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角膜溃疡
病因
多为角膜外伤后感染或剔除角膜异物感染所致。农作物、指甲划伤、铁屑异物伤、接触镜的摩擦伤是近几年来致伤的主要因素。农村地区肺炎链球菌、秋夏收割季节绿脓假单胞菌是主要致病原。但是一些局部乃至全身疾病,如干眼症、慢性泪囊炎、配戴角膜接触镜、糖尿病、免疫缺陷、酗酒等,也可降低机体对致病菌的抵抗力,或造成角膜对细菌易感性的增加。
症状体征
一自觉症状
显著的畏光,急剧的眼痛、视力障碍、眼睑痉挛、流泪等刺激症状。
二体征
1.高度睫状充血:角膜中央部脓疡,结构模糊不清,前房内有不同程度的积脓,呈黄色或淡绿色。
2.根据菌种不同,角膜上溃疡的形成不一:绿脓杆菌性溃疡呈环形,其周围角膜高度水肿呈毛玻璃状;匐行性溃疡有灰黄色进展,边缘呈潜行状,其周围的角膜仍透明。
检查
诊断
鉴别
葡萄球菌有结膜炎史,病情发展慢 先有周围边部浅层溃疡,而后中央呈多形性溃疡,前房积脓少
肺炎链球菌起病急、可能有角膜外伤史,溃疡发展很快 位于角膜中央部呈匐行性,有潜掘行状进展缘,呈灰黄色,前房积脓
绿脓假单胞菌有外伤异物史,溃疡发展迅速,剧痛,刺激症状重 溃疡位于中央呈环形,角膜呈毛玻璃样水肿,溃疡面有黄绿色脓,前房积脓多,2~3日溃疡穿孔
危害
最主要的危害是会使视力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尤以炎症侵犯瞳孔区域者更为严重。其次角膜炎的危害是溃疡愈合后形成的角膜瘢痕不但阻碍光线进入眼内,并能使角膜表面弯曲度和屈光折射力发生改变,使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物像,因而视力降低。视力的受累程度完全取决于瘢痕所在的位置,如果位于角膜正 中,纵然瘢痕很小,但影响视力却很大。
按照角膜炎病原分类,角膜炎可分为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和病毒性角膜炎,其中以细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为多见,病人自觉畏光、流泪、疼痛、异物感、视力下降。由于真菌性角膜炎自觉症状轻微,病人常常不够重视,待症状加重时才匆忙就医,此时常有严重的角膜溃疡或伴前房积脓,甚至出现角膜穿孔、眼内容物炎等,破坏整个眼球,最终导致失明。
治疗措施

1.勤滴高浓度强化抗生素眼药水,每半小时一次,采用敏感药物配制眼药水于球结膜下注射,一般不强调全身用药。若存在以下情况,巩膜化脓、溃疡穿孔,有眼内或全身播散可能的,继发于角膜或巩膜穿通伤或无法予以理想局部治疗的,应在局部点眼的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3.经药物控制无法治愈,溃疡将穿孔的病例,可考虑行治疗性板层角膜移植术。重症前房积脓,玻璃体也不健康者,并有眼内炎趋势者,可考虑眼球摘除。
护理要点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