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渍足
病因
长期站立于水中静止不动、绷带较紧、靴子较小并且潮湿均可引起机械性血液循环障碍,全身情况不良有助于疾病的发生和加重,冷风、吸烟和周围血管疾病也与发病有关。
本病的病理过程不十分明了,但推测寒冷引起血管收缩,潮湿促使失热,由此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蛋白大量丢失,细胞压积增高,血流淤滞,进一步加重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如果神级受损伤,临床可出现疼痛、冷觉敏感和多汗等表现。
临床表现
1.充血前期
暴露于湿冷环境后不久即可产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开始仅有感觉局部寒冷不适,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则逐渐出现感觉迟钝、肢体变冷、苍白、麻木、轻度肿胀、周围脉搏减弱或消失。
2.充血期
病人脱离湿冷环境后数小时开始,可持续6~10周,受累肢体变红热、无汗和明显肿胀,周围脉搏跳动明显,出现弥漫性灼痛并不断加剧,于10天左右代之以发作性刺痛,受热加剧,遇冷缓解,并可由多种刺激诱发。可有轻度心动过缓,低热,暂时性蛋白尿等全身症状。严重病例可出现水疱、血疱、皮内或皮下出血、表皮剥脱或浅表坏疽、毛发和甲板脱落、常伴有细菌感染。
3.充血后期
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受累肢体局部温度降低,有冰凉感。常见雷诺现象,感觉过敏,多汗,关节僵硬,复发性水肿,大疱,皮肤及附件萎缩等现象。
检查
诊断
有暴露于湿冷环境史,表现为双足变冷、感觉迟钝、苍白肿胀,脱离湿冷环境后,受累肢体红、肿、热、痛,不断加剧,伴有周围脉搏跳动明显,数天后为发作性刺痛,受热加剧,遇冷缓解,受累肢体局部温度降低有冰凉感,常见雷诺现象,感觉过敏,多汗,大疱,皮肤及附件萎缩等临床表现现象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