可从17~66个月(平均为36个月)不等,长期的随访,发现CT扫描示明显进步,大部分病例原病变区域全部钙化而获痊愈,有效率达91.7%。一般病人对长期治疗均能耐受,未见严重的毒副作用,但治疗过程中宜随访功能与骨髓。孕妇忌用。

  甲苯咪唑国外采用量与疗程不一。量自每日20~200mg/kg不等,通常以每日40~50mg/kg为宜,分3次服,疗程1个月,休息半月再服另一疗程,一般治疗3个月。也有人认为治疗囊型包虫病者需用药1~6个月,而治疗包虫病则需延长疗程,久者可达3~5年。疗效报告不一,部分囊型包虫病患者可望治愈,包虫病之疗效优于包虫病甲苯咪唑吸收差,一般空服用仅1%吸收,为求提高疗效,服药时应配脂肪餐,药物容易和脂肪一并吸收,据报告脂肪餐伴服时吸收率可为5%~20%。

治疗方法

基本概述

  普通康复疗法驱虫时,应卧床休息或住院,服药前适当加强养。

  药物治疗 阿苯达唑,每日800mg(60kg体重计算)。治疗需要据病灶的所处时期进(活跃、非活跃等)。

  手术疗法 单房巨囊型可争取在未发生压迫症状前手术摘除.巨大的及其他脏器包虫病均可囊摘除术,手术中应注意包囊,防止包囊破裂.

  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一、虫毒在腹胀痛,乏力蚋呆,或有包块,或有腹水,或黄,或发热舌质紫,有瘀点或瘀斑,弦细. [治法] 疏肝化瘀,扶正祛虫.

  [方药] 鳖甲加减:丹参30克,黄芪13克,党参45克,当归45克,郁金45克,白术13克,香附45克,半边莲13克,皮13克,鳖甲45克,山檀16克,霄粉13克(冲).有黄者加菌陈、地耳草、焦仁、白茅等。

  二、虫毒在 胸胀胸痛咳痰,乏力盗汗,或发热脓痰,或有胸水癣苔腻,弦滑. [治法] 结,扶正

  [方药] 汤加味:丹参30克,黄芪13克,青蒿12克,鳖甲13克,黄芩12克,桔梗45克,陈皮45克,制半夏45克,茯苓13克,南星7克,壳12克,甘草6克,雷丸粉12克(冲).如发热脓痰者,加苇30克,冬瓜仁12克,鱼腥草13克,胸水葶苈子4s克,大枣6枚。

包虫病的治疗

  简介:

  要是手术切除,无特效药物。前试用的有甲苯米唑及丙硫苯唑,有使生发层和原头蚴退化变质的作用,临床上能看到一些疗效,症状有所改善,部分囊肿停止增长或缩小。还有吡喹酮,临床效果不明显,或可在术前应用以减少术后复发。前药物疗法仅用于多发囊肿无法手术的患者。包虫囊肿一般呈进生长,能“自愈”的极少,绝大多数迟早将因囊压力增设而破裂,产生严重并发平,因此要及时确诊并进手术。

  手术要有囊摘除和切除2种。囊肿大小、数多少、部位、有无并发感染及胸膜是否粘连决定手术式。术中要注意防止囊肿破裂,囊液外溢入胸腔或胸壁软组织,以免包虫病变播过敏反应。

  麻醉:一般全麻气管插管,如无特殊必要,不用双腔插管,手术间不需要单侧萎缩。较大的囊肿,如双腔插管不顺利,操作过程中囊腔有破裂可能。手术过程中囊肿在摘出前都有破裂,有从呼吸道吸入囊液或囊碎的危险,要注意。

  切:如切除,后外侧剖胸切,一般从第5肋间或肋床进胸,便于处理门。

  单纯囊肿切除或在较近囊肿处做切

  手术法:

  1.囊完整摘除法 胸分离粘连后,因囊肿多在近周边处,表面有时可见到覆盖的纤维蛋白层。摘除前在周围用纱布填满覆盖,仅出准备作切取囊部位,并准备好有强吸力的吸器,便于囊腔意外破裂时及时吸出其容物,避免污染胸腔。然后小心囊肿外包绕的纤维层,刀稍倾斜,免垂直接切入囊。因囊压力较高,外囊切一小后,即可见白色囊壁从切膨出,延长切,请麻醉师从气管插管用力打,借助压把囊腔推出。一般因外囊间无粘连,可以把囊腔完整取下。囊取出后,外囊上有细气管,先用纱布堵上,然后缝修补,其残腔壁较多的可切除或翻,然后缝,完全消灭残腔。

  2.囊穿刺摘除术 在囊肿部位周围用纱布涂擦,或用双氧水冲洗以杀灭原头蚴。过去常用甲醛涂抹,有进入气管发生严重气管痉挛的可能,现已不用。残腔中有气管要一一缝,再从周围至底部全层(较大的可分数次)缝,消灭残腔。

  3.切除 用于囊肿已破裂,组织有严重感染,并发支扩张、纤维化、脓胸气管胸膜瘘或肺癌不能除外的患者。手术中如有可能最好先游离出气管,钳夹住,避免术间挤压组织时,囊腔破向气管起病变播窒息死亡。

  4.特殊类型包虫病的处理 如同时有囊肿的,可以一次手术。双侧有病变的先处理病变较大或有并发症的一侧,囊肿气管胸膜瘘的,先流,待感染控制,体力恢复后再切除。

  治疗结果:1979年钱中希报告,胸部手术死亡率0.9%,近年来已无死亡,手术效果良好,个病例复发,原因为:①术中留下较小的包虫囊肿。②术间囊液外溢,头落,移植复发。③再次感染,复发患者再次切除,效果也多良好。

预防措施

具体措施

  一、加强流区犬的处理和管制 牛为预防人体包虫感染的键性一环在包虫流区野犬应一律灭绝,家犬严加限制,对必用的牧羊犬猎犬或警犬等必须挂牌登记。定期驱绦虫和药物监测应列为常规制度,据新西兰报告重度流区规定每隔6周投药驱绦一次轻度流区改为3个月投药一次。 

  二、严格肉食卫生检查 肉联厂或屠宰场要认真执肉食的卫生检疫病畜等脏器感染包虫,必须妥善进无活化处理采用集中焚烧、挖坑深埋、药液毒等法切忌喂狗。

  三、大力展卫生宣教 宣教式可多样化容要简单通俗易懂、讲求实效。并要充分发动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本病的预后取决于包虫囊的部位、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等因素。及其他重要器官包虫病预后较差。

国家包虫病防治项

  项容包含:病人查治。对疫区群众免费检查和对部分区域病人进免费的药物治疗,包虫病已纳入我国免费治疗的六种疾病之一(部分区域)。犬驱虫:在高流区执“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传染源控制策略。健康教育:改变高危的生活为习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鹿脂

下一篇 溃疡分枝杆菌感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