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发疱性甲虫皮炎

发疱性甲虫皮炎多见于接触三种甲虫后起。地胆科(Meloidae)及Oedemeridae族甲虫通过释放一种起疱,即斑蝥素而起皮损,这种斑蝥素在甲虫体含量丰富;第三种发疱性甲虫皮炎由隐翅虫科(staphyhinidae)的隐翅虫起,它含有另一种发疱——岬毒素。这些甲虫都不会叮咬人体,只有当它们停留于人体皮面,因拍打虫体损伤、压碎时,其体的发疱毒液流出污染皮肤,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数分......
目录

基本介绍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06%-0.009%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头痛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7天

治愈率:75%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人接触地胆科(Meloidae)及Oedemeridae族甲虫通过释放一种起疱,即斑蝥素而起皮损,这种斑蝥素在甲虫体含量丰富;第三种发疱性甲虫皮炎由隐翅虫科(staphyhinidae)的隐翅虫起,它含有另一种发疱——岬毒素,只有当它们停留于人体皮面,因拍打虫体损伤,压碎时,其体的发疱毒液流出污染皮肤,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

(二)发病机

人接触地胆科(MeloidAe)及Oedemeridae族甲虫后,岬毒素污染皮肤,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数分钟会发生轻度灼烧感,在一天会发展成多个水疱,常呈线状排列。

预防

夏夜避免在树下草丛乘凉,当甲虫落到皮肤上,不要直接拍死虫,可将虫拨落于地踩死,室门窗使用纱门,纱窗,防止甲虫侵入。

并发症

反应较重的可伴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等。

常见症状

多见于夏季,好发于面,颈,四肢等暴部位,甲虫落于人体皮肤后,因拍打虫体立即出现水肿性红斑,继之于数小时至1~2天出现丘疹,水疱,脓疱,常呈线状排列,长短不一,条状损害外围可有在分布的丘疹,水疱,自觉瘙痒,灼痛

检查

据皮肤科检查以及被虫咬过的病史可以诊断:

1、典型皮损为绿豆或稍大淡红色丘疹,性质坚硬,端常有疱,搔破后结痂,周围有纺锤红晕搔抓后呈现团,团消退后仍恢复原。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

2、损害数不定,分批出现,漫发生或少数簇集,常伴有肠障碍,少数患者有时亦有呈现水疱者。病程长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消退。

诊断鉴别

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时,发病部位可以诊断。

治疗

与一般接触性皮炎相同,收敛,干。抗感染,可用达里波液,依沙吖啶(0.05%)冷湿,虫爬过的皮肤及早用肥皂水或擦洗,或涂10%~20%稀氨溶液(氨水)。

护理

保持良好的态非常重要,保持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

饮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注意饮食规律。

2、据医生的建议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忌,理饮食即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