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筋膜炎
概述
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又称结节性假肉瘤性筋膜炎(nodular pseudosarcomatous fasciitis),为一种反应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呈坚实性单发性结节,有时有触痛,位于深肌膜并常伸展到皮下组织。两性发病相等,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
病因
外伤因素
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外伤使筋血不活,毛细血管及微循环不畅,从而导致该病。出生时的外伤是颅骨筋膜炎的一个致病因素。
其他因素
结节性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结节性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症状
该病多见于成年人,20~40岁最为常见,20~30岁为发病高峰。结节性筋膜炎虽然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上肢前臂最为多见,其次是头颈部、躯干的胸壁和后背。该病有两个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一是迅速生长的肿块,通常在1~2周内出现小肿块或结节,病变处可伴有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二是肿块通常较小,一般不超过两厘米,且病变有自限性。 结节性筋膜炎位于浅筋膜,病变可侵及皮下及肌肉,呈浸润性生长,周边没有包膜。
呈坚实性单发性结节,有时有触痛,位于深肌膜并常伸展到皮下组织。直径1~4cm。好发于上肢特别是前臂,损害在数周内突然无明显原因地发生于正常健康人。两性发病相等,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特征性即可诊断。
并发症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为肉瘤。
检查
1.眼观
肿块为结节状,呈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多与浅筋膜或深筋膜相连,无包膜,体积小。切片淡红或棕褐色,可见胶冻状或黏液样区域,部分含有脂肪组织或硬纤维索样条纹。
2.镜检
病变主要为纤维母细胞增生。在早期病变中,常见新生的纤维母细胞,呈多边形、圆形或卵圆形,以后多变为长梭形。细胞境界不甚清晰,胞浆淡红,有时可见细颗粒,胞核一般较肥胖,呈卵圆形,深染。有的核仁清楚,大多数可见核分裂象,仅少数见到病理性核分裂象,增生活跃的纤维母细胞有轻度异形性,疏密不一、排列无一定方向,彼此可与周围筋膜、肌束吻合。
诊断鉴别
本病手术前诊断较困难有以下特点者应考虑本病:
1.本病多发生在30~40岁。
2.病程较短。
3.大部分患者有外伤史。
4.好发于四肢,尤其前臂多见。
5.多表现为单发迅速增大的皮下肿块,较活动,与皮肤无粘连,查体肿块界限不清,头颈、乳腺甚至外阴也可发生。
6.肿块可能有局部疼痛或压痛。
治疗
护理
预防
1、长时间久坐办公人员应定时休息,使紧张的腰背肌肉得到缓解。应减少跳、跑、长走等足部大量运动。
2、平时注意坐姿,久坐一个小时之后应换一个姿势。
3、避免睡软床,应选择硬板床。
5、积极加强腰背部肌肉锻炼。老年人最好选择较松软的鞋,如休闲鞋,鞋穿久了要换。
7、体育运动或剧烈活动时,要做好准备活动。
8、防止过劳,人就像一台机器一样,过度的运转或超负荷的使用,必然会导致某些部件或整个机器的损害。腰部作为人体运动的中心,过度劳累,必然造成损伤而出现腰痛,因此,在各项工作或劳动中注意有劳有逸。
9、注意减肥,控制体重,身体过于肥胖,必然给腰部带来额外负担,特别是中年人和妇女产后,都是易于发胖的时期,节制饮食,加强锻炼是必要的。
饮食保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